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3日

“上下楼”做成“上下游” 产业园 串成 产业链

——从三个产业园看仙桃新型工业化的探索

鸟瞰鼎龙(仙桃)半导体产业园。(受访企业供图)

弘景光电生产线。

湖北汉米生产的电动滑板车。

湖北汉米滑板车车架生产线。

编者按

推进“四化”同步,工业化排在首位。

上月,全省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召开,吹响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集结号。

新型工业化“新”在哪?专家总结出五大关键词:以绿色低碳为新路径、以科技创新为新动力、以安全韧性为新要求、以数据资源为新要素、以链群协同为新模式。

与传统工业化相比,新型工业化更加注重科技、环保等改革势能的齐头并进,将改写工业领域中的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的格局。

作为湖北首个千亿县,仙桃如何推进新型工业化?连日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仙桃半导体产业园、光电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寻找答案。

瞄准全国关键材料主供基地,半导体产业园——

“主引擎”领跑新赛道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雷巍巍 通讯员 王乐

眼下,鼎龙(仙桃)半导体产业园进入冲刺年底全面投产的关键阶段。

生产车间,金属管道林立,产线设备安装如火如荼;中控室内,液晶大屏字节跳动,联调联试工作有条不紊。

12月6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置身于该园区,看到的是建设者各司其职、忙碌有序的工作场景,感受到的是“大战”来临前的淡定与从容。

作为“链主”企业,湖北鼎龙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鼎龙公司”)发挥“主引擎”作用,正牵引产业园在新材料赛道上奋力奔跑。

仙桃,有望成为武汉乃至全国半导体制造产业、面板显示关键材料的主要供应基地。

与其说是“截胡”,不如说是志在必得

跟记者约定见面时间,鼎龙公司副总经理任骥麟从位于武汉经开区的鼎龙公司总部驾车出发,提前赶到鼎龙(仙桃)半导体产业园,路上只耗时40多分钟,“比从汉阳到光谷还快”。

由此,拉开了鼎龙半导体产业园落户仙桃的话题。“距离近、车程短,这只是小部分原因。”任骥麟卖了个关子。

鼎龙公司创立于2000年,专注集成电路、半导体工艺制程材料、半导体先进封装材料、半导体显示材料等设计、研发、生产,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等多个头衔。

靠实力说话。该公司跻身头部手机屏制造企业的核心供应商序列,是包括上海、珠海等国内多地争相招商引资的对象。

为何被仙桃“截胡”?打动鼎龙公司高层的,是仙桃人的效率。

“落户前,企业没提特殊优惠政策,只要求‘快’,快拿地、快建设、快投产。”接下来发生的事,完全出乎任骥麟的意料。在短短两个月时间里,从征地到场平一气呵成,仙桃把218亩建设用地明明白白地交到企业手中。

“与其说是‘截胡’,不如说是志在必得。”在仙桃市西流河镇党委书记肖述超看来,鼎龙公司是为当地新材料产业搭建供应链、重塑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筑基。

企业也没让政府失望。10亿元资金砸下去,一座现代化的产业园建起来。“从洽谈到签约仅用时2周,从建设到投产仅用时15个月。”时至今日,项目建设的“鼎龙速度”仍被津津乐道。

诞生全国首家千吨级显示光刻胶产线

11月16日,在一场简约但不失隆重的仪式上,鼎龙(仙桃)半导体材料产业园宣告投产。一条千吨级半导体显示光刻胶PSPI产线正式建成投用,这是全国第一家、全球第二家。

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鲁瑾评价,该产业园的竣工投产将提高我国电子材料的国产化率,促进我国集成电路和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的技术进步。

“明年有望50%以上的国产手机OLED屏搭载我们生产的产品。”鼎龙公司负责人信心满满。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近30亿元。

行走在园区,人们能亲身感受到浓浓的科技风。PSPI(光敏聚酰亚胺)是一种高分子感光复合材料,主要应用于OLED(有机发光半导体)、集成电路等高端领域。

一个产业园就是一条产业链。当天投产的年产1千吨柔性显示光刻胶PSPI项目、年产1万吨化学机械抛光液及配套材料和年产1万吨纳米研磨粒子项目,分布在三栋相对独立的大楼内,彼此通过管道相连。

步入半导体显示光刻胶PSPI生产大楼,宽敞空旷的车间里,或粗或细的金属管道密密麻麻,连接着或大或小的反应釜。“所有阀门的数据通过物联网传输到中控室,不再靠工人凭经验作业,数字化技术调控更加精准。”任骥麟说,正式投产后,车间里将看不到工人的身影,投料只需轻点鼠标,就能轻松完成。据统计,园区建设中,仪表电缆使用了700公里,电气电缆用了120公里,智能气动阀门用了1300个。

在中央控制室,布满一面墙的液晶大屏上,缩小版的生产线一览无余,技术人员正在进行联调联试工作。“生产线的安全等级很高,若某个生产环节操作失误,系统会自动纠错,错误很难通过下一关。”任骥麟介绍。

研发在武汉,生产在仙桃

小小芯片经过切割、打磨而来。一个指甲盖大小的手机芯片,密密匝匝地布满20亿颗晶体管。如此精密的器件,生产中如何保证不受伤?

