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天纵
纺织服装产业是湖北传统支柱产业,是民生基础产业、时尚消费产业、国际比较优势产业,也是我省重点打造的特色优势产业。2023年中国纺织大会开幕在即,湖北作为东道主,拿出了怎样的成绩单?12月15日,在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发布会上,相关单位通报了新进展。
我省纱、布产量均居全国第三
“召开中国纺织大会,既是对过往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展望。”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秘书长夏令敏介绍,今年以来,我国社会生产生活全面恢复正常,纺织服装产品内销实现恢复性增长。
今年前10个月,我国限额以上单位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11126亿元,远高于2019年同期水平,同比增长10.2%,增速回升14.6个百分点;穿着类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7.6%,同比加快2.3个百分点。我国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稳步回升,今年前9个月,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为1055元,远高于去年同期和2019年同期水平。
为抢抓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机遇,湖北将现代纺织服装列为9条新兴特色产业链之一,出台《湖北省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提出建设全国纺织服装强省目标,力争到2025年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打造全国纺织服装产业转移主要承载区、棉纺织业优势产能聚集区、产业用纺织品研发和制造高地、数字时尚产业新业态应用示范区。
省经信厅介绍,湖北2022年纺织服装规上企业1651家,实现营收3358.6亿元,位居全国第5,占全省规上工业比重为6.7%;主要产品纱、布的产量分别为342.5万吨、51.36亿米,均居全国第3位。该厅将深入实施招商引资汇智、空间布局优化、供给链体系重塑、汉派服装重振、技改提能焕新、技术创新驱动等“六大行动”,加快推进纺织服装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助力湖北建设制造强国高地。
武汉掘金未来纺织新蓝海
提高供应链现代化水平,重塑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眼下,湖北正在以高水平搭建华纺链平台为抓手,推进纺织服装产业提档升级。
据省经信厅介绍,目前,湖北华纺供应链公司及9个市级子公司,已成功搭建数字化供应链服务平台,打造湖北纺织服装“产业大脑”。截至11月底,华纺链平台系统注册上线客户超7000家,活跃用户数1000余家,定向服务电商商家1000余家,平台交易额累计达42.5亿元。
作为湖北纺织服装链主企业,华纺链围绕“原料+面料+辅料+成衣”等业务场景,持续打造智能化、安全性、可持续化的纺织服装供应链体系,积极推动抖音电商等大型直播电商机构落地汉口北,提升“武汉电商直播基地”等综合服务能力。
针对我省“两头在外”的省域产业情况,华纺链与全球纺织展贸服务中心共同打造的“布码头”武汉站,打造华中地区单体最大的面料服务中心及交易中心,设立面辅料前置仓,助力企业实现“家门口”采购。
通过数实融合重构产业链与价值链,省商务厅以电商赋能为抓手,结合“网上年货节”“双品网购节”等全国性电商促消费活动,拓展线上销售渠道,赋能实体“品牌出圈”。下一步,省商务厅将研究出台促进直播电商发展相关政策文件,聚集原材料供应、创意创新、招商引资、数字营销等上下游资源,支持华纺链平台建设,扩大湖北服装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
此外,武汉市瞄准未来纺织新蓝海,正在推动纺织服装行业龙头企业联合武汉纺织大学等高等院校,谋划建设未来纺织技术研究院,重点推动医卫健康、航空航天、车用船用等领域产业用纺织品的研发,打造全国领先的纺织产业技术创新高地。武汉市将借2023年中国纺织大会召开契机,吸引更多纺织新材料研发与产业化应用项目落地,推动湖北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