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8日

2023中国向新而行

5月28日,C919首个商业航班东航MU9191从上海虹桥国际机场起飞。 4月24日,观众在中国航天博物馆拍摄展出的空间站模型。观众在位于北京的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文瀚厅内参观。6月28日,在福建北部海域拍摄的全球首台16兆瓦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6月24日,在山东省乳山市城区街道腾甲庄村幸福食堂,志愿者为老人们配送午餐。11月20日,与会人员在2023年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创新成果展上参观。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艰巨的发展任务,今日的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创新驱动。

无论是稳中求进推动转型发展,还是守护环境建设美丽中国;无论是完善制度提升治理能力,还是激发活力构筑文化强国,都需要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寄语,“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都需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创新创造,让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充分释放,让各行各业创新人才竞相涌现。

岁末回首,一条向新而行的轨迹,在2023年的中国清晰可见。

经济发展之“新”

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总结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并将之概括为“五个必须”。其中,“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居于首位。

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到“新时代的硬道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发出了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号令,赋予了高质量发展新定位。会议还鲜明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明确了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抓手,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引领产业发展的方向。

这一年,经济发展向新而行——

一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央深改委会议、中央财经委会议,出席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研究部署经济工作,着力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

一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引领下,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方向更加明确,路径更加清晰,发展蹄疾步稳。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畅通国民经济大循环。激发民间投资信心,举办“消费提振年”系列活动,出台促进汽车、家居、家电、餐饮等重点消费措施,实施“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各地各部门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加力扩投资促消费。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发布稳外资24条政策措施;宣布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中国不断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2%,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9%……12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前11个月数据显示,国民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全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有望较好完成。

面对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中国经济在风高浪急中展现强劲韧性:今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达到三分之一,仍是全球增长最大引擎。

民生改善“新”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这一年,民生改善向新而行——

我国在全力稳增长的同时持续擦亮民生底色,扎实推出一项项惠民政策,落实落细一件件民生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调整优化稳就业政策,抓好民生头等大事。中央财政就业补助资金支持各地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将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延续实施至2024年底,启动高校毕业生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千方百计拓渠道优服务、保用工稳就业。

加快补齐民生短板,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围绕“老有所养”,聚焦“病有所医”,推进“住有宜居”;逐步放开落户限制,畅通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渠道;缩小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差距,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提高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减轻中低收入阶层负担……一项项改革渐次推进,顺应百姓期盼,增厚民生福祉。

科技创新“新”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国内大循环,科技创新是解题之钥、点睛之笔。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围绕坚持创新引领、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积蓄发展动能,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在一系列地方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科技创新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首次将“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列入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列为明年九项重点任务之首……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系列部署,更是鲜明指向“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这一年,科技创新向新而行——

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带来的重大机遇与挑战,我国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创新第一动力作用日益凸显。

新经济蓬勃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三新”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不断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已成为带动经济转型升级、增强经济活力的重要力量。

研发投入稳步提高,创新环境明显优化,人才储备日益丰富,创新成效持续显现……我国科技创新实力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新能源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改革开放“新”

改革开放,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023年4月,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首次地方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南下广东,深刻指出:“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是长期不变的,一以贯之的。”旗帜鲜明的宣示,源自深刻的历史自觉,彰显不渝的改革决心。

这一年,改革开放向新而行——

习近平总书记先后3次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委会议,对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作出更加清晰的顶层设计。

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明确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提振经营主体信心、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全面启动,稳妥有序放开放宽城市落户政策,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一批改革举措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自贸试验区升级扩容,进一步激发进口潜力、放宽市场准入……逆全球化思潮抬头,我国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不断提振外贸外资发展信心。

一片片改革的高地、一个个开放的前沿,不断延展着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时空布局。

文化传承“新”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时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深入推进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示。

这一年,文化传承向新而行——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强烈的历史担当,把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项历史性工程、战略性工程来抓,引领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从敦煌文化保护研究工作持续推进,到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等重大工程深入实施;从《复兴文库》、“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编纂出版,到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国国家版本馆等文化殿堂相继落成……在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推动下,中华文化的“一池春水”生机勃勃。

今日之中国,“文博热”火爆、“文创风”劲吹,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文脉传承弦歌不辍、历久弥新。

美丽中国“新”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202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等文件。锚定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旨在通过标本兼治的各项具体行动,推动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这一年,美丽中国向新而行——

我国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以更坚决的态度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以更有力的举措保护修复生态,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环保督察、河湖长制、国家公园体制等陆续实施。

节能降耗成效显著、能源低碳转型持续深入、污染治理成效继续显现、生态安全屏障继续巩固……在积极稳定经济运行的同时,全国上下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

策划:王兵

统筹:周志兵 李云清 谭亲璐

(本版文图均据新华社电)

--> 2023-12-28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58114.html 1 2023中国向新而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