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6日

重拳整治招投标顽疾 护航企业阳光交易


“对两家串标投标公司处以中标金额7‰的罚款,取消投标资格一年”“取消两人评标委员会成员资格,列入公共资源招标投标违纪违法行为记录黑名单”“将三家公司串通投标案线索移交公安机关调查处置”……我省重拳出击整治招投标顽疾,保障各类经营主体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12月17日,笔者从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获悉,我省专项整治工程建设招投标领域顽疾,取得阶段性成果。截至12月中旬,全省共通报5批共50件招投标领域专项整治典型案例。

招投标涉及多个系统、多个环节,尤其是工程建设招投标领域,资金量大,利益关联度高,违法犯罪和腐败案件易发多发,不仅破坏了市场公平正义,还损害了营商环境、法治环境。

今年,全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机构与各地纪检监察机关、公安机关和行政监督部门密切协作,开展工程建设招投标领域专项整治,着力通过查处典型违法案件形成震慑,优化了公共资源交易环境。

工程建设全链条监管整治 守护公平交易

“在排查中发现,武汉某大学投资1.5亿元建实验楼项目,投标条件设置过高,我们很快启动调查程序妥善处理,防止了高校重大项目‘带病上马’。”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负责人介绍。

工程建设招投标链条长,涉及招标、投标、开标、评标、中标五大环节,招标人、投标人、招标代理机构和评审专家等多方主体,每个环节都有腐败问题风险点。今年3月以来,全省排查2020年以来房建、市政、交通、水利项目44926个,发现问题3093个,整改办结2828个,向纪检监察、公安机关移交案件线索266条;立案1174件;配合公安机关立案侦办串通投标案件327件,形成了强大震慑。

围标串标和“标贩子”是专项整治工作的重点打击对象,“标贩子”对招标项目通过利益输送、围标、串标、买标、卖标等方式实施操控,严重影响市场秩序。今年,全省共查处串通投标案件590件、弄虚作假案件111件。

“专项整治开展以来,违法违规交易问题明显减少,投诉量同比下降60%以上。”武汉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反映,今年以来参与投标的企业数量明显增多,但市场秩序明显好转,评标专家履职意识增强,围标串标现象得到明显遏制。

智慧监管推进防治并举 擦亮监督“探头”

“通过强化技术手段,用大数据发现1000多家投标人投标文件机器码一致,涉嫌串通投标问题,这些以前靠人工监督很难发现。”襄阳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负责人感叹。

今年,湖北省2万余个重大工程项目同时在建,工程项目多,监管难度大。为此,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局制定了《关于支持试点地区开展大数据监督工作方案》,支持襄阳、宜昌等地借助电子监督平台,运用大数据手段实施监督,成效明显。

襄阳市借助电子行政监督平台、襄阳市纪委监委大数据监测平台,从项目立项到合同签订,围绕五大环节全流程预警、实时跟进。通过挖掘、分析和筛查历史数据,生成围标串标线索分析超400份,更直观精确地为相关部门提供线索,提高案件查处效率。

宜昌市打造围标串标大数据分析预警平台,依托交易平台、监督平台产生的数据,建立综合预警模型,形成项目“冒烟指数”,作为研判围标串标的重要参考。通过开展智能分析比对,强化重点疑点筛查,生成围标串标线索分析报告200余份,向公安机关移交线索并助力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围标串标案件6起,切实运用数字化力量破解围标串标难题。

工程项目“评定分离” 打造阳光交易

10月18日,武汉市硚口区首个“评定分离”试点项目——古田四路131号地块监理招标项目完成定标,武汉又一地在工程建设招标投标机制改革上迈进一步。

“评定分离”是将“评标委员会评标”与“招标人定标”两个环节进行分离,重新界定评标和定标两个环节的责权归属。2021年起,湖北省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领域率先开展“评定分离”改革试点,目前已在全省全面推进,进一步落实招标人主体责任,有效遏制了围标串标、暗箱操作等违法行为。截至11月底,全省共有3760个项目在招标公告中明确采用“评定分离”方式进行招标,占工程建设招投标项目的27.9%。

近年来,湖北省深化改革创新,推进评定分离、远程异地评标、县级综合监管联动执法、一网通投、全流程电子化等系列改革试点,优化了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营商环境,为实现电子交易、阳光交易、规范交易打下了坚实基础,相关经验多次被国家发改委《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简报》推广。

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将进一步完善综合监管体制机制,加大力度推进智慧监管,常态化推进“查改治”工作,从“治标”向“治本”不断深入,推动工程建设招投标领域实现长效长治。

(谭险峰)

--> 2023-12-26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57722.html 1 重拳整治招投标顽疾 护航企业阳光交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