2023年12月29日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

□ 王寿林

阅读提要

从发展是硬道理,到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我们党勇毅前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始终如一,而且定位更加精准、内涵更加丰富、路径更加清晰。

只有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不断塑造新的竞争优势,才能支撑中国经济实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质量第一是高质量发展的运行基础与内在要求,效益优先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条件与核心目标,两者统一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具体实践。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新要求,明确提出“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这一重要论断深化了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既体现了战略导向的连续性,又反映了政策调整的适应性,为高质量发展开辟更多空间,释放更多内生动能,为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推进经济工作,不断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让质量和效益替代规模和速度成为首要目标

高质量发展作为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与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发展转型、供给体系完善、商品服务升级、综合效益提高紧密联系在一起。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穿于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推动高质量发展,就是让质量和效益替代规模和速度成为首要目标,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质地和成色,形成高质量的供给、高质量的需求、高质量的配置、高质量的投入产出和高质量的经济循环,切实增强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实现经济行稳致远。

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特征:一是体系的完整性。产业体系比较齐全,生产组织方式网络化、智能化,科技创新力、需求捕捉力、品牌影响力、核心竞争力强,产品和服务质量高。二是增长的稳定性。实现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循环通畅,生产与流通、分配与消费、虚拟与实体、国内和国外良性互动,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和空间布局比较合理,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三是发展的均衡性。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城乡、区域均衡发展。四是动能的充足性。创新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促进经济从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转变,不断提高劳动效率、资本效率、资源效率、环境效率,不断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全要素生产率。五是供给的丰富性。创造更多物质和精神财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逐步升级的美好生活需要。六是生态的永续性。统筹生产、生活与生态,确保环境资源的永续利用。七是社会的公平性。实现投资有回报、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形成有效社会治理、良好社会秩序、公平社会环境。

从发展是硬道理,到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我们党勇毅前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始终如一,而且定位更加精准、内涵更加丰富、路径更加清晰。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效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但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忽视质量和效益的问题。如果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方式不能尽快形成,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逐步累积,就会直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永续性。这客观上要求我们在保持一定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必须把发展质量和效益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紧紧围绕质量和效益定目标、出政策、上项目,更加注重社会效益、民生效益、生态效益,努力实现就业和收入增加、质量和效益提高、节能和环保并举的增长,不断加大知识积累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以同样的投入取得更多的有用产品,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和价值,使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们党提出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论断,是尊重经济规律、把握发展大势、适应现实需要、争取未来主动的战略决策,是顺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的必然要求,是防范化解各种重大风险挑战,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有效途径。我国经济从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实现从要素投入的粗放型增长转向创新驱动的集约型增长,有利于推动发展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方向迈进,从而为我国发展培育新动力、拓展新空间,开辟新领域,塑造新优势。实践表明,只有推动高质量发展,才能带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高品质民生等任务的全面实现;只有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不断塑造新的竞争优势,才能支撑中国经济实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质量第一和效益优先

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发展动力加速转换的新形势下,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要求我们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使科技创新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现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人力资源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优化,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国际竞争力。

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质量第一和效益优先。质量第一不仅包括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更重要的是提高经济社会各领域、各层面的素质,切实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使中国制造和中国服务成为高质量的标志;推动企业和产品的优胜劣汰,资源向优质企业和产品集中,通过充分有效的市场竞争,形成一批具有长期稳定国际竞争力的高质量品牌企业和产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社会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推动创新要素的流动和集聚,使创新成为质量提高的强大动能;把绿色发展作为质量提高的重要内容,加快从生产方式到生活方式全方位的绿色转型,使绿色低碳成为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重要特征。

效益优先主要聚焦在要素配置效益、生产创新效益和市场组织效益等方面。要素配置效益是指随着要素市场的发展,要素配置的结构不断优化,使要素配置到生产效率较高的领域,以实现人口就业率、劳动生产率、投资回报率稳步提升;生产创新效益是指通过科技创新和模式创新,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使生产体系产出效率更高、成本投入更低;市场组织效益是指通过搭建公平的交易平台,形成有效的市场机制,使市场匹配能力更强、交易空间更大、运行效率更高。

质量第一是高质量发展的运行基础与内在要求,效益优先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条件与核心目标,两者统一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具体实践。

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聚焦用力。一是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和文化创新相结合,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知识积累、科技进步、管理创新、劳动者素质提升转变,向经济形态更高级、分工更精细、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二是促进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互动,弘扬科学家精神和企业家精神,营造鼓励大胆创新的社会氛围。三是加快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发挥政府的战略导向作用,让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让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四是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绿色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的增长引擎作用,推动科技成果向产业转化。五是发展巩固新兴产业、提前布局未来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以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实现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六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实现市场准入畅通、市场开放有序、市场竞争充分、市场秩序规范,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七是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建立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资、生产、服务网络,形成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在国际国内资源的相互流动中实现优势互补,从中获取更多推动发展所必需的资金、技术、资源、市场、人才和机遇。八是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切实兜住民生保障底线。九是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数据和资本等生产要素活力,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力资本导向。

(作者系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

--> 2023-12-29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58305.html 1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