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宁 张健
长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承继着中华文化的历史血脉和中华文明的发展根脉,塑造了长江流域的文化底色和文明特色。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深入发掘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出更多体现新时代长江文化的文艺精品。”湖北是长江干线径流最长的省份,文化资源丰富,流域特色明显。在推动长江文化创新发展方面,湖北应勇挑重担,将弘扬长江文化作为湖北文化发展的主脉,延伸广度、彰显高度、挖掘深度、提升效度,为长江文化繁荣发展贡献湖北力量。
“点”“面”整合,延伸长江文化传承的空间广度
发掘长江文化共通点,建立一体化协调发展机制。依托荆楚文化,积极开展与巴蜀文化、湖湘文化、吴越文化等流域特色文化的交流,构建长江文化共同体。建立健全长江文化一体化协调发展机制,在鄂建设长江高校联盟、文艺联盟、设计联盟等平台机制,举办长江文化学术研讨会、大学生音乐节等各类活动,加强流域文化交流认同,强化文化共同体意识。
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为纽带,推动文化资源联动共享。加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北段建设,突出“标杆示范”作用,加快推进长江国家博物馆建设,积极推进武汉与重庆、南京等长江流域重要节点城市之间的文化链接。建立长江文化带省内省际、双边多边利益磋商机制,打通遗产保护、生态环保、文化旅游等跨行业协调通道,搭建长江文化数字资源协同共享平台,实现流域文化共建共享。
打造长江文化区域品牌,建设流域文化共同体。立足湖北人才、资源优势,建立健全跨流域长江文化研究机构,推动建设长江文化研究智库联盟,开展长江文化全历史时段流域宏观研究、区域中观研究,打造长江文化研究区域品牌。打造具有特色的视觉标识、文创产品,推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北段品牌化建设;联合长江沿线各地,打造精品旅游路线,擦亮长江文旅品牌,推动长江成为世界大河文明发展的典范。
“虚”“实”结合,彰显长江文化弘扬的时代高度
完善湖北文化发展规划,明确长江文化的支柱作用。在发展目标上,发挥长江作为全球顶级地理IP的作用,立足湖北段长江文化根基,塑造湖北长江文旅国际形象。在发展定位上,推动湖北历史文化、革命文化以及人文文化的现实表达,丰富湖北段长江文化内涵。在发展策略上,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北段建设为抓手,规划打造“长江国家博物馆”“长江文明之心”武汉旅游目的地等文化项目,将长江文化打造成为湖北走向世界的标识。
推动多主体共同发力,围绕长江文化促进产业融合。拓展湖北长江文化建设的多元性,鼓励各类文化团体、企业、从业者和市民积极参与,形成湖北长江文化发展生态圈。立足湖北实际,深挖本土文化资源,整合现有文化场馆,打造系统化的长江文化矩阵,以举办文化节、动漫节、微电影节等多种形式,打造全产业链文化产品和服务体系。拓宽“网络+”“科技+”等传播渠道,进行链式营销,强化湖北和长江的联系,形成文创高潮和消费热潮。
打造城市地标,强化文化标识。建设城市地标性建筑,强化“江城桥都”“三峡大坝”“荆州古城”的长江文化标识,将不同区域的特色长江文化符号化,打造一批长江文化IP,形成长江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湖北样本”。
“城”“乡”融合,挖掘长江文化发展的现实深度
丰富乡村文化供给,发掘江村文化记忆。按照乡村“十里文化服务圈”的建设标准,保护传承传统村落的地脉、文脉以及自然人文肌理,打造一批沿江特色文旅城镇,推动城景、农文旅深度融合。注重保护沿江乡村的传统文化资源,如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风情、神话传说、古建遗存、村规民约和族谱家训等,深度挖掘其文化意蕴,增加乡村文化的历史厚重感,提升其影响力和吸引力。
打造长江主题城市文化,拓展城镇文化内涵。提炼整合湖北滨江城市文化资源,打造以长江为主题的城市文化,以长江之线串起文化之珠。围绕城市文化遗产、文化景观等开展重要遗址公园、生态公园建设,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展。系统挖掘城市的文化底蕴,优化布局文创街区、艺术剧场等多类型文化载体,将城市文化个性融入长江文化共性之中,推动具有地域特色的文旅空间载体建设。
拓展城乡公共文化空间,提升长江文化境界。按照“全面保护、整体保护、积极保护”的原则,将湖北沿江地区分散的各类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历史线索、典故传说等历史文化资源融合到城乡空间和景观体系中,建构由历史文化板块、廊道、节点和道路组成的公共文化空间,展现湖北滨江风貌。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在左右两岸打造一批城乡艺术街区和村落,促进城乡文化交融、创新。
“文”“创”聚合,提升长江文化创新的未来效度
创新长江文化产品,营造独特文旅场景。充分发掘长江湖北段荆楚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和都市文化等资源优势,加快推动文旅深度融合,重点建设湖北长江国际黄金文化旅游带,打造以旅游观光、文化展示、深度体验等在内的多样化文旅产品矩阵,全方位展现长江湖北段历史文化、工程科技成果,擦亮湖北世界性文旅品牌。
加强文化科技融合,激发新业态新活力。围绕长江文化,加快发展创意设计、广播影视、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新兴产业,推动发展文化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市场。运用数字技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手段,使得长江文化的展示更加生动立体,增强观众的互动体验和沉浸感,重现长江流域的历史场景,让观众亲身体验历史变迁。
强化宣传和学校教育,提升公众认知和兴趣。通过媒体、社交平台和公共讲座等多种渠道,广泛传播长江文化的丰富内容和独特价值,提升公众的文化认知。在学校中设置关于长江文化的课程和活动,鼓励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如文化考察、创意设计等,深入了解和体验长江文化,从而培养他们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作者分别为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武汉轻工大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