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08日

活力源自“三三制”

——堰河村绿色发展启示录之一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欣 余姝满 通讯员 阮班明 曾诚

开栏的话

襄阳市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一座千余人口的鄂西北小山村。无优良区位、无交通优势、无优质资源、无优势产业,是它的“出身”。村集体资产超过1亿元,年综合收入突破2亿元,荣获国家级荣誉称号10余项,是它的“现在”。

“出身平凡,经历不凡”,30年时光走过,堰河蝶变缘何发生?今日起,湖北日报推出专栏报道《解锁堰河村绿色发展密码》。

今年5月,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依山傍水的民居纷纷脱去“旧衣”,穿上了黄色的新“外套”。

年初,堰河村整合资金1200多万元,用于整村房屋立面改造。从提出设计方案,到召开村民大会票决,再到300余栋民房改造完成,用时不到4个月。

堰河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闵洪艳说,项目的顺利推进,得益于村里探索推行以组织架构“三位一体”、民主管理“三会治事”、推进措施“三联共建”为主要内容的“三三制”。

三块牌子一套班子

村干部走到“台前”

走进堰河生态旅游经济专业合作社,茶叶、木耳、风干鸡等土特产摆满货架,外地游客争相选购。

墙上,挂着合作社组织架构图:闵洪艳任合作社理事长,祝勇、侯海燕、谢厚翠等村两委班子成员任合作社理事。

2007年,堰河村成立生态旅游经济专业合作社。在公开、平等、自愿的前提下,合作社按每股500元融资,首期融资60万元用于发展生态旅游以及开发旅游产品。

从最初只有25户农户参与,到现在家家户户入股,闵洪艳说,合作社快速发展得益于一个好机制。

好机制指的是堰河村2008年起实行的“三三制”新模式,建立村党委、村委会、经济组织“三位一体”的组织架构,主要负责人“一肩挑”,班子成员交叉任职。

五山镇党委书记郭芬介绍,实行“三位一体”,村干部从“幕后”到“台前”,选强配齐领头雁是关键。

“现在的村干部,不仅要能治村,还要能带领村民致富,这样才会有号召力和凝聚力。”村里退休干部任安强说。

有事实为证:2008年,堰河村两委换届选举时,上一届4名村干部全部高票当选。

“宜统则统,宜分则分。”闵洪艳介绍,实行“三位一体”后,有利于高效制定产业发展目标,统一管理。村里还为没有收入来源的困难群众无偿配股,易地搬迁户同样享受无偿配股,搬来就入社,当年就分红。去年,合作社每股收益率达55%,堰河村人均纯收入3.5万余元。

村务决策讲民主

“会”聚发展精气神

10月11日清晨,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驾车随村干部走上村里的旅游循环路。

旅游循环路全长24公里,在堰河村里“画”了一个圈,把所有的新、老景点串起来。其中,总投资200万元、贯通堰河景区白日山、西湾的水泥路于2009年6月动工。

“修这条路对堰河旅游业发展意义重大,但从村里决策,到村民表决,再到筹资动工,只用了短短10天。”闵洪艳说。

堰河村在探索深化重大村务管理票决制基础上,建立了村党委会议议事、村民代表大会定事、村民委员会理事的“三会治事”机制。村党委实施决策的组织权,保证要事必议;村民代表大会实施决策的表决权,保证议而能决;村委会实施决策的执行权,保证决而能行。

闵洪艳介绍,“三会治事”始终坚持群众的主体地位。对重大村务从讨论、决定到执行的每个方面、各个环节,充分尊重民意、体现民主,实现大事大家议、决策票决定、优劣群众评。

前几年,村里修旅游循环路时,部分公路要经过几位村民的山林、茶园。村干部和村民利用“三会治事”机制开会商议,大伙儿很快达成共识,主动让出自家的山林、茶园。只用了13个月,这段公路就全部完工。

“换成以前,没有大笔钱给被占地的村民作补偿,哪拿得下来?”闵洪艳感慨,“群众是村里的主人,茶园改造、垃圾分类、道路硬化,必须尊重他们的意愿。”

支部建在产业上

“一棵草顶一颗露水珠”

推行“三三制”模式,核心是要发展壮大村级经济。

在堰河,产业由茶和旅游扛鼎。

堰河村党委坚持把党支部建在产业上,村党支部、村生态旅游经济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分别由闵洪艳和村党委班子成员宋鹏牵头,负责茶叶、旅游等重点产业发展,实行支部联产业、干部联项目、党员联农户“三联共建”。

9月9日,晨会结束后,在村史馆,“90后”村委会副主任宋鹏戴着扩音器,当起了带团导游,为前来参观的党员们讲述村史。

堰河村两委班子成员6人,除本职工作之外,他们是导游、是客服,忙的时候一人一天要接待三四个团队。

宋鹏介绍,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村干部每人负责联系一个重点开发建设项目,同时对接省茶叶协会、襄阳市农科院和部分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党员游邦立是堰河村天艺茶庄负责人,种了30多年茶,是堰河村茶叶有机化种植的探路者。一次外出学习,游邦立接触到“有机茶”的概念。起初,他采用菜籽饼肥等,进行有机化试种。后来,他广泛收集过期的奶粉等,引进台湾先进技术,利用生物菌、牛奶、豆浆、白糖等混合发酵制作有机肥。

2010年,天艺茶庄有机茶品质达到出口标准,带动陈光明等村民在家门口务工增收。

如今,该村1200亩茶园,一半已实现有机化生产,再有2至3年可实现有机化全覆盖。

“农村党员就像一棵小草,但要有顶起一颗露水珠的力气,这露水珠就是党员肩上的责任与担当。”闵洪艳说,对于他们而言,责任就是带领堰河百姓一起走绿色路、端生态碗、挣旅游钱。

--> 2023-12-08 ——堰河村绿色发展启示录之一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55112.html 1 活力源自“三三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