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1日

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的宜居城市“画卷”

和谐美满的城市家园。

“绿色驿站”共同缔造。

运行中的光谷空轨。

光谷中央生态大走廊。

光谷空轨、光谷书房等“网红打卡点”不断涌现。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武汉市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持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全面开展“通风、活水、增绿、透气、降碳”五大行动,营造更加舒适宜居的小气候,不断提升人居环境舒适度。

近日,武汉市分别在城市存量和增量地区探索试点样本,推广相关经验,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的宜居“画卷”。

百步亭的低碳幸福密码

初冬,天空湛蓝,温暖的阳光透过树隙洒落满地金黄,碧绿的草坪闪闪“发光”。远处,高大茂密的树木宛若一簇簇大伞,撑起了和谐幸福。

“这里是我们的家,也是我们的公园。”走进武汉市百步亭社区,处处笑语不断,其乐融融,和谐美满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市民们沉浸在生态低碳宜居小区建设带来的幸福快乐中。

低碳小区 如春风吹遍每个角落

作为武汉市首批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引入低碳理念的社区之一,探访小区,“绿色低碳”已成为日常。

在百步亭怡康苑一角,竖立着一个个造型特殊的运动器材,居民在使用其健身的同时,可以为小区的路灯充电。

除了运动发电器材外,该小区还有可以给手机供电的光伏座椅、搭建有分布式光伏的屋顶、智慧回收箱……小区体现绿色低碳理念的设备比比皆是。

“这是在上级的支持下,我们结合自身特点打造绿色低碳街道的一个缩影。”百步亭社区党委副书记龚汉华介绍。

龚汉华说,不同于以往老旧小区的改造方法,低碳社区建设过程中,不仅要有绿色低碳元素,还要有引导居民低碳生活的设计,为此,小区引入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屋顶分布式光伏,生产清洁能源绿电用于公区照明并余电上网,邀请武汉市生态环境局等部门派专家进行指导。

走近小区的智慧回收箱,手机扫码即可打开回收仓门,放入可回收物,智能系统自动称出重量,并将积分与钱同步发放到账户。

从一组数据可见一斑:安装屋顶光伏发电系统、太阳能路灯、节能路灯,每年可帮助社区减少约10吨碳排放;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安装智能垃圾回收箱和分类垃圾亭,高效利用资源,通过废物回收每年可减少约5吨碳排放;向居民发放节能灯,通过节能家电换购的方式鼓励居民使用节能电器,每年可减少50吨以上碳排放,有效降低温室效应。

共建共享 绿色驿站绿满家园

行进在百步亭社区,大树参天,果实累累,让人恍若置身绿色森林。这一大片城市绿荫的形成来自小区的共建共享实践。

“这个设计稿,我看行!”“既要有趣,又要好看,最好还能坐下来歇歇脚、聊聊天。”“除了花花草草,能不能增加一块种菜的园地?”

在“绿色驿站1+N”项目的圆桌讨论中,居民们围着社区规划师杨文勤七嘴八舌地讨论着。

大家群策群力,优化设计方案。杨文勤既是百步亭社区首批受聘的社区规划师,也是百步龙庭小区“绿色驿站”的站长。这个由他一手规划、建设、功能逐渐完善的驿站,成为项目中的“明星”。现场,他分享自己的建设和维护经验,并计划在小区的每个楼栋下都规划一个“绿色小站”,让生态之花处处绽放。

大家决定以楼栋为单位打造N个绿色小站,并广发“招募令”,鼓励居民参与项目打造。

走进小区,穿过先锋广场,来到306栋楼下,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改造后的项目:郁郁葱葱的粉黛乱子草,和居民们手绘的轮胎苗圃一起,构成一块“网红打卡点”。带着小朋友散步的居民,有的在科普长廊驻足观看植物讲解,有的坐在太阳伞下拍照打卡。

