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包东喜
“新洲区匿名捐款(捐物)现象成为我省大众慈善的一道靓丽风景,温暖和润泽着成千上万受助者的心田。”湖北省慈善总会一位负责人在考察武汉市新洲区慈善工作时,深受感动。
如今,新洲区广泛凝聚大众力量,汇聚八方慈善涓流。
缘何在这片热土上开出慈善新花?近日,新洲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区慈善会会长陶建权这样解读:“新洲区有着浓厚氛围的浸润、新时代慈善榜样的示范引领、问津文化的弦歌滋养,造就了大众慈善‘新洲现象’。”
氛围浸润,匿名慈善“悄然生长”
“近年来,新洲区围绕打造‘慈善之乡’,着力营造浓厚慈善氛围,对于参与慈善活动突出的企业和个人,在全区大会上表彰他们的事迹,让善行善举获得社会广泛的认可。”陶建权说,新洲区走出的“慈善之星”“爱心企业家”“荆楚慈善楷模”声名远播,深入人心。
如今,该区营造的慈善氛围更与时代同步。
“借助两届‘湖北数字公益节’,新洲区通过系列线上线下活动,刷新公众对于互联网筹款的认知,营造了‘人人皆可慈善’的氛围。”汪海燕介绍。
那段时间,他们汇聚慈善力量,发布新洲区“幸福家园”“慈善大病救助”“童享阳光”3个慈善项目,众筹的善款重点捐助大病患者、困境儿童,助力乡村振兴;发动各参与人员发微信群、朋友圈,开展点对点、面对面的宣传,加大人际传播力度;广泛动员区内爱心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爱心力量,组建若干支临时战队,把公益慈善资源充分调动起来、聚拢起来……
感人场景涌现——在徐古街教师节爱心企业捐赠现场,上百位村(社区)干部在会议间隙,围着慈善会的宣传水牌,扫描新洲区“99”公益日慈善救助项目二维码,热心干部们匿名捐赠,很快在后台显示增加了3715元。
“两届‘湖北数字公益节’,全区5万多人踊跃参与答题,捐款1.8万余笔,捐款额350万元,其中以匿名形式捐款的有上万人。许多人就是在氛围感召下匿名捐赠的。”汪海燕说。
此外,区慈善会及时发布慈善新闻和捐赠动态,为市民提供持久的“慈善精神食粮”,直播“幸福家园 共同缔造”公益创投大赛,营造浓厚的慈善互助氛围。
榜样引领,播撒“向善种子”
“‘老朋友’算是匿名捐款最突出的代表,他不仅持续捐款时间长、额度较大,而且连续6年都没有间断!”汪海燕翻开匿名捐款登记册,这笔署名“老朋友”的捐款有6笔,共计87.5万元。每年重阳节,“老朋友”都会委托自己的妹妹到慈善会“报到”。
9月28日,李集街道在湖北省慈善总会“幸福家园”项目新洲区李集街道社区基金平台发起重阳节慰问老人活动。活动刚在线上发起,“老朋友”就第一个表达了捐款意愿。
10月11日,受“老朋友”委托,他的妹妹到区慈善会送来15.5万元。自2018年起,“老朋友”持续给全村70岁以上的老人重阳节爱心慰问,每位老人都会领到1000元红包,重症重病对象还有大额爱心救助。
任河村的68岁老人任焱明患癌多年,提起捐款不留名的好心人,抹下感激的泪水。他累计得到“老朋友”1.2万元的救助。今年,突患肠癌的陈贵喜,收到了来自“老朋友”雪中送炭的2万元,一家人激动得热泪盈眶。
“‘老朋友’实实在在献爱心,成为全区众多匿名慈善人士的榜样!”陶建权竖起大拇指说,“他让向善‘种子’在人心里扎根、开花、结果。”
据悉,2022年,该区成为全国“幸福家园”村社互助项目工程慈善协同示范区,实践共同缔造的理念和方法,吸引大批乡贤参与村(社区)乡村振兴、美好生活建设中,2021年至2023年,全区“幸福家园”街镇基金及村社互助项目,15个街镇场100余个慈善项目,累计筹款1007.02万元。
如今,“老朋友”匿名捐款的故事,在新洲区感动了许多人。一时间,匿名捐款蔚然成风。
厚植文化土壤,尚善直击人心
“新洲籍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巴曙松教授设立问津教育基金,搭建以‘向善’促‘行善’的平台。他是新洲区贤达们的慈善榜样!”陶建权笑着讲述一个月前的慈善故事。
2011年9月,巴曙松在新洲一中设立了以其高中班主任胡立善命名的“立善杯”作文竞赛专项奖学金,激励广大学子以笔为戈书写青春风采。今年10月,他在专项奖学金的基础上发起设立“问津教育基金”,广聚慈善涓流,首期共筹资64万余元,旨在广泛开展教育领域“助学、奖优、济困”等慈善活动。
“新洲的问津文化延续千年、弦歌不绝,滋养出了一大批事业有成、热爱家乡、倾心公益、钟情教育的社会贤达,希望以教育基金为媒,将教育薪火代代相传、思源情怀层层传递。”巴曙松深情地对家乡人说。
如今,因传承而新生,该区不断挖掘问津文化内涵,用好贤达资源,通过慈善基金,让问津文化与慈善文化双向奔赴。
为了厚植文化土壤,该区在全区三级干部会上对一批“爱心企业”给予公开表彰,在全区形成了“做慈善就该获得最高的礼遇”的价值导向。
由于受社会公认的精神激励,新洲区民间善行积淀被激活。
采访中,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了解到在一些学校,老师们将身边的慈善故事让学生品读。学生们在作文中,表达自己被慈善事迹所感动,精神受到洗礼,今后要努力学习,传承慈善精神,回报社会。
据介绍,在新洲区各街镇政务服务中心里,悬挂着慈善捐赠的二维码,不少匿名捐赠就从这里发出。如今,匿名捐资修路搭桥、扶助老弱等善行义举随处可见。
“匿名捐款献爱心在新洲较为显现,这种默默奉献的精神凸显了践行大众慈善的高尚情怀,令人钦佩。”湖北省慈善总会宣传外联部部长蔡友恒多次赴新洲区交流慈善工作。
“窥斑见豹,我们可以管窥在这片沃土上被问津文化滋养的时代新风、文明进步。”湖北省公益创新研究会副会长李莉教授表示,新洲出现匿名慈善不是偶然现象,深厚的文化土壤、百岁老人的精神传承、现代公益文明的洗礼,共同缔造出新洲的慈善之花。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陈思专程赴新洲实地调研后认为,作为“问津”故地,新洲人文底蕴厚重,人们在助学、资教、济困的点滴善举中,使得慈善成为一种日行而不觉的自然生活方式,而这也是慈善文化传承的最高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