“这就需要我们生产的产品研磨粒子和抛光液。”任骥麟形象地打了个比方,研磨粒子和抛光液就像人们常见的“砂纸”,将芯片打磨得轻薄、小巧。为了制造高标准的芯片,生产“砂纸”的原材料要求也相当苛刻。

走进园区的一个车间,一个盛满水的玻璃容器引人注目。“这可不是普通的自来水,而是超纯水。”任骥麟提醒道。

据了解,我们常用的自来水中含有钠、镁、铁、钾、钙等40多种金属离子,它们都会影响到芯片的纯度。为此,该园区专门新上一条生产线,对自来水进行多级提纯、筛除杂质作业,让金属离子的浓度达到百万分之一级别。任骥麟告诉记者,8条抛光液生产线先用超纯水冲洗,再通过生产物料清洗,最后才能正常投产,“前后至少需要2个月时间”。

无论是生产“砂纸”,还是自来水提纯,都离不开科研团队的保驾护航。据介绍,鼎龙公司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七大技术平台,以及500多人的创新研发团队,其中包括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40余名海内外博士、200余名硕士。

研发在武汉,生产在仙桃。“仙桃将成为鼎龙公司在全省最大的新材料生产基地。”任骥麟说,该公司武汉实验室里的研究成果,经过前期孵化,将在仙桃产业化中产生价值,实现经济效益。

眼下,与产业园一墙的湖北新蓝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新项目建设热火朝天。不久后,两者将实现隔墙配套,发展循环经济:新蓝天为鼎龙提供上游原材料,鼎龙的产品副产物电子级甲醇,又回到新蓝天,为其提供生产原料。

落户一个 带来一串

光电产业园上演“糖葫芦效应”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雷巍巍 通讯员 李胜华 周彬

弘景光电(仙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弘景光电”)落户前,当地的光电产业还是一片空白。

在头部企业的引领下,国内优质光电企业陆续向仙桃光电产业园聚集,光学镜头镜片前、后工程,相关配套金属件、塑料件等产业链条加速形成。

落户一个,带来一串。6年多来,仙桃“无中生有”崛起光电生产基地,“糖葫芦效应”不断显现。

仙桃市杜湖街道工业专班刘志超介绍,当地正推行“工业上楼”模式,让产业园就是产业链、上下楼做成上下游,实现产业聚集效应。

一场政企的双向奔赴

提起仙桃光电产业,不能不提赵治平和赵卫平两兄弟,他们是仙桃市干河街道人。

上世纪90年代初,两人加入位于广东的信泰联光学公司。这是中国大陆第一家做光学光电的企业,被誉为培养光学人才的黄埔军校,诞生了中国光学产业第一批人才。这些人拥有先进的观念、领先的技术和成熟的管理模式,成为行业各大企业争抢的香饽饽。

此后,这批人才或受聘于国企高管,或自主创业开办公司,在国内多家光电企业开枝散叶。其中,就包括赵治平和赵卫平。

2012年,赵治平在中山市成立广东弘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专注研发、制造、销售高清广角光学镜头,产品主要应用于车载镜头和模组等领域,闯出一片新天地。

“视频监控、智能手机和车载摄像头(智能驾驶)是光学镜头行业的三大终端市场,整个行业处于上升态势,发展潜力巨大。”2017年,赵治平和赵卫平就怀揣产业回报家乡的梦想,成立弘景光电(仙桃)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球面镜头镜片、玻璃非球面光学镜头镜片、红外镜头镜片、激光雷达镜头镜片,产品用于汽车电子、智能驾驶、无人驾驶、航空拍摄等领域。

随着智能家居、网络监控、无人机、行车记录仪等进入寻常百姓家,光学镜头的使用领域有增无减。行业报告显示,一辆汽车的光学镜头平均使用数量从2个增至12个。

为迎接光电产业发展的新机遇,弘景光电于2022年8月在仙桃杜湖街道征地80亩,计划投资1.6亿元,建设光电智造产业园。

“这是一场政企合作的双向奔赴。”刘志超说,以弘景光电落户为契机,杜湖街道瞄准光电产业谋求转型升级,以“政府+链主企业+产业园”模式,精准编制招商“路线图”,聚焦国内行业领先地区和重点企业,开展产业链招商。

催生“糖葫芦效应”

没过多久,一个《打造仙桃光电产业园的可行性报告》摆上仙桃市委主要领导的案头。

放眼全国,两个城市建有光电产业园:江西上饶被称为“中国光学城”,以凤凰光学为龙头,配套光电企业约500家;河南南阳以利达光电为龙头,聚集约450家光电企业。据统计,光电产业对当地GDP的贡献率均超过40%。

