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雷闯 张宵祎 通讯员 钟军
12月20日,宜城市刘猴镇胡坪村,一辆满载葛根粉的货车驶出湖北葛百岁葛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葛百岁公司”),发往武汉。第二天,一杯杯热气腾腾的葛根粉,摆在了许多餐厅的餐桌上。
明末清初以来,刘猴镇一带居民就有采摘野葛根食用的传统。
2013年,葛百岁公司入驻胡坪村,推广种植“家”葛根,加工出葛根粉、葛根糕等20多个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城市。
药食同源,小葛根蕴含大市场。
葛百岁公司董事长尹为表示,经过10年努力,通过种植规模化、加工标准化,公司培育出一个独具特色的葛根产业,带动当地300多户农民增收。
看好葛根
返乡创业
寒冬时节,胡坪村随处可见农民采挖葛根的身影。
在葛百岁公司的院子内,葛根堆放得有一人多高。工作人员逐一分类、过磅、登记、打款。“1.5元一斤,公司保底收购。”村民李大勇说,他种了10亩葛根,平均亩产4000斤,总共卖了6万元,除去成本,可净得4万元。
葛根进入生产车间后,经过清洗、锤碎、过滤、沉淀、烘干等工序,变成了白色的葛根粉,顺着生产线,加工成一包包“小零食”。
葛根(野葛)作为一种中药材,最早出现在《神农本草经》中,《伤寒论》《本草纲目》等医药典籍也作了详细记载。宜城市将葛根在内的中药材列为十大农业产业链之一。
2013年,在深圳工作的尹为返乡创业,经过几个月考察,最终决定投资种植、加工葛根。
“国家卫健委将葛根纳入食药同源目录,葛根有了更广阔的市场。”尹为表示,大家对生活品质和康养越来越重视,葛根具有很好的功效,若能作为食物走进家庭,一定有市场。
公司在胡坪村流转4000亩土地,引进3个葛根品种,统一为农户提供种苗、技术等服务,建起4000多平方米的加工厂。市、镇两级党委政府积极支持,帮助村里修建40多公里水泥路和1.2万米的沟渠。
第二年,葛根实现丰收,质量也很好。公司积极学习零食模式,开发出每袋15克的家庭装,携带方便。产品在商超、淘宝、京东等线上线下门店推出后,很快打开销路。
胡坪村党支部书记洪伟介绍,企业采取保底价回购,种植葛根的农民第一年就实现每亩纯收入4000元。
解痛点
开辟餐饮市场
但随后几年,产品销售额一直保持在每年2000万元左右,遭遇了“天花板”。
“葛根粉作为一种热饮,最大的市场在餐饮。”尹为和团队认真研究后,决定进军餐饮市场。
几个月下来订单寥寥,餐饮酒店对此兴趣不大。
“是产品不好,顾客不喜欢吗?”“不是,主要是使用不方便。”老板们道出原委:餐饮酒店一般用面粉袋装葛根粉,工作人员给客人冲泡时,没有用量标准,用勺子随意挖。这样一来,既不卫生,也不方便,更无法保障口感,葛根粉用量多了太浓,用少了太稀,热饮入口感觉都不好,反而影响门店生意。
痛点就是商机。公司联合多家酒店反复试验,最后得出:一次使用60克葛根粉,冲泡1250毫升的热饮,顾客口感最佳。
为此,公司在全国率先推出每袋60克的餐饮酒店专用葛根粉,很快受到酒店青睐。
“顾客在餐饮酒店看到的一壶1250毫升的葛根粉热饮,就是这么来的。”尹为表示,“葛百岁”已经进入到武汉、襄阳、宜昌等地近5000家餐饮店,成了饮品标配,受到广大消费者好评,葛根粉销售额实现翻番。
建新厂
扩大精深加工
进入公司的精深加工车间,白色的葛根粉作为原料,摇身变成葛根糕、水晶芋丝、素毛肚等产品。
“通过大型批发市场,卖到了各地餐饮酒店。”尹为介绍,公司与省农科院、湖北文理学院合作,研发出系列精深加工产品,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城市,辐射5万家门店。
在离公司约1公里处,一栋新建的4层楼已经封顶,面积达1万平方米。这是在宜城市政府支持下,该公司投资建设的二期厂房,设计为年精深加工3000吨健康食材,预计明年投产。同时,公司还将利用葛根初加工后的葛渣等废弃物,提取葛根素、黄酮及膳食纤维等物质,生产系列功能性食品,设计加工规模2000吨。
宜城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项目达产后,将进一步延长壮大当地葛根产业链。
去年,公司在周边几个村流转3000亩土地,联合省农科院中药材研究所,优选本地野生粉葛种源,培育出“楚葛”新品种。经过试种,亩产量达到6000斤左右,较过去增长50%。
尹为表示,公司将鼓励农户利用房前屋后的闲散地、山坡丘陵岗地种植葛根,拓宽增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