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1日

册府千华

看到古人“早茶晚酒”的生活

《诗经》是明代钟惺批点、明泰昌元年(1620)的刻本。

《茶董》明万历刻本,记述茶能“还童振枯”。

《寿域神方》明代藩王朱权编撰的一部医书,湖北省图书馆所藏为最早刻本。

《高太史大全集》,明嘉靖刻蓝印本,可见朱、墨笔圈点、校改痕迹。

北宋写金粟山广惠禅院大藏经本《大方广佛华严经》,有杨守敬题款“宣统元年三月廿三日宜都杨守敬记”,是湖北省图书馆镇馆之宝。

《襄阳县志》刻印于万历四十五年,是明代襄阳县第一部官修方志,弥补了襄阳虽为首邑却无专志,仅附于府志中的情况。至此襄阳府各属县皆有志。

展览现场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晶 通讯员 竺佳怡 刘倩

11月15日至12月15日,“册府千华——湖北省藏国家珍贵古籍展”在湖北省图书馆开展,展览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办,湖北省图书馆(湖北省古籍保护中心)承办。湖北省图书馆、湖北省博物馆、武汉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湖北大学图书馆、襄阳市图书馆、宜昌市图书馆、黄冈市图书馆、谷城县图书馆等联袂、分批展出150部湖北省入选国家、省珍贵古籍名录,以及能够反映湖北特色的古籍。展览展示分宋元、明、清三部分,展品包括写本、刻本、稿本、抄本、活字本、套印本等多种版本类型,官私家坊等多方刻书机构齐备,可谓是册府千华,异彩纷呈。

宋代手写经卷字体大如铜钱

雕版印刷发端于唐代,宋代以后成为传统中国图书制作生产的重要方式。在唐代及以前,书靠手写。此次展览中,观众可以看到收藏在湖北省图书馆的一部北宋写本经卷——北宋写金粟山广惠禅院大藏经本《大方广佛华严经》。在这部手写的经卷上共有经文1056行,字体浑朴厚重,保留了五代、北宋时期的书法习惯,纸张染潢,部分纸张呈虎皮宣花纹,纸质均匀、坚韧、光洁。

省图古籍与地方文献部工作人员介绍,金粟山广惠禅院大藏经本是北宋熙宁元年(1068)由海盐县金粟山广惠禅院发起编写的一部写本大藏经,经卷字体大如铜钱,墨色漆黑发亮;纸张厚实坚韧,古朴庄重。这部经书目前存世约20件,省图收藏的这件有杨守敬题款“宣统元年三月廿三日宜都杨守敬记”,这部手写经书是省图目前收藏的年代最早的古籍,是省图的“镇馆之宝”。

展览中还有一件宋代刻本——《通鉴纪事本末》,是宋代雕版,经元明修补,目前收藏于武汉大学图书馆。《通鉴纪事本末》是中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开创了史书的新体例。它以事件为中心展开记叙,始于三家分晋,止于周世宗征淮南,共一百三十九篇。

三元及第的学霸读过的书

观众可以在展览上看到一部元刻本的《诗集传通释》,元至正十二年(1352)建安刘氏日新书堂刻本。《诗集传通释》是元人刘瑾所撰,《诗集传》是宋代朱熹所著关于《诗经》的研究著作,《诗集传通释》是对《诗集传》的进一步阐明。这本书中《诗集传序》首页、书末后四页是明人墨笔抄配的,按书中所写抄配的人是商辂。

商辂,明代唯一一位三元及第的学霸,商辂于明宣德十年(1435)乡试、正统十年(1445)会试及殿试皆是第一名,后成为内阁首辅。

在这本学霸读过的书上,钤有“钤山堂家藏经史之印”“钤山世家”“隆庆庚申夏提学副使邵晒理书籍关防”“李茂先印”“字济川号松仙”“彜尊读过”“宝墨斋”等印。

省图工作人员介绍,在善本图书与书画名迹上钤印,是鉴定、欣赏、收藏之标识,在中国历史悠久。从这些钤印可以窥见书籍流传的一些脉络。

展品中有一部《诗经》,是明代钟惺批点、明泰昌元年(1620)的刻本。

钟惺,湖北竟陵(今天门)人。与同乡谭元春合称“钟谭”,同为“竟陵派”的创始者。钱钟书曾评价,“以说诗论,则钟谭识趣幽微。”钟惺批点《诗经》称“《诗》,活物也”,强调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评家的不同,对于《诗经》的评价也会千变万化,时变时新,《诗》是“活物”,而不应是僵化在经学或理学框架里的死古董。

省图收藏的这部《诗经》还有一个珍贵之处,是泰昌年间的刻本,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七月,神宗病故;八月,光宗即位,宣布次年改元泰昌。但是仅过了一个月,光宗也病故了,在位仅一个月,史称“一月天子”。当年九月,熹宗即位,在大臣们的建议下,把万历四十八年八月到十二月,改为泰昌元年,算是给光宗补了一个年号,“泰昌”年号仅使用了5个月。

相关人士介绍,明泰昌,南明弘光、隆武、永历,以及清祺祥,在这些行用较短年号期间刻印、抄写的古籍传本,因为稀少,会被划归为二级丙等古籍。

古籍里看到古人“早茶晚酒”的生活

黄冈市图书馆收藏的《茶董》《酒颠》,是明代万历年间的刻本,在此次“册府千华”展览上也可一观。《茶董》《酒颠》收明代夏树芳所辑历代有关茶、酒之典故,陈继儒又有所补辑。是书卷前有明万历四十年陈继儒“酒颠茶董补题辞”“酒颠序”“酒颠小序”,董其昌“茶董序”“茶董题词”,陈继儒“茶董小序”;钤“薛乔年印”“江左薛桓”印。

在省图工作人员协助下,记者查看了这部古籍的部分内容。在关于茶的记录中,书中记述茶能“还童振枯”;“荆州玉泉寺有茗草,惟玉泉真公常采而饮之。年八十余岁,颜色如桃花。”关于酒的故事,提到了很多名人,有李白醉隐安陆的轶事,有陶渊明酒后“我醉欲眠君且去”的故事。

明代藩府刻本,即明朝各藩王府所刻印的书籍,是明代官刻本的重要类型之一。明代藩府刻书的质量较高,可比肩内府和国子监。湖广是明代分封建藩最多的布政使司,境内的亲王共有19位,其中有12位在湖北。据统计,明代湖北藩府刻书近60种。

“册府千华”展览展出了明代藩王朱权编撰的一部医书《寿域神方》。朱权是朱元璋之子,最初受封宁王。《寿域神方》方子多药味简单。省图工作人员表示,经查《中国古籍总目》,省图所藏的《寿域神方》为最早刻本,仅在省图有藏。

古代刻书,在书版雕刻完毕,正式刷印之前通常要试印,目的是检查错漏字和着墨情况,以便校勘修整。试印的颜色常用醒目的红色或蓝色,便于发现版面上的问题。此种试印的书,红颜色者,就称朱印本;蓝颜色者就称蓝印本。这种印本因为是新版初试,所以字画清晰,刀法剔透,印刷精美;加上印数少、传世罕见,历来为学者所看重。此次展览中,观众可以看到收藏在省图的明嘉靖刻蓝印本《高太史大全集》,书中随处可见朱、墨笔圈点、校改痕迹。

图片均由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何宇欣 摄

--> 2023-12-11 看到古人“早茶晚酒”的生活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55574.html 1 册府千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