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辉 通讯员 潘庆芳 赵超
初冬时节,群山环绕的十堰市郧阳区城关镇泰堰振兴公路沿线层林尽染。城关镇翻山堰村党支部书记朱强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依托双车道的泰堰振兴公路,村里建成农耕民俗文化馆、红色先锋馆,游客进村,产业发展,村民受益,沿线5个村都享受到美丽农村路的红利。
农村公路是连通镇、村的“毛细血管”,也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来自省交通运输厅的统计,截至目前,我省农村公路总里程26.68万公里,居全国第三、中部第一,襄阳、荆州、黄冈入选创建国家级“四好农村路”市域突出单位。
“五色图”激发创建热潮
“自从实行‘四好农村路’五色图评价机制以来,如果长期是红色,自己都没脸参会。”这是记者在基层交通采访时经常听到的一句话。
今年以来,省交通运输厅以加快推进全省农村公路投资和项目建设为目标,首次创新制定了“四好农村路”五色图工作评价机制,根据年度农村公路建设重点任务完成情况,聚焦建、养、管、运四类12项核心指标,对各县市区“四好农村路”建设成效进行评价,并按照优、良、中、次、差五个等次,对应绿、蓝、黄、橙、红五种颜色,绘制出“四好农村路”工作评价五色图,直观评价各地“四好农村路”工作情况,实现一图揽全局。
省厅联合驻厅纪检组召开交通运输项目督办服务推进会,对“四好农村路”五色图评价为“红色”的县市区交通运输局集中专项督办,帮助落后地区找差距、知不足,全力推动项目建设。同时,省纪委监委每年还将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纳入全省乡村振兴和民生领域政策落实大数据监察系统,对年度计划内农村公路提档升级项目施工信息和补助发放记录监察问效,为强化绩效考核、车购税资金分配提供了有力支撑。
“五色图”机制营造了各地“你追我赶、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经过两次“四好农村路”建设五色图评价,对全省各县市区触动很大,引起高度重视,当地主要领导督办,狠抓农村公路建设工作。省交通运输厅也适时开展专项督办,帮助五色图评价为红色的县市区找差距、知不足,合力再上措施、再加力度,全力推动项目建设,力争红色变绿色。
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我省“四好农村路”五色图评价全面消灭红色,共有16个县市区提档进位。其中,二季度评价为红色的5个县市区中,有3个由红变蓝,两个由红变绿。目前,崇阳、宜城、远安、黄陂等16个县市区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红安县经典旅游景区公路荣获2022年度全国“我家门口那条路——最具人气的路”。
由“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
创建“四好农村路”,还需激发群众热情。
2022年,我省将美丽农村路创建,纳入全省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试点内容,有效解决了“干部干、群众看,资金配套难、群众不满意”等问题,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方案决策共谋,成果集体共享。路怎么修、线路怎么走、资金不足怎么办、路建好了怎么管、候车亭建在哪、公交如何发班……“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的孝昌县,以满足群众需求为落脚点,通过“入户调研、意见征询、编制初案、反馈修改、确定终案”五步走,把公路建设规划设计“话筒”交给村民、把“画笔”交给群众,按照“一路一策”共商线路走向、路面宽度、驿站设置等。
共同缔造农村公路管养长效机制。我省全面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建立了县有路政员、乡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的全覆盖管养机制。突出解决农村公路养护难点,鼓励各地探索创新养护管理新模式,探索推行“建养一体化”,市场化竞争引入大型企业,农村公路养护与建设“捆绑式招标”开展专业化、市场化养护。同时,鼓励通过村干部包干、公益性岗位包片、分段承包等形式,吸引沿线群众参与公路养护,并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管养效果,实现有路必养、养必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