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1日

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中深刻把握“两个结合”

□ 赵继伟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从“第一个结合”到“第二个结合”,折射的是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心路历程,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开辟,印证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思想基础的不断夯实,体现的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以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视角看,“第一个结合”与“第二个结合”不仅在时空上表现出交错和交叉,而且在内容上实现了融合与融通。

从“第一个结合”到“第二个结合”,既是历史维度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延伸,也是逻辑维度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交融。

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既是解决中国面临的时代问题的现实需要,又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恩格斯深刻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这正是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第一个结合”的逻辑起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结合,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考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问题的过程。在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历程中,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道路,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科学的理论指南。

“第二个结合”是进入新时代后,中国共产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将“第一个结合”推向深入的必然结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必然会凸显一些需要重点确立的原则性问题。

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视角看,“第二个结合”是“第一个结合”在时间上的推进,“第一个结合”是逻辑维度上引发“第二个结合”的前提。“两个结合”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过程的结合,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结果的结合。

从“第一个结合”到“第二个结合”,既是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规律的科学把握,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开辟。

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索并探索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规律,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根基,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走向深入,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在“第一个结合”的过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文化问题相结合,形成了不同时期基于中国实际的文化思想和文化理论。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中国文化问题的思考不断深入,对文化层面的许多问题的认识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和时代高度,这使得“第二个结合”成为一种必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激活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使中华文明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党的百余年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

作为又一次“思想解放”,“第二个结合”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增强了党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开辟了中国共产党文化创新的新境界。“两个结合”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主动与文化自觉,也推动着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习近平文化思想既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又实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创新勇气与责任担当。必须看到,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根基。“第二个结合”既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开辟。

正确认识和深入理解“两个结合”的辩证关系,需要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视角。

逻辑与历史是一致的,历史是逻辑的基础,逻辑的东西则是历史的东西在思维中的再现,逻辑的进程和历史的进程具有内在统一性。作为一种科学把握事物发展的方式与方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视角强调时间与空间的统一、历史与现实的统一、内容与现实的统一。

从历史角度看,“两个结合”是具体的、历史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问题、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问题的结合。党的百余年奋斗史,也是依托坚持“两个结合”对马克思主义守正创新的理论探索史,是依托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构建史。

在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需要激活和更新古老的文明因子,使其散发出新的活力和生命力,“第二个结合”作为一次重大的思想解放,指导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前所未有的创新勇气和责任担当,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意义,使其蕴含的生命力得以充分释放。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两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在机理,马克思主义是“魂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根脉”,二者各自的作用不可取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华民族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是相融通的。它们的“结合”不是“拼盘”,不是简单的“物理反应”,而是深刻的“化学反应”,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两个结合”筑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创新,拓展了更多更新的空间,进一步巩固了文化主体性,并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作者为湖北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 2023-12-21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57142.html 1 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中深刻把握“两个结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