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05日

屈家岭遗址发现迄今我国最早水利设施

湖北日报讯 (记者海冰)12月4日,记者从湖北荆门屈家岭遗址考古工作专家现场会获悉,屈家岭遗址考古取得系列重要新收获,其中发现迄今我国最早水利设施。相关发现进一步揭示屈家岭是长江中游文明起源的重要实证地。

屈家岭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陶洋在作专题汇报时称,屈家岭遗址考古队会同航测、年代学、环境考古等领域专家,对遗址进行了系统勘探和多地点解剖,新发现了熊家岭、郑畈等多处史前水利系统。其中,熊家岭水坝位于遗址群东北部,坐落于青木垱河东西向支流的河道上,土筑而成,连接南北两端山体,以拦蓄水资源。现存坝顶高约2米、宽约13米,坝底宽约27米,南北长约180米。熊家岭水坝分为早晚两期,晚期坝在早期坝的基础上加高加宽扩建而成。早晚两期坝体的各层堆积中,绝大多数都掺有禾本科植物根茎,应属原始“加筋工艺”;存在“草裹泥”痕迹,其作用与现代营建堤坝使用的草袋装土类似。

陶洋介绍,水稻等出土遗物及碳十四等测年数据显示,晚期坝的年代距今约4900—4800年,早期坝的年代距今约5100—4900年。相关专家现场考察认为,这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水利设施。

熊家岭水利系统除水坝外,还包括蓄水区、灌溉区和溢洪道等构成要素。水坝东侧为蓄水区,与自然岗地合拢面积约19万平方米;西侧为灌溉区,约8.5万平方米,植物考古显示该区域存在史前稻田。溢洪道位于蓄水区的北部缺口处,入口宽约26米,出口北抵青木垱河中上游,呈南高北低的走势,体现了“因地制宜”的科学建设理念。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建国称,史前治水是农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型水利设施是农业丰收的前提和保障。农业丰收能够提供稳定的粮食资源,是人口持续增长和聚落发展、阶层分化的强大动力,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何努称,屈家岭遗址发现的水利系统,初步推测用于稻田灌溉,表明屈家岭先民的治水理念已从被动防御转变为主动调控,部分实现了从适应自然到改造自然的跨越,较早迈进史前“水利社会”,助力屈家岭发展成为中国农耕文明发祥地之一。

近年考古工作还揭示,屈家岭遗址先后历经油子岭文化、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三个史前文化阶段,主体年代为距今5900—4200年,存续近2000年。油子岭文化时期,聚落范围约105万平方米,为长江中游地区同时期面积最大的聚落。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罗运兵称,作为长江中游地区大型中心聚落,屈家岭遗址此前已发现大量史前稻作遗存、长江中游最早旱作物粟遗存,最早的快轮制陶工艺和磨光黑陶生产技术、国内已知最早的高温黑釉陶,以及规整的环壕设施、高超的建筑工艺、独具特色的“壕堰式”聚落等。系列重要考古收获,进一步揭示屈家岭是长江中游文明起源的重要实证地。

相关报道>>>第8版

--> 2023-12-05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54653.html 1 屈家岭遗址发现迄今我国最早水利设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