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1日

探访沿江高铁武宜段建设现场——

智能化数字化锻造精品工程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祎

一块800吨重的混凝土箱梁,24小时就可以在流水线上完成生产;一块承载动车碾轧的轨枕,12道工序一气呵成,几乎看不到工人……

眼前的这一幕幕,正发生在沿江高铁武汉至宜昌段的建设工地上。这条横亘在荆楚大地上的高铁飞龙全长313公里,是我省在建投资规模最大的高铁项目。12月初,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来到建设一线,感受智能化、数字化助力沿江高铁打造精品工程的澎湃热潮。

制梁场内机器比人多

沿江高铁武汉至宜昌段大部分采用高架桥通过,因此制梁是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在汉川东制梁场,记者看到,一片片长约32米的混凝土梁次第摆放,喷淋系统每隔几个小时便会自动喷水,对梁体进行养护。

硕大的厂区内,钢筋自动切割、绑扎,工人驾驶转运车将切割好的钢筋放到模板内绑扎,然后将模具移动到指定区域开始浇筑、张拉、压浆、凿毛等工序。行走在厂区内,机器比工人多。

项目副经理朱宝宝今年41岁,是一位“老工程”,先后参建过郑渝高铁、郑徐高铁等项目。“以前的梁场全靠肩挑人扛,人多,不仅管理是个难题,安全风险还多,且制梁效率慢、不良率高。”朱宝宝说,如今的高铁装配化施工水平越来越高,智能化介入也越来越多,智慧、安全又高效。

他介绍,项目引进梁面振捣整平智能一体机、智能凿毛及钢绞线切割机器人、智能防水喷涂机器人等12套智能化设备,改进了内卡式千斤顶、自锁式工具锚、热缩套管保护套等8项施工工艺,极大提高了标准化生产水平。目前,2标段已高质量完成1188榀箱梁的预制、架设。

随即,汉川东制梁场又领到了新任务:为正在建设中的1标段供梁。“沿江高铁横贯我国东中西部,是助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工程,我们按照百年品质来制造每一块梁。”朱宝宝表示。

每一根轨枕60年不坏

轨枕,桥面系统施工中关键的一环,轨枕的好坏直接决定着高铁线路的好坏。由于高铁列车速度快,因此轨枕区别于传统铁路的木制轨枕,通常采用高强度混凝土一体化轨枕。

“一旦轨枕放上去与地面浇筑在一起,就不能再更换了。”中铁上海工程局项目部总工骆海剑说,每一根轨枕都是按照60年不坏的标准来打造“金刚之躯”:采用超高性能C60混凝土、标准极高的冷轧带肋钢筋、全自动化毫米级施工工艺。

走进沿江高铁武宜段3标段天门轨枕场生产车间,一排排自动化机器运转有序,钢筋自动切割、焊接、绑扎、浇筑、养护等工序一气呵成。天门轨枕场承担着武宜段1至4标段范围内约55.87万根双块式轨枕的生产任务。

这里的设备全自动化,工作人员在监控室内按动按键,便可自动完成12道程序施工。在指挥中心的大屏上,实时监测着轨枕生产期间的各项用料、温度、物理指标等,实现每一个细节都有据可查,每一个环节都嵌入信息化。

“既降低人工管理成本,又极大地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轨枕场负责人赵维刚介绍,过去60个工人满负荷作业才能完成的产量,如今只需12名辅助技术人员就能完成。

天门轨枕场开发应用了智能化流水机组法施工工艺,配置中央控制系统、自动物流系统2大系统,12大自动化工位,并通过6个国内首创先进工艺,实现了机械化减人、自动化换人、智能化无人。

目前,该轨枕自动化生产技术已获得省部级科技奖5项、省部级工法6项、形成专利技术22项,被广泛应用于武广高铁、石武客专、成贵铁路、张吉怀高铁等项目,并在一次次应用实践中创新升级。

--> 2023-12-11 探访沿江高铁武宜段建设现场——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55524.html 1 智能化数字化锻造精品工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