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正是制作红薯粉条的黄金季节。在丹江口市杨峪河村手工红薯粉条加工车间里堆满了刚收购回来的红薯,经过简单的初洗后,村民们将红薯放进机器里,通过机器再次清洗、粉碎、过滤等程序,乳白色的红薯淀粉源源不断地流进沉淀池里,经过一夜的沉淀,就获得了制作红薯粉条的原材料红薯粉。
“现在我们正在提炼红薯粉,这是制作红薯粉条的第一步。等天气稍微冷一点,就可以制作手工红薯粉条了。”杨峪河村党支部书记孙启锋介绍,“这些红薯大部分都是从周边农户家中收购的,拉到车间回收价5毛钱一斤,有些农户光卖红薯都可以增加收入2万元。”
曹家店村村民杨贵林听说今年杨峪河村大量收购红薯,种植了15亩红薯,拉到杨峪河村就卖了1万多元。据了解,杨峪河村以“合作社+农户+订单”的模式,向农户免费提供红薯秧苗,保底价回收,既保证了红薯原材料供应充足,又增加了村民收入。
杨峪河村手工红薯粉条加工车间是孙启锋一手创办起来的。杨峪河村毗邻河南,山大地少,当地村民一直有大量种植红薯的习惯。孙启锋以前长期在外打工,2018年4月回到村里担任后备干部后,就想着把杨峪河村的红薯变现,让土地生金。在林区党委的支持下,2019年他创办了手工红薯粉条加工作坊,成立了招财种养专业合作社,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2万元。
经过5年的摸索,手工红薯粉条加工逐步走上正轨。今年,市公安局驻杨峪河村乡村振兴工作队又积极争取资金4万元,为手工红薯粉条加工车间增添一台烘干机。通过爱心认购等渠道,杨峪河村手工红薯粉条供不应求。
今年杨峪河村预计可产红薯粉条1万斤,为村里带来15万元的收益,通过产业发展将把“冬闲”变成“冬忙”,让村庄发展真正“活”起来。
(选自 湖北日报客户端丹江口频道 作者 陆珊珊 吴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