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成熔兴 通讯员 黄立 李方进
今年是武汉市东西湖区获批更名为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第10年。
从1992年创办区级吴家山开发区,到此番更名,东西湖人用21个年头完成了从区级、市级、省级到国家级开发区的“三级跳”。
以2013年为起点,东西湖在全省首创开发区和行政区“区区合一”的管理体制,精简机构、提高效能、整合资源,践行产业与城市一体化布局、协同化发展的产城融合思路,实现了产业(生产空间)、城市(生活空间)、环境(生态空间)协同融合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
在产业发展上,全区坚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集聚培育并重,不仅推动食品、机电、物流三大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更承接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引进京东方、天融信、宝新创等一批“链主”型项目,初步升级形成以“1+4”为主导的产业体系。
在城市功能上,全区牢记“切实做好民生工作”的殷殷嘱托,将发展红利转化为民生幸福指数,在交通出行、教育医疗、商业配套、文体休闲等领域补短板、夯基础、提品质、强功能,打造宜居宜业、安居乐业的优选之地、幸福之城。
在生态环保上,全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辖区河湖纵横、湿地花城的生态优势,以水为脉、以绿为底,用“绣花”功夫治理和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的美丽景象。
新十年,新起点。
今年以来,省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工作,要求全省各地各部门加快转变发展理念、发展方式,推动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
在10年探索的基础上,东西湖区继续坚持产业与城市双集中高质量发展,以产业集聚为动力,推动产业布局和城市功能相互支撑,实现“以产聚人”和“以城留人”良性互促,推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真正打造起一座产业体系更集聚更高端、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更完善的“中国网谷”。
生产
从三驾马车到“1+4”东西湖攀向产业链更高端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实体稳,则经济稳。
作为武汉市三大国家级开发区之一,东西湖区一直是实体经济大区,2013年时食品、机电、物流“三驾马车”已构建起了雄厚的经济底盘。
2013年更名后,东西湖立足既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按照“传统转型和新兴培育并举”的思路,育企业、引项目、强链条、促集聚,持续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成效显著。一方面,网络安全和电子信息两大新兴产业实现“从无到有”;另一方面,食品、机电、物流升级为食品大健康、智能制造、现代商贸物流实现“从有到优”。最终,全区产业结构完成了从“3”到“1+4”的大跨越——“1”是指网络安全与大数据产业;“4”是指电子信息技术、智能制造、食品大健康和现代商贸物流产业。
看网络安全和大数据产业,东西湖以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为引领,形成了“硬件安全—应用安全—通信安全—数据安全”完整的网络安全产业链,天融信、奇安信、绿盟、中科曙光等一批全国领军企业进驻,中金数谷武汉大数据中心、天融信网络安全创新园、山石网科网安产品研发销售中心、航天科工二院网信公司等50余个项目投入运营,数字认证武汉研发运营中心、迪马数智天地一期、启迪网络安全基地孵化器一期等项目建成完工,引进数字经济企业40余家。
看电子信息技术,近年来,东西湖以京东方10.5代液晶显示屏生产线为“链主”,吸引了江丰电子、宝新创、创维Mini LED等上下游项目落地,形成了从新型显示面板制造、关键材料及元器件、智能显示终端应用到新一代显示产品的完整产业链。其中,京东方生产线于2019年9月点亮,实现全区新型显示产业“零的突破”,2021年成为全区第二个过百亿元企业。宝新创聚力打造中部地区最大的信创产品制造基地及电子信息产品供应链基地,填补了武汉市笔记本电脑制造的空白;创维Mini LED一期将形成LED封装、光电模块到终端显示整机的研发、生产、销售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链条。东西湖区科经局负责人表示,“目前,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全区创新能力最强、发展速度最快、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主导产业。”
看智能制造,10年间,东西湖初步形成航空航天、汽车零部件、智能家电三大细分链条。其中,中国航天三江集团、凌云科技集团、武汉航达等一批航空航天企业总部扎根于此,实力超群;菱电电控获得工信部“产业基础再造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支持,引领国产汽车品牌加快突破制动系统、转向系统、安全系统等技术瓶颈,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TCL空调智能制造示范基地2022年建成,正成为全省智能家电制造的“链主”企业。
看食品大健康,10年间,湖北中烟、益海嘉里、周黑鸭、良品铺子、蒙牛乳业、华润啤酒、健民大鹏等企业在东西湖进一步发展壮大,成长为全区经济的重要支撑点。2016年,全区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总产值跨越500亿,2019年跨越1000亿,眼下目标已瞄准1600亿元。东西湖由此形成华中地区聚集程度最高的食品大健康千亿级产业集群,连续多年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认定为“全国食品工业强区”。
