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武汉市第五届学生器乐比赛落幕,武汉市陆家街中学学生演奏的《阿什兰公园》荣获初中组一等奖。这一成绩,对于近80%的学生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鲜有演奏基础的陆家街中学尤为珍贵。
作为武昌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受益者,武汉市陆家街中学近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于1958年的陆家街中学,南临“武咸”要冲,北临白沙洲片区,多年来只有两排简陋的教学楼。2019年12月,武昌区投资5000余万元启动该校的改扩建工程。2021年8月,1栋6层教学楼竣工投入使用,教学楼建筑面积新增11821.24平方米。改扩建期间,该校打造了校本课程楼,组建了第一支管乐团、第一支车模队、第一个美术社团……短短两年多,蝶变为武昌区南片的实力强校、环境美校、品牌好校,成为屹立在武昌南大门的一颗明珠。
这只是武昌区不断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一个缩影。一直以来,兴学重教是武昌区的追求与实践。近些年,该区更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以“共建共享老百姓家门口的优质学校”为目标,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遵守规范、遵循规律、轻负高效、持续发展”的“绿色教育”理念为引领,不断提高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擦亮“学在武昌”品牌。
“一号工程”推进教育优先发展 让每一所学校都优质
9月1日,武昌区三角路小学的孩子们回到校园时,收到大大的惊喜,校园的大门、文化墙、操场、教室全部焕然一新,书香气息更浓。巨变不止发生在这一所学校上,武昌滨江核心区小学、大东门小学异地重建、新河街学校改扩建等项目也正在推进,南湖中学改扩建项目即将动工,预计新增优质学位约5000个。
2023年秋季入学数据显示,武昌区有义务教育学校61所,在校学生95306人,教职工7592人,办学规模、名特优教师总量均居武汉市中心城区第一。如此教育大区,怎么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回应人民群众“家门口”上好学的关切?
2020年底,教育部确定武昌区为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先行创建区。次年初,武昌区将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定为“一号工程”,印发工作实施方案,建立统一调度、协同联动、定期反馈、整改落实、评价表彰的工作体系,将优质均衡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第一民生、第一工程来抓。各级职能部门深入调查研究,走进学校一线为学校创建工作排忧解难,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人士有效监督,全区上下凝聚起推进“一号工程”的磅礴力量。
近几年,武昌区不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借力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区建设和老旧城区改造,新建扩容一批优质学校,补强南北两翼,北、中、南三个片区齐头并进,形成全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大格局。
目前,武昌区数字校园建设驶入快车道——建成千兆到桌面的武昌教育城域网,开发武昌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成功入选全国第一批“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区。38所武汉市“四星”智慧校园、27间人工智能实验室、36间智慧教室、25间智慧图书馆均匀分布在全区各义务段学校。通过“首席信息官”素养提升工程、线上教研工作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主题月活动等,该区不断扩充优质资源的覆盖面和利用率,让每一所学校都赢在面向数字化未来的起跑线上。
打造“群星闪耀”的卓越师资矩阵,让每一位教师都优秀
今年教师节,东湖中学的程启明老师收到一封特殊的来信。他10年前的学生陈婷婷在信中说,看到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等央媒在转载老师坚持40年手写400万字教案,教案堪比印刷书的事迹,感觉特别亲切,因为她也是这些事迹的见证者。
像程启明老师这样不断突破自我、潜心育人、不求回报的优秀教师还有很多:水果湖一小教师白云10年内先后3次援疆,获评全国“最美教师志愿者”;柯希湖、汪颜质子老师勇夺全国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状元;武汉市第四十五中学英语特级教师杨贵平获“楚天园丁奖”……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地域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发展的希望。2023年,一批信念坚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社会认可的先进教师典型,成为武昌区凝心铸师魂,不断壮大卓越教师群体的绝佳证明。
近年来,武昌区坚持编制优先向教师队伍倾斜,3年招聘新教师978人,其中义务段占比达65.1%,全面推动教师人才队伍优化升级,打造由教育专家、优秀校长以及名、优、特教师组成的人才矩阵。
武昌区教育局将2023年定为“队伍建设主题年”,坚持把“带队伍的人”引领好,把“培养人的人”培养好,把“服务人的人”凝聚好,引领带动全区营造“教师终身学习、教育家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引导教师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示范的“大先生”。
持续完善教师交流机制,推动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2023年,全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人数占符合交流条件教师人数16.3%,其中骨干教师占比超39%,483名干部教师参加交流轮岗,56位名校长到相对薄弱学校任职。
