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8日

“孤岛”突围记

——三访三峡库区移民村万古寺

2023年7月7日,船舶通过秭归长江公路大桥后进入香溪河,开往万古寺村。(视界网 郑家裕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墨 李济东

入冬,云雾中的秭归长江公路大桥如长虹卧波,一桥飞跨兵书宝剑峡。驱车过桥,那个云水之间的村庄,依旧是熟悉的满坡橘园、白墙青瓦。

——这是17年间,本报记者第三次踏上三峡库区万古寺村的土地。

2003年,三峡工程下闸蓄水,万古寺村成为库区,几面环水,交通、生活、产业被江河所阻,形同“孤岛”。

2006年,本报记者曾跋山涉水,踏访这个与外界阻隔的村庄,刊发报道《香溪河的期盼》。建设一座大桥,飞跨长江和香溪河,是万古寺村民的期盼,也是秭归人民近百年的梦想。

2015年,秭归首座跨江大桥——秭归长江公路大桥动建。开工前夕,本报记者再访万古寺,写下通讯《云水之间的村庄》。淳朴的村民热切憧憬早日脱贫致富,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今年是三峡工程蓄水20周年。大桥通车后,万古寺村民们的日子过得怎么样?这个三峡库区移民村,又在“孤岛”突围中,讲述着怎样的新“江河”故事?

“孤岛”

万古寺村是秭归县归州镇西陵峡口的一个小村庄,长江与香溪河在此交汇,后皇嘉树,遍布云水之间。

屈原的后裔世代在这片峡江河谷繁衍栖居,村里2243名村民,有1300多人为屈姓,被誉为“中华屈氏第一村”。

2002年,三峡工程动员搬迁时,万古寺全村3700多人,有1500多人外迁,150多人后靠。

“很多人摘下老屋的门牌号,带上蔬菜种子、石磨耕犁,含着热泪背井离乡,甚至流着泪把祖坟的骨灰都挖出来带走了。”万古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屈家明回忆。

蓄水的最初三年,是余下2000多村民最艰难的阵痛期。

香溪河水位急剧抬升后,淹没了河面6座悬索桥,河面最宽达500多米。出村的通道,断了。

当时河面上,仅有两三条小渡船,根本无法满足千人村庄的出行。尤其进入冬季脐橙采摘旺季,大批柑农冒着刺骨寒风,背着橙子在河边排队候船,心急如焚。

“一筐橙子重120斤到150斤,从山上背下河,需要2个小时。加上等船,至少半天才能背过河。”柑农屈艳芬说,因为交通不便,下山又艰难,多数柑农一天只能背一趟,一筐橙子卖三四十块钱。

脐橙的销售期只有两个月,如果过年之前卖不完,橙子就会烂掉。“为了尽快把橙子卖出去,其他村一斤卖5毛钱,我们只能咬牙卖3毛钱。”她说。

屈家明说,万古寺的村干部最怕三件事:一怕开会迟到,二怕卖橙子,三怕突发事件。一次赶去镇上开会,渡船突然出故障,他和另一名不熟水性的村干部,硬是划着泡沫筏子过的河。更让他后怕的是一个狂风暴雨的夜里,一位50多岁的村民突发心肌炎,需要紧急送到河对岸的归州镇卫生院抢救。渡船不能夜航,加上极端天气,船老板不敢过河。人命关天的千钧之际,屈家明通过镇里协调海事部门,批准紧急渡运,才抢回乡亲一条命。

修桥,成为万古寺村民最为迫切的期望与出路。

“换血”

限制万古寺村发展的,不仅仅是“路断了”,还有产业自身的周期问题。

橙子是万古寺村的主要产业,蓄水前有5300亩地,家家户户都种橙子,人均年收入2000多元。

村里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种植脐橙,当时因为嫁接种植罗伯逊脐橙的地区少,一斤脐橙能卖到1.8元到2元。

