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07日

强县 富民 兴村

——宜昌奏响深入实施强县工程奋进曲

宜昌市夷陵区分乡镇南垭村示范粮油基地,生态乡村景致美不胜收。 (张国荣 摄)

枝江市仙女镇向巷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屈莹璐 摄)

翠林农牧集团宜昌公司的柑橘智能分选线,不仅能识别柑橘色泽、果径,还能精准识别柑橘的糖度、水分及果肉损伤情况。(田丹 摄)

宜昌,地处神秘的北纬30°黄金纬线,土壤、水源、气候等生态环境优越,山水林田湖草资源丰富,是多样性生物圈核心地带,是发展经济作物的“最适宜区”。

农业,始终是宜昌最忠实、最迷人的底色。2022年,宜昌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

今年以来,宜昌市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落实省委关于“三农”工作的部署,全面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以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为总抓手,坚持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来统筹谋划,扎实推进强县工程。

绘制“路线图”,打响“发令枪”。宜昌市出台《强县富民兴村“三项行动”实施方案》,大力实施“优化功能强县、绿色产业富民、共同缔造兴村”三项行动,将实施强县工程纳入全市“四个重大”工作机制,实行双月调度督查、年度考核拉练,全面落实强县工程责任制。

新赛道澎湃新动能,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步伐铿锵。

前三季度,宜昌市地区生产总值4003.66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561.96亿元,可比价增速5.2%,居全省第三;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700元,增速8.2%,居全省第二;柑橘、茶叶等八大农业产业链延长锻粗,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2家,加工产值同比增长13.9%。

宜昌,以“强县、富民、兴村”之力,添“全面、全域、全员”振兴之彩。

咬定“青山”不放松 守牢农业农村生态安全边界

“水质变好了,成群的江豚回来了。”在长江宜昌段,“水中大熊猫”屡屡跃出江面,吸引大批摄影爱好者。

这是宜昌加足高质量发展的油门,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宜昌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走融合路、打健康牌、建先行区”思路,高标准创建全国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先行区,统筹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江十年禁捕等各项工作,让农业良好生态成为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乡村全面振兴的支撑点。

在夷陵区鸦鹊岭镇“国家级生态农场”嘉馥农业基地内,畜禽粪便经过发酵、过滤后,形成沼液、沼渣,送入农田肥菜,实现“猪—沼—菜”生态循环化全利用,千亩农场每年仅使用化肥25吨。

让“生态包袱”变成“绿色财富”,宜昌大力推进农业绿色转型,全面深化“种药肥革命”、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三大工程”,推进标准化建设、生态化种养、机械化操作、数智化加持、全程化管控、集约化经营“六化模式”,构建生产基础、质量管理、控源治污、技术装备、人文支撑、生物多样性保护“六大体系”,高标准建设现代粮油、乡村特色产业、现代养殖业“三大基地”。

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宜昌不断以生产方式“含绿量”提升经济发展“含金量”。

长江之畔,鲟鱼“上岸”。在宜都市高坝洲镇天平山村,鲟鱼养殖工厂内生机勃勃。工厂负责人介绍,长江禁渔后,鲟鱼养殖拆网箱不拆产业,鲟鱼“游”进一个个气推式循环水生态鱼池内,通过气提泵提水实现水循环、生物吸附降解等手段,实现高效循环水养殖。目前,清江鲟鱼谷的鲟鱼存量3000多吨,年产鱼子酱超过100吨,鱼子酱成为宜昌一张响亮的农业名片。

只此青绿,山河不负。

截至目前,宜昌市累计打造6个循环农业示范区,示范带动农田达200余万亩;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分别达到96.69%、75.29%;全市“二品一标”产品达388个;枝江市等6个县市区获评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整建制推进县称号,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宜昌牢牢守住农业农村生态安全边界。

把“功能”摆在首位 加快就地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发展

水润乡村,幸福绵延。11月12日,夷陵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正抓紧施工。

“项目完成总形象进度近四成。”现场负责人介绍,项目日供水规模10万立方米,远期总规模日供水20万立方米,建成后可实现周边多个乡镇集中供水全覆盖,未来将满足周边区域至少100万人用水需求。

县城,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乡村。强县工程明确提出,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和以县域为单元的城乡统筹发展,如何破题?

宜昌的答案是,把“功能”摆在首位!