参与建设的园艺师刘华洲介绍,这个驿站的建设方案全程由居民讨论决定:建在哪儿、种什么、划分哪些功能区,讨论后形成的方案,书画爱好者手绘出来进行公示。

绿色驿站依树傍水,距离单元楼和健身区都很近,利用上了小区内的水系,设置雨水收集器,绿色、环保。在夏天还有较好的遮阴降温效能。

“为响应居民‘增加种菜园地’的提议,还专门留出一块园地,划为‘可食区’,种上小白菜、萝卜等本地家常菜,小朋友们可以在自己家楼下观察植物的生长,体会收获的喜悦。”

绿色驿站建成后,12名志愿者定期排班到站内除草、施肥、剪枝,向居民们宣传绿植养护、土壤分类、堆肥方法,传递绿色共享理念。

每个家庭分别认领一株树木,对其进行挂牌保护。孩子们成为树木最好的保护神,不仅给大树浇水、除虫,松土,还将其写进作文与日记中,共同分享传播绿色生态理念。

共同缔造 解开宜居幸福密码

共同缔造理念的落地生根,是百步亭社区逐步变身生态社区的关键。社区党委坚持社区靠群众,群众靠发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激发基层群众智慧力量,共建幸福美好家园。

11月1日上午,武汉市江岸区生态环境分局机关党支部的党员们来到百步亭温馨苑社区开展“打造温馨花园 践行绿色生活”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区生态环境分局的党员们和环保园艺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一起进入温馨花园,开展园艺维护志愿服务,为温馨花园进行除草、修剪、浇水等工作。这是该社区实施共同缔造行动的一个鲜活剪影。

江岸区百步亭社区百步龙庭小区建于2006年,占地19万平方米,常住人口3100人。随着生活水平提升,居民们希望小区能增加绿化面积,更加生态舒适宜居。

“以人民为中心,打造宜居城市。”社区党委坚持党建引领,扎实做好试点工作,持续改善社区人居环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决策共谋聚民意。发动各方将协商目标与居民意愿诉求相统一,从房前屋后实事做起,推动协商成果从“大家享”到“大家管”。充分运用“两长四员”力量,大力实施“能人寻找计划”,积极寻找在社区有威望、有热心、有专长、有经验的能人,建立社区“能人库”。运用“三方联动”“五社联动”“六步议事法”,在开展入户访、上门集、座谈征的基础上,倾听群众心声,广泛吸纳民意。

畅通居民参与渠道,发展共建聚民力。社区请来园林局专家在选址、规划等方面给予指导,改“荒地”变“花园”。

选聘出8位“社区规划师”。完善运行机制,建设共管聚民智。小区每个楼栋推选一名共同缔造小组长,共同缔造小组长带动每家一名共同缔造志愿者,参与小区美好环境共建共管。每个家庭选派1名志愿者轮流参与值班,共同负责小站的日常维护与管理。制定“绿色环保微公约”。让居民开门见绿、社区享绿的同时,也让大家形成了“我爱我家园”、共同打造绿色家园的理念。

居民从过去的“甩手掌柜”,变成爱护家园的“当家人”。目前,该志愿服务队已吸引30多位居民参加,大家各展所长,当起园艺顾问、技术指导、护花使者、环保先锋等。在这一“暖心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居民群众唱了主角。

撰文:于海涛 陈桵 罗莺

供图:百步亭花园社区三居委会

中央生态大走廊 碧玉带妆点光谷间

如何围绕武汉“湿地之城”的自然特点,在城市中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画卷”?

“一半山水一半城,令人心旷神怡。”12月1日,不少外地市民应邀乘坐光谷空轨,270度,全景视角,一路飞驰感受光谷中央生态大走廊的绿色颜值。

俯视脚下,一条超级“碧玉带”飘逸于光谷核心,豹子溪蜿蜒流淌,连片绿地环绕,处处繁花似锦,水面白鹭翱翔,两岸绿树成荫、鲜花竞相盛开。

漫步在武汉光谷龙泉山、九峰山之间的光谷生态大走廊,宛若踏进一幅水鸟相依、水清岸绿的山水画。在蓝天白云的背景下,相映生辉。很难想象,这座科技城的中心区域,拥有如此大面积的“绿宝石”。