依托丰富的高校和科教资源,该区创新教师培养模式,组织构建“大学及专业机构、地区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学习与发展共同体,南湖中学、大东门小学等15所试点学校大力探索,有效实现教师培训嵌入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和学校教育教学过程。
名师名校长“双名工程”育优带强,让武昌成为各类教师“状元”的摇篮。2023年全国第四届中小学青教赛,武昌“状元”占比高达40%;湖北省第八届中小学青教赛,武昌“状元”占比60%;武汉市第十六届教师五项技能竞赛,武昌获基础教育学段首个“状元”大满贯。
截至2023年秋季,武昌区有在职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省、市、区名师工作室47个,正高级教师28人、省特级教师57人,骨干教师规模与质量均为全省第一。
搭建五育融合的“成长立交桥”,让每一个孩子都全面发展
每周一到周五的早上,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学生张子涵来到学校,就掏出《书声琅琅》,和同学们大声诵读国学经典20分钟。下午,张子涵还会和同学们一起提笔练字20分钟。有时他还会将上午诵读的内容书写出来,请书法老师指点。
这是武昌区在全国首创的“20+20”亲近母语素养提升工程,全区6万多名学生以此为基石夯实传统文化根基,被教育部推广。
文化自信源于每一天的坚持。武昌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李峰认为,教育在孩子身上绵延最久的,是思想与精神。立足立德树人,厚植学生成长根基,构建一体化大德育体系,深入推进“五育融合”,才能优化绿色教育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近年来,武昌区不断开辟绿色教育新格局,不仅全面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规定课程,更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新自然教育”“科技启蒙教育”“少儿礼仪教育”……“学在武昌”系列品牌影响力持续释放。全区涌现1000多门特色校本课程、2000多个学校社团。
连续12年,武昌区打造的儿童阅读社会公益组织“蒲公英悦读小镇”,已发展48所会员学校、2个社区小站、近千名家长和教师志愿者,形成家校社协同阅读的良好生态。全方位、多矩阵、小切口打造区域阅读新生态的先进做法,被《人民教育》深入解读。
依托武汉英雄城市和区内红色资源,武昌区开发“党润童心”系列党带团队活动,以及“德育大讲堂”“我爱我的武昌城”系列课程,形成“一校一品”德育特色。
以体育为切入点,全区在2023年省级运动赛事中斩获19金17银7铜;7所学校纳入智慧体育应用试点,武昌区徐东路小学体育智慧屏自动记录学生运动数据,成为校园“网红打卡地”。
以劳动教育为突破口,武昌区鼓励学校和教师自主选择,形成校本化劳动清单。武昌区珞珈山小学的师生在校园里种上了水稻;武昌区解放桥小学开发了与二十四节气相宜的劳动课程;多所学校开设生涯教育课程,让学生走进高校、企业、社区,在真实社会情境中学习。
同时,各学校坚持作业设计提档升级、课堂提质增效。如探索小学“作业不出校门”“周三无作业日”举措,立足“共话新课标”开展系列活动等。其中,中华路小学的亲子活动实践作业“21天不生气”多次被央视报道。
实现“双碳”目标,是中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武昌区正努力打造全国碳金融中心集聚区。武昌“绿色教育”以培养胸怀天下、践行低碳生活的未来公民为己任,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全面融入教育教学,建立“中碳登”“垃圾焚烧厂”等26个社会实践基地,开展“碳探武昌伢”课后生态实践课程,为推动武昌经济升级和动能转换厚植良好生态、提供人才储备、贡献教育力量。
以“人民为中心”绘就教育底色,让每一个家庭都有幸福感和获得感
迎着晨曦,武汉小学门口,学生家长黄毅清穿上黄马甲“上岗”。一辆车停在他面前,他拉开车门,帮孩子拎出书包,随手关好车门。“谢谢叔叔!”孩子欢快步入校门。
这是武昌区首创的“警校家”护学岗,全区中小学被包点分片,由民警、交警负责安保,与青年教师护校队、家长义务护校队紧密配合,共同保障学生平安入学。
近年来,武昌区树立包括“政治安全、廉政安全、作风安全、人身安全”在内的“大安全观”,全面实现保安配备率、学校封闭管理、一键报警和视频监控与公安部门联网率、食堂智慧型“互联网+明厨亮灶”升级改造覆盖率五个校园安全管理100%,全区46所学校分别获得省、市、区平安校园称号,61所中小学全面聘任法治副校长。
一系列特色品牌持续扩大家校合作同心圆。2020年2月,武昌区教育局推出全国首个区域家校共育平台,搭载家庭教育资源3000余篇,开展家庭教育主题直播102场,累计有数百万人次收看。
一系列更公平、更高质量的保障机制,让公平的阳光普照每一名学生——
武昌区在全市率先启动公办义务学校接受随迁子女入学,2012年建立“同等居民待遇”机制,确保随迁子女“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2023年,该区义务教育学校共接收16251名随迁子女入学,入学率100%,公办学校占比95.98%,远超国家85%要求。
作为国家随班就读工作支持保障体系实验区,2023年,武昌区631名残疾儿童入学率100%。特殊教育生人均公用经费拨款10000元,是国家标准的近2倍。
武昌培智中心学校是我省最早开展特殊教育的学校,在全省率先开办三年制中等智障职业教育,获得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单位等逾百项荣誉,学生参加世界、东亚区、全国特奥会取得奖牌541枚,其中金牌182枚、银牌144枚、铜牌215枚。
近三年,武昌区累计资助义务教育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9839人次,发放资金737.9万元,是全市资助覆盖面最广、资助标准最高的城区。每年新学期常态化开展“金晖关爱”助学专项行动,平均每年帮扶城市流动儿童60余人。
武昌区委、区政府牢固树立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始终保持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乐、师以从教为荣的优良传统,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努力让每一个孩子在家门口享受最好的教育!
策划:武汉市武昌区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