提升县城产业集聚功能——树立“该干什么的地方干什么”理念,按照“东部生产、西部生态、中部生活”总体格局,宜昌加快构建各具特色、结构优化、富有竞争力的县域产业体系,做大做强县域经济。争取到2025年,全市县域地区生产总值达5000亿元,占全市经济比重超70%。宜都、枝江要在赛迪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榜再进位。

提升县城综合承载功能——坚持绿色低碳理念,加强县城建设管控,实施县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加快县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县城路网结构,打造县城到宜昌中心城区1小时交通圈、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总结推广“当阳模式”,实施老旧城区更新行动,增强县城安全韧性。加快推进就地就近城镇化,提高县城就业容量和就业质量,引导镇村人口向县城转移,承接返乡农民就业创业、生产生活。

提高县城辐射带动功能——一体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源平台等向乡村延伸,构建“县城—中心镇—中心村—村湾”城乡融合发展空间体系。以乡镇为节点,打造一批区位优势明显、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中心镇(村),形成梯度辐射、功能互补、统筹协调的县乡村发展格局。

抓重点、盯关键、谋长远。宜昌市稳步推进“优化功能强县”,不断提高县城对产业和人口的集聚力和吸附力。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3.5%、供电可靠率达99.89%以上、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以上,乡镇垃圾中转站实现全覆盖,行政村通双车道比例达到80%,农村5G网络乡镇全覆盖;宜都、枝江、当阳被确定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国家级试点。

做好“土特产”文章 农业产业“链”出新图景

冬日暖阳下的宜都,漫山遍野的柑橘挂满枝头,美哉妙哉!

在新一轮农业产业调整下,宜都引进一批行业龙头企业,通过“种植适度规模化、果园建设标准化、品种布局区域化”等做法,加快蜜橘向优质优价转变。去年,高坝洲镇曾家岗村的高接换种果冻橙试产,每斤最高价卖出30元。

柑橘是宜昌农业第一特色优势产业,也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今年宜昌柑橘“大年”,品相好的柑橘直接卖鲜果,“论个卖”比比皆是;品相次之的柑橘走进工厂精深加工生产线,同样也是“金果果”。

位于宜都市的土老憨橘醋庄园,是全国首个柑橘全果利用项目、全国最大橘醋酿造基地,开发出橘醋原浆、橘子调味醋、陈皮酱油、陈皮料酒等系列产品。董事长陈世贵介绍,基地依托创新探索的“一股份三合作”联农带农新机制,带动周边1.5万农户每年累计增收5000万元。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宜昌市围绕构建“1+6+N”农业加工体系、实现“双千双万”目标,以供应链思维改造农业产业体系,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锻链条——宜昌在守牢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基础上,做好“土特产”文章,以链式思维推进柑橘、茶叶、畜牧、蔬菜等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正大(当阳)百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主要建设集养殖、屠宰、饲料生产、食品深加工、冷链物流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预计到“十四五”末,当阳将实现生猪种养端、加工端、服务端协同发展,产值超百亿元。

舞龙头——欲强产业,先昂“龙头”。目前,全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450家,其中特色产业相关企业比例超过82%。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7家。一致魔芋、康农种业顺利在北交所上市,分别成为国内“魔芋第一股”、省内“种业第一股”。持续“招大引强”,截至目前,宜昌市农业招商引资新签约过亿元项目143个,协议总投资额466亿元。

育品牌——宜昌打造“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新矩阵,宜昌蜜橘、宜昌宜红、宜昌白山羊、瓦仓大米等4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先后被纳入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项目建设。枝江打造全省首个县域农产品公共品牌“枝滋有味”,有力推动从“卖资源”向“卖产品”“卖品牌”“卖技术”“卖文化”转变。

产业融合,联农带农显著。枝江和美乡村示范片区项目带动5个村的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10万元、户均增收4000元;夷陵三峡茶旅融合示范带项目让6万茶农在家门口增收致富;五峰五倍子全产业链发展项目开动8条生产线,带动当地农民“种五倍子树,享八辈子福”。

用好共同缔造“金钥匙” 解锁宜居宜业幸福密码

乡村,承载着农产品供给、生态屏障、文化传承等重要功能。党的二十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明确提出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整洁的柏油马路蜿蜒曲折,漫山遍野的柑橘树果实累累……枝江市仙女镇向巷村,村口一处卡通建筑“吉吉猫”憨态可掬,村中特色民居规整协调、彩色墙画色调明艳。