巨大的海绵城市

谁曾想,几年前这里还是荒地、臭水沟。连接九峰山龙泉山的水道豹子溪河道狭窄,往年一到汛期便雨水外溢,导致光谷四路与高新三路、高新四路、高新五路交汇处形成多处顽固性渍水点,周边居民苦不堪言。

2018年,随着光谷生态大走廊工程的实施,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去年汛期开始,顽固渍水点清零,附近居民李女士感叹:“再也不用担心雨天积水了。”

多年的渍水点不见了,秘密藏在地下。

“这是调蓄池。”长江生态环保集团项目现场负责人指着绿地中的一个小水塘介绍。“别看它小,用处大着呢!”他介绍,这个调蓄池在地下10多米,最大可容纳5000多立方米的水,将雨污水“筛”成清水。此外,零散的小排口附近,利用有坡度的草地、堆砌的石块,形成可调节的雨水花园。

据悉,光谷生态大走廊建设中采用海绵城市理念,围绕全线排口,设置多处调蓄池、兼性塘、好氧塘、雨水花园等“海绵”设施,让大走廊变身巨型“海绵体”。下暴雨时,周边雨水汇流到池塘边的排口,先进入兼性塘净化杂质,如果雨量更大,则溢流到相邻的好氧塘,塘内的藻类生物会进一步净化,保障水质稳定性。

“整个大走廊的海绵设计,可抵御50年一遇的暴雨,也为城市增加了透气性。”这位负责人说。

大珠小珠落玉盘

海绵城市建设立足区域生态本底,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促进雨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并结合多类具体技术跨尺度构建了生态型基础设施,这是海绵城市理念的核心,也正是光谷生态大走廊建设的亮点。

透过光谷空轨视角可以看到,这条“绿丝带”周边还围绕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珍珠”。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项目负责人周文武介绍,这些“珍珠”正是项目依据地形所设置的调蓄池、兼性塘、好氧塘、雨水花园等,“池塘可干可涸,有雨时调节水量,没雨时便是绿地。”

经过排口治理、河道扩宽等改造,豹子溪后期通过豹澥湖向上游补水,枯水期生态流量也将得到保证,将变成一条常年有水的城市山丘区阶梯溪潭型河道。

在枯水期,通过生态补水形成连续不断的生态溪流;平水期,形成丰盈蜿蜒的自然河流;洪水期,通过生态漫滩增大过洪能力,形成顺直通畅的过洪通道。

这将解决城市山丘区季节性河流“枯水期无水、洪水期过洪能力不足”的根本矛盾,让“汛期不涝、枯期不臭”的区域水安全,水环境得到保障。

三道融合 打造世界级生态走廊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海绵城市建设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修复城市水生态、改善城市水环境、提升城市宜居度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中国光谷”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结合自身山水格局特色,以科技创新为引领,融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以高水平保护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据悉,光谷生态大走廊北起九峰山,南至龙泉山,东临豹溪路,西至光谷四路,南北全长10公里,种植树木3万余棵,树种逾100种,绿道约12公里,水道约8.5公里。在这里,武汉东湖高新区以光谷科创大走廊为创新横轴,光谷生态大走廊为生态纵轴,充分利用区内“9湖27河12库”水系环境,打造世界级黄金“十字”大走廊。

这一系列关于水的生态蓝图,来自长江生态环保集团。该集团牵头实施的10公里生态纵轴,坚持以水生态修复为基础,以水质改善为核心,实施河道疏浚、排口整治、水系连通、水生植物种植、生态补水等项目,面积相当于8个武汉解放公园,作为全国领先的“穿城连山”的生态走廊,实现绿道、水道、空轨“三道融合”。

目前,生态大走廊高新大道至凤凰山街约7公里主体建设基本完成,将成为光谷生态新名片。

撰文:万祎 刘雅进

供图:东湖高新区管委会

--> 2023-12-11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55542.html 1 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的宜居城市“画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