看现代商贸物流,10年间,东西湖综合物流园获批国家级物流示范园区,并成功申报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目前全区已形成以医药物流、冷链物流、整车零担物流、快递快运物流、商贸物流、城配物流、电商物流、烟草物流、国际货代为核心的多品种、多门类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物流主体数量、A级物流企业数量、公路货运周转量、物流行业经济贡献度均居武汉市第一。
据东西湖区科经局统计,2022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410家,较2013年增加178家;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062亿元,较2013年802亿元增长157%。全区先后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达到116家,省级隐形冠军和制造业单项冠军17家;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21家,这一数字是2013年60家的15.3倍。
生活
补短板、促均衡产城一体化 塑造美好宜居城市
12月3日一早,家住后湖兴业路的杨女士打开手机,下单购买了两张12月23日的专场烛光音乐会《知足》的门票。
与以往不同,这次表演的举办地既不是汉阳的琴台大剧院,也不是武昌的湖北剧院,而是位于东西湖区的武汉临空港大剧院。“要是放在以前,我10年都去不了东西湖一次,但随着地铁6号线二期的开通,以及临空港文化中心的开业,我解锁了不少新玩法,一家人成了东西湖的常客。”
6号线二期起于一期终点金银湖公园站,沿金山大道向西延伸,途经海口三路站、二雅路站、五环体育中心站、码头潭公园站,止于新城十一路站,衔接了吴家山、金银湖和汉口、汉阳间的快速联系。
杨女士介绍,从后湖乘坐6号线去东西湖,沿线可以实现吃喝玩乐“一条龙”:要踏青、露营,可以在6号线园博园北站或者金银湖公园站下车,去武汉园博园或者金银湖游玩;要购物、吃饭,金银湖公园站旁就是万达金银湖广场;要看球看戏,就在五环体育中心站下车,五环体育中心、临空港文化中心、码头潭文化遗址公园毗邻而居,十分方便。
去年9月,总建筑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的武汉临空港文化中心正式启用,这座集歌舞演出、文化娱乐、科技服务、艺术体验、高端办公及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化智能型公共文化设施,被誉为武汉江北地区“文化之眼”,更弥补了东西湖主城文化休闲场所不足的短板。
东西湖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从国有农场、远城区发展而来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西湖部分区域城市功能品质存在不足和短板。在全区经济实力不断进位争先、区域人口即将奔向百万大关的新形势下,加快补齐短板更显重要。“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能力,既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共同享受发展的红利,也是产业进一步向高端发展、实现新城崛起的必然要求。”
看道路网络,10年间,东西湖等级公路里程增加至1600公里,形成以临空港大道、金山大道等干线搭建起的“八横一纵”主通道,实现了“10分钟上高速、20分钟到机场”。
看公共交通,10年间,东西湖在武汉市新城区中实现“三个率先”——率先引入轨道交通、率先开通区域出租车、率先完成公交全覆盖,为武汉市建设国家“公交都市”试点城市营造出示范效应。
看医疗卫生,10年间,协和医院金银湖院区、武汉市第四医院常青院区相继开门迎诊,实现了区内三甲医院从无到有的跨越。全区形成了“综合医院覆盖全区、专科医院定位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筑牢网底”的“金字塔”结构,基本实现“小病不出社区、常见病不出街道、大病不出城区”。
看基础教育,10年间,全区新改扩建中小学项目42个、幼儿园70所,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44910个、公办幼儿园学位17910个;先后引入华中师范大学教育集团、江岸区七一中学、长春街小学、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江岸区育才幼儿园、湖北省襄阳五中等荆楚名校资源,实现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名校资源全覆盖,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引领作用增强,全区各学段教育质量明显提高。
生态
践行“两山”理论 擦亮武汉湿地花城独特名片
自云梦巨泽中孕育而来的东西湖区,与山水林田湖草共生共存。10年来,东西湖区围绕“湿地花城”建设,织就了“蓝网联通、绿网织锦”两张“网”,让“蓝天白云成常客,湿地花城一张图”成为独特风景。
初冬时节,漫步东西湖,很难不为这里的美景所打动。
站在杜公湖边,放眼望去,水体清亮透澈,彩云随波起舞,野鸭追逐晚霞,好不惬意。日前,杜公湖公园刚刚通过公示,获批成为武汉市3A级景区。这一变化得益于10年间东西湖实施的全流域湖泊退养行动,成功实现所有湖泊系统化截污和水生态修复。
漫步于金银湖畔,微风拂面,湖面波光粼粼。整个公园总占地1155亩,其中湿地面积占91%,园内及周边共有植物品种188种,常年有10余种鸟类翔集。经过建设,金银湖公园不仅获批成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更成为武汉市集生态保护、观光旅游、科普教育及雨水调蓄为一体的生态公园。
走在府河畔的梧桐雨片区,8公里的河岸风光,8.1公顷的花海,3150棵梧桐树共同铺满了梧桐雨104.53公顷的绿色空间。通过流域综合治理,这里成功由曾经的城市“背面”变为“封面”。挑战户外极限泵道,体验一站式采摘果园,畅游滨水绿道花田……每到节假日,这里就成了武汉市民的打卡点。
据东西湖区住建局统计,10年间,全区建成区绿地面积增至3676公顷,建成区绿地率达34.2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8.49%;公园绿地面积提升至1210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25平方米;10年来,全区公园游园数量增至61座,公园服务覆盖区域达93.1%;绿道总长增至251公里,形成了“城区—街道—社区”三级绿道系统。
(本版图片均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倪娜 通讯员 徐一帆 晏君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