近年来,向巷村坚持党建引领,群众参与,以共同缔造理念指导村级发展:支部创新“九奖九惩”积分制管理办法,群众逐渐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从“参与者”变为“共治者”。2020年,向巷村聘请设计院以橘猫为设计原型,打造包含桔林“桔屋”、露营基地等一系列乡村旅游项目的“仙女吉吉主题公园”,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同样,在兴山县峡口镇岩岭村四组的唐家院子和乔家院子,村“两委”班子成员分组到院落组织召开屋场院子会近30场,确定在保留传统院落风格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如今,古色古香的乡村美景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宜昌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共同缔造”理念推进乡村建设,引导群众共同出资“建”、示范带动“创”、全员参与“管”,宜昌累计争创3个国家级、7个省级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乡村风貌显著提升。

一村一落皆美景,宜居宜业促振兴。从村容整洁的小提升,到生态宜居的大改善,形神俱美的乡村环境,是乡村振兴最大的优势和底气。

眼下,宜昌市以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指导乡村规划,重点做好村庄分类布局,绘好村庄总平面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图、产业发展图“三张图”,以流域为基本单元,创新开展沿渔洋河流域茶旅融合、沿沮漳河流域现代农业、沿香溪河流域农文旅融合、清江流域牧旅康养融合示范带建设,“一轴两区五带多线”的全域振兴格局已初具雏形。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宜昌乡村正加速开启“美颜”模式。截至目前,宜昌市以模式化思维推进示范创建,总结和美乡村建设、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乡村民宿等“10大模式”在全市推广,累计创建市级美丽乡村367个。

科技、改革“双轮驱动”

推动农业高质高效

走进枝江市问安镇的中化现代农业MAP农场,迎面而来的是一面墙的液晶显示屏,农场遥感图、温度曲线图、历史灾害气象大风记录曲线等图示图表格外醒目。

通过“MAP智农”APP,可实时查看农作物长势、查询天气预报,还可以通过物联设备遥控摄像头、灌溉阀等,让农民点点手机就能种田。

汇聚科技创新力量,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宜昌通过科技、金融、品牌等资源要素多点发力,全力优化农业发展环境,激活乡村产业发展动能,实现经营主体发展、农民增收共赢。

科技打造“农业芯”,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农以种为先,未来农业竞争,本质上是种业竞争。宜昌市加快建设国家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推进三峡种子种苗繁育基地体系建设,支持康农种业制种基地回迁,加大猕猴桃、清平猪等重点品种遗传资源保护和开发力度,不断提升育种创新能力,加快选育新优品种,提升主导产业良种覆盖率。

在枝江市仙女镇,在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曹兵海等专家的指导下,湖北丰联佳沃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通过保种繁育和生态养殖,成功用当地的土黄牛即夷陵牛生产出雪花牛肉,并建设完善了夷陵牛良种繁育体系。

才以产聚,产因才兴,推动人才与产业双向奔赴——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宜昌实施乡村振兴人才专项引育行动计划,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建立农业首席专家制度,引导人才向乡村汇聚,一大批“田秀才”“土专家”脱颖而出,成为乡村产业振兴“主力军”,全省首家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在夷陵区挂牌运营,晓曦红公司聂红丽获评科技部“大美科技特派员”。

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业发展活力——

宜昌强化农村发展用地保障,“点状供地”、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取得突破,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23家,加强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服务,枝江市“五五三”经验获部推介,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试点初见成效。

此外,宜昌坚持“项目跟着产业走、产业依着主体推”的思路,加速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络,推广土地全托管和农业生产服务,培育“六有”服务主体190家,全年社会化服务面积超700万亩次,土地托管面积200万亩,带动农户增收1.4亿元,枝江市、当阳市分别入列全国、全省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创建单位。

风雨砥砺,见证现代农业发展的变迁;春华秋实,结满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宜昌正以强县工程为抓手,以乡村全面振兴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为加快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贡献“三农”力量。

策划:宜昌市委农办 宜昌市农业农村局

撰文:马昌沛 李伟 张力

--> 2023-12-07 ——宜昌奏响深入实施强县工程奋进曲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54956.html 1 强县 富民 兴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