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吴文娟 肖丽琼 彭一苇 实习生 夏颖
“中国纺织产业正聚焦科技、时尚、绿色转型发展,进入‘跟跑、并跑、领跑’并存阶段,数字技术与先进制造深度融合。”12月19日,在汉举办的2023中国纺织大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表示。
中国纺织制造产业能力与贸易规模稳居世界首位。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数据,2020-2022年,中国纺织服装出口总额连续三年保持在3000亿美元以上,对世界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的增长贡献率超过50%。产业规模优势、体系优势不断强化,在稳定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大家很关心传统纺织到底还能走多久?传统学科还有多少生命力?
科技创新塑造新的产业边界
随着智能和绿色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赋予了纺织现代化产业新的范式和内涵,纺织不再仅仅是“衣被天下”的传统行业,而是在国防军工、航空航天、医疗卫生等行业创新中孕育新赛道。
孙瑞哲表示,科技创新塑造新的产业边界,以可穿戴智能纺织品、卫生医用纺织品为代表,纺织行业正与大健康产业、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绿色经济、航空航天等领域加速融合。
他认为,要锚定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充分发挥创新平台和联盟的作用,推动产学研协作;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行业的发展应用;找到行业与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结合点;以高性能纤维材料、产业用纺织品为重点,推动万物可织、产业融合,强化与国防建设、大健康、生物经济、生态环保等领域的创新应用。
未来,纺织用创新科技编织“美好生活”。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表示,当前全球纺织科学、技术及产业未来发展均面临机遇与挑战,要把握纺织产业科技创新主题,推动纺织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
他指出,要立足国家发展战略和行业发展需求,深刻把握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机遇,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在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支持下,推动纺织产业体系高效率和智能化;与智能和纳米材料、AI、机器人等高新技术及仿生学、生命科学等前沿科技跨领域交叉融合,提升产业体系整体效能。
眼下,行业正加快材料创新、制造创新、产品创新、平台创新。纤维材料向高性能、多功能、轻量化、柔性化方向发展,材料、工艺、装备的系统性创新推动着产品的科技感、体验感、价值性、功能性持续提升。
“敏捷创新”对纺织业的影响将越来越大
“协手轻纺织锦绣,同裁霞彩待晨风,创意绘就千秋梦,新篇展卷大江东。”在2023中国纺织创新年会上,由ChatGPT作的一首藏头诗在大屏幕上呈现,每句第一个字组成了“协同创新”。
让人工智能作诗只是一个小插曲,但纺织业确实发生了大变化。纺织已融入了数字化、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多种前沿科技,带给人们更舒适、更时尚的生活。
“今天全球纺织产业布局已经形成三大消费中心和三大制造中心——亚洲、欧洲、美洲,国外的纺织业都在积极占据高端。”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主任李斌红说。欧盟纺织产业的创新主题和优先研究领域是智能化高性能材料,先进数字加工技术及商业模式。日本纺织产业则在努力开发高档次、精加工的非价格竞争力产品,占据产业链价值的高端,以及优化纺织产业结构,使得产业用纺织品占比达到60%以上。跨国公司非常注重技术创新,一家跨国公司手握几千个专利的情况并不鲜见。
随着人口结构和消费习惯的变化,“敏捷创新”对纺织业的影响将越来越大。李斌红表示,现代生活方式导致碎片化的需求和碎片化的订单非常多,机会转瞬即逝,因此“敏捷创新”成为企业获取新增长的最重要策略。
可喜的是,中国企业正紧跟科技创新潮流,福建永荣锦江股份有限公司是民用锦纶行业规模最大、产品种类最齐全的企业。依靠科技创新,他们开发出了石墨烯纤维、抗病毒纤维、凉感纤维、抗紫外线纤维等多种产品。
人们比较熟悉的全棉时代,构筑以“棉”为核心的产业生态链,开展棉花的基因改造、化学改性、产量及基础材料功能性创新等科研工作,他们与17家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在研项目超过25个。“产品创新要围绕舒适、健康、环保等理念进行,未来我们将通过棉花基因改性及技术应用,让棉纤维具有更多可能性,如具备凉感、防晒功能。”深圳全棉时代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宋海波说。
“纺织产业是湖北的支柱产业,其主要产品纱和布的产量均居全国前三。目前,我省将现代纺织服装列为九条新兴特色产业链之一,力争到2025年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我们要把握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时代脉搏,在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装备、新模式上不断推陈出新,把传统产业打造成新兴产业、绿色产业,高端、智能、融合产业。”省经信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盛章学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