再看配套,弘景光电的上下游关联企业,主要集中在江西上饶、湖南湘潭、湖北襄阳等地,生产成本较高。仙桃光电产业园可串联起上游的光学镜头、镜片等配套企业,形成产业链“闭环”,实现降本增效。

3月中旬,杜湖街道对弘景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及部分核心供应商进行拜访招商后,认为可以弘景产业园为中心带动配套产业链发展,带动本土一批光电企业发展,推动光电产业集聚发展。

仙桃建筑行业起家的企业家邬元丰,也看好光电产业,投资3.2亿元建设峻恒光电产业园,厂房和综合楼总建筑面积达2.37万平方米,并完善配套设施,以2年免租的诚意招引客商。

“里外一翻,2年节省租金近百万元。”仙桃市馨越光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望华算账。作为弘景光电的链上企业,总部位于湖南湘潭的馨越光电第一个入驻园区,租赁厂房2层近4000平方米。11月28日,该公司已正式投产。

一条产业链串起多个项目,仙桃光电产业园“糖葫芦效应”显现。宏强光学、龚氏联合光学、浩宇光学、光维光电、利同光学、忆诚光学等项目,或已签约落户,或有投资意向。据估测,该园区将吸引投资2.9亿元。

“上下游企业就在上下楼,有需求只要吼一声,整栋楼都有响应。”杜湖街道的“楼层经济”,正在让理想一步步走向现实。

产业链嵌入小米生态链

“仙桃智造”海外走俏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雷巍巍 通讯员 王乐 朱帅

进入12月,小米电动滑板车进入销售旺季。

在仙桃高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湖北汉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原湖北全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北汉米”)全员上阵,赶制60万台电动滑板车订单,抢在年底前交货。

仙桃是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的故乡。借力乡情,打小米牌。仙桃依托智能制造产业综合体,引进小米生态链企业,嵌入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像湖北汉米一样的回流企业陆续在仙桃落户。

电动滑板车、智能扫地机器人、充气泵……“仙桃造”小米产品正源源不断地走向市场。

“仙桃造”俏销海外

走进湖北汉米办公区,公司项目总监肖改踏着一辆电动滑板车,“急驰”而来。眼前的这款电动滑板车呈乳白色,造型时尚,操作轻便,讨人喜欢。

“别看它小巧,能承载1吨的重量。”肖改介绍,经性能测试、静压测试及路试3000公里,该电动滑板车一次充电3小时,续航里程达45公里。“这款车是国外市场的抢手货,供不应求,不少老外的汽车后备厢里都有一辆。”

2020年4月,湖北汉米项目落户仙桃,计划总投资10亿元,分三期建设。作为小米生态链企业,湖北汉米参与小米电动滑板车、智能扫地机器人、加湿机等18款小米系列产品的生产加工,主要从事智能小家电、个护系列、清洁系列、核心元器件生产及客户化的智能家电技术服务。

走进湖北汉米生产车间,自动生产线、智能机器设备、焊接机器人让人目不暇接。“人工1小时只能焊接50个电动滑板车车架,而一台焊接机器人,相同时间能完成200个至300个,效率高且焊接精准。”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该公司打造全自动无人化生产线,实现“原材料吃进去,成品吐出来”,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今年,湖北汉米投入研发力量,升级改造生产线,开发迭代新产品。目前,该公司已建成吹风机整机流水组装线,年产150万台出口吹风机;建成小米洗衣机烘道组装生产线,将年产50万台10公斤烘洗一体洗衣机烘道组件。据了解,这款小米洗衣机各项前期测试工作已经完成,即将批量生产。

企业“拎包入住”

2018年,小米集团在武汉光谷建设小米武汉总部。仙桃以此为契机主动对接,在仙桃国家高新区建设智能制造产业综合体,首期规划占地1000亩,瞄准小米产业链进行招商。

仙桃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仙桃首次尝试采用“政府建厂房—企业生产—到期回购”模式,为企业代建定制厂房,企业“拎包入住”。项目竣工验收后,企业在3年内回购,以缓解资金压力,加快产业发展。

筑巢引得凤来栖。作为首个入驻综合体的企业,湖北汉米厂区占地面积101亩。湖北进成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紧跟其后,规划用地面积235亩,计划总投资4.5亿元,生产空气净化器、电吹风、DC吸尘器、加湿器、电风扇等智能家电、家居产品。

市场的需求在哪里,企业的追求就在哪里。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进成智能科技产业园看到,该园区发挥灵活多变优势,在半年内轻松转身,新上一条汽车门把手和车灯外壳生产线,承接一汽车厂商生产订单。

小米品牌成为仙桃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随着小米研发、技术、产业的不断延伸,仙桃大力推进以商招商,围绕小米产业链企业,精准延链补链强链,江苏、浙江及天津等地客商,看准商机前来考察、洽谈。

目前,小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陆续投资仙桃,加速在仙桃高新区聚集布局,一批锻压、冶金、模塑等相关配套项目已签约落户。

--> 2023-12-13 ——从三个产业园看仙桃新型工业化的探索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55877.html 1 “上下楼”做成“上下游” 产业园 串成 产业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