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1日

潜江竹根滩镇探索共享用工新模式

缓解“闲得慌” 破解“用工荒”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琼瑶 通讯员 周莹

一边是有活没人干的“用工荒”,一边是有人缺活干的“闲得慌”,如何有效对接供需?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潜江市竹根滩镇广泛收集群众和企业的意见,探索“共享用工”新模式,实现人力资源的科学分配,让这个农业大镇破解了用工荒,缓解了务工难。

23家企业用工难

竹根滩镇毗邻汉江,人均耕地少、种植效益低,青壮年劳力纷纷外出务工,不少土地闲置撂荒。

去年以来,竹根滩镇因地制宜推进土地流转。全镇8.2万亩耕地中,4.96万亩实现了流转,流转率达60.5%。

土地连片后,吸引23家大中型农业经营主体纷至沓来。

企业各展其能,发展“大豆+蔬菜”“大豆+马铃薯”“大豆+半夏”等套作轮作模式,实现一年四季“田不闲”。

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用工难问题逐步凸显。“常年需要大量工人,有时一天得200人。”南章莆公司总经理何志刚说。

企业需要用工,而当地农户把土地流转后,也期盼能在家门口赚钱。

“双方信息不对称,有需求的企业找不到人,闲置的劳动力找不到活干。”竹根滩镇党委书记孙志刚说。

“共享用工”应运而生

针对这一问题,一个想法应运而生——政府“做媒”,探索“共享用工”模式。

镇里成立劳务管理办公室,统筹全镇企业用工信息,以村(居)为单位组建劳务队,村干部任队长,组织对接有劳动能力的村民。

经过发动,全镇网罗3000余名有劳动能力的村民,涉及农机、采摘、搬运等多个工种。

竹兴合作社流转土地近万亩,每年冬季正是用人高峰,以往负责人陈凤平到处“寻人”。今年,陈凤平只需提前告知用工数量,镇里就把任务分配到各个村,务工人员准时到达基地。

企业精准“找”人,当地农户不愁没活干。群联村5组贫困户王某为照顾无劳动能力的儿子,无法外出务工。南章莆半夏种植基地建在家门口,他每天到基地工作半天,从事田间管理和半夏采摘,年收入可达3万元。

据统计,全镇27支劳务队累计带动2680名村民实现就业,根据劳务时间和劳务技能,年收入6000至26000元不等。

发动群众“一呼百应”

劳务队日常运转中,干部与群众打交道多了,双方拉近了距离。

杨林洲村四组村民罗秀娟由于年纪较大,村干部特别关照她,只要有轻松一点的活便主动联系她。“村干部这么帮助我,我也要支持村里的工作。”罗秀娟说。

有了村民的支持,基层治理就有了基础。

竹根滩镇是天门、仙桃、潜江三地交界处,群众诉求多元,历来矛盾多。以往,村干部发动群众开展工作“叫不动”“喊不来”。

今年开始的人居环境整治和秸秆禁烧两项工作,村里一动员,大伙都积极配合,竹根滩在全市率先完成任务。

竹根滩镇镇长李晨说,全镇信访总量及信访矛盾自2021年起逐年减少,实现了“信访大镇”向平安乡镇的转变。

--> 2023-12-21 潜江竹根滩镇探索共享用工新模式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57087.html 1 缓解“闲得慌” 破解“用工荒”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