2012年前后,南方许多地区大规模发展脐橙,并在冬季集中上市,掀起“百橙大战”,对秭归脐橙冲击极大。

那些年,秭归县委书记和县长每年都要北上卖柑,跑遍了北京、郑州、太原、哈尔滨、沈阳、长春等北方大市场。

柑橘专家邓秀新院士也曾提出,赣南要建一条柑橘产业带,品种跟秭归一模一样。由于秭归年均积温比赣南低三百摄氏度,赣南脐橙的糖度会高一到两度,秭归脐橙没有竞争力。

“村里橙子品种单一,缺乏特色,收成只有一季,品改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屈家明说,不“换血”,就没有出路。

库区蓄水淹了村里1500亩土地,万古寺村人均只剩8分地,土地资源非常有限,只有想方设法提高亩产效益,才能富民增收。

利用峡江小气候,邓秀新院士团队帮助秭归引进伦晚等晚熟品种,填补了市场空白。果品一经上市就备受青睐,价格最高曾卖到七八元一斤。

2015年,万古寺村开始大规模柑橘品改。村里根据地理和气候条件,建议柑农在不同海拔种植不同品种。海拔350米以下改种伦晚,春季上市;海拔350至400米之间,改种纽荷尔,冬季上市;海拔400米以上,种植九月红,秋季上市。

品改三年内,全村种下1800多亩伦晚、800多亩纽荷尔、700多亩九月红和500多亩血橙。

如今,每年有1.1万吨橙子从万古寺出山,一年四季有鲜橙,橙子的身价翻了4到10倍。

2022年,万古寺村脐橙产值首次过亿,成为秭归12个柑橘亿元村之一。

“新生”

在柑橘品改启动同年,万古寺村还迎来了一件历史性的大事——秭归长江公路大桥破土动工。

大桥起于秭归县郭家坝镇,终于归州镇香溪河西岸向家店,从1998年迁县时提出修桥构想,到2015年开工建设,前后历经17年。

2019年,大桥全线通车,村民们纷纷涌上大桥,与新地标合影留念。

——万古寺的出山路,终于通了!

通车当日,进村的第一辆大货车,拖走了4万多斤九月红橙子。货车多了,电商销售的渠道也慢慢多起来。

初冬时节,记者在山上的果园里见到屈艳芬时,她正忙着在自己的“屈实橙”抖音直播间里,向天南海北的网友们推介入口即化的果冻橙。放眼望去,千树万树的金色果实缀满枝头,九月红还未退市,纽荷尔已粉墨登场。

屈艳芬是屈原第72代孙,家里有10亩橙园,其中开荒的5亩多地都在海拔300多米的峭壁上。“峭壁有五六十度,路滑坡陡,从前雨雪天背着120多斤的橙子下山时,经常连人带筐摔倒。”她说,前年,她花5万元在峭壁上铺了300米果园轨道运输机,一辆“小火车”能装400斤橙子,从山顶直达公路边,告别了肩挑背驮。

“修桥前,万古寺村常年外出务工的村民有600多人,能走的都走了。”屈家明说,最近两三年,返乡创业的村民越来越多,年轻的面孔也越来越多。村里新盖了200多栋房子,开了15家农家乐,还有5家做起了电商。村里600多户常住村民,就有400多台车,“过去城里堵,现在一到节假日,连村里都堵车!”

2021年,村民李军和胡开桂两口子投资18万元,在山水间的家里,开了一家“金子山庄”农家乐。人均消费三四十元,便能在香溪河畔,吃上一顿丰盛可口的秭归农家饭。

今年8月,夫妻俩的农家乐登陆央视文旅探访节目《山水间的家》。李军乐呵呵地指着墙上的合影说:“你看,尼格买提都来我家做过客哩!”

从三峡蓄水至今,万古寺村民的人均收入,从2000多元到1.6万多元,20年里翻了8倍。

屈家明说,万古寺的橙子现在能卖出好价钱,一靠品改,二靠修桥,三靠屈原文化。

屈家明是屈原第68代孙。在他的带领下,村里成立了秭归县嘉树柑橘专业合作社,并注册“屈家橙”商标,让万古寺村的柑橘产业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提升了品牌价值。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诗人屈原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与“舍家为国”的三峡移民精神,在长江的臂弯流淌,也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峡江儿女,奋斗不息。

--> 2023-12-28 ——三访三峡库区移民村万古寺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58034.html 1 “孤岛”突围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