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余宽宏 通讯员 柯杨 陈宣霖 陈涛
多年来,丹江口库区水质监测的109项指标中,有107项保持国家一类水标准,2项未达到一类水标准中的一项便是总氮超标。当前,十堰市茅箭区正在茅塔河小流域进行的生态脱氮沟实验,建起11条将“肥水变瘦”的脱氮沟,或将彻底解决这个困扰库区多年的顽疾。
12月5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茅箭区茅塔乡康家村的共享菜园,菜地里青菜、包菜、萝卜等长势喜人。靠近茅塔河边的一块菜地中,一字排开的3个白色塑料通风管引人注目。
菜地中为啥要埋管子?“这底下就是生态脱氮沟,这个是它的通风口,前段时间刚刚修好的。”茅塔乡党委副书记王声介绍,茅塔河是泗河的支流,而泗河又是直接流入丹江口水库的河流。为了给茅塔河“减肥”,今年乡里尝试建设脱氮沟,它通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可以把地下潜流中的硝态氮转化为氮气,以达到脱氮目的。
这么几根其貌不扬的塑料管子,真有这么大的魔力?看着记者质疑的目光,王声解释:“这条沟看似不起眼,其实设有不少‘机关’,作用还真不小!”王声说,在田地和茅塔河之间挖一条脱氮沟,将砾石、锯末、腐殖土按照1∶1∶10的比例作为滤料埋进去,含氮水体经过这里的时候,会被过滤和分解,能有效削减地下潜流中的硝酸盐,最大限度降低氮磷流入河流,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中的氮元素,确保“肥水不外流、泥沙不下山”。填料上方,还预留有30至50厘米的空间用来回填原土,可继续在上面栽植农作物。
据了解,氮磷污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主要的水污染问题之一,尤其是穿城河流,农业生产、城镇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都会造成水体的氮磷超标。十堰市为确保一库碧水永续北送,一直将“氮尽磷绝”作为治水的重要目标。
“生态脱氮沟技术,是在省农业农村厅指导下,由十堰市和华中农业大学联合研发的。”十堰市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站站长李涛介绍,该技术核心是脱氮墙体设置,顺着地下水系流向垂直方向设置一个长方体脱氮沟,利用填料反硝化细菌的附着、衍生,与地下水产生硝化反硝化作用,使硝态氮转化成氮气去除,有效削减地下水中氮含量。该技术此前已在十堰市竹山县等地试验成功。
李涛说,脱氮沟里的填料,在农村简便易得,成本低廉,但生态脱氮沟建设却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编制规划、沟渠选址、设计及后期的管护,每一个环节都不可或缺。今年以来,十堰市农业农村局的专家们几乎都扑在了这些沟渠里。
十堰市茅箭区委书记张捍声介绍,作为湖北省5个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之一,2023年茅塔河小流域已建成脱氮沟11条,总长1168米,经过专家初步检测脱氮率在75%以上。下一步,该区将总结建设和运营经验,更大范围推广脱氮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