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03日

让群众当主角,文化就有了生命

——潜江浩口文化站40年的坚守与传承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琼瑶 通讯员 杜少华 郑小旭

位于潜江西北一隅的一个偏远乡镇,却靠着文化“出圈”——

浩口镇,全国非遗旅游小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多次承办国家、省、市文化体育赛事,文化生活成为当地群众的“家常菜”。

作为在基层的文化主阵地,浩口文化站凭借40年的坚守与创新,把文化悄然“种”进群众的心里。

文化站长天南地北“找创意”

10月25日,天一黑,浩口文化站广场便热闹起来,村嫂们穿着运动装,开始了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光。

跳广场舞,是浩口镇妇女每天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以前羞于跳,现在比着跳。”浩口村村民龚关香是一名“舞”林高手。

8年前,浩口举办的首届广场舞大赛,激活了沉闷的乡村夜间生活。

而大赛的创意,是浩口文化站站长潘世茂“借”来的。

2015年,潘世茂到浙江出差,与当地乡镇文化干部交流,得知他们正在举办广场舞大赛,效果很好。

潘世茂听在心里,回来后开始策划浩口首届广场舞大赛。起初报名的人寥寥无几,他就去学校邀请音乐、体育老师带头参加,并组织老师到村里免费教学。

从害羞到主动,村嫂们渐渐动起来,广场舞大赛那天竟来了上百人。从那以后,大赛一办就是8年。

“通过赛事,让群众成为主角,文化就有了生命。”潘世茂感慨道。

浩口文化站成立于1977年,经历过风光,但在90年代初,与许多基层文化站一样,遭遇经费不足、人才匮乏、运转不畅等问题,文化阵地被挤压流失。

当时是电影放映员的潘世茂临危受命。为了守住阵地,他利用临街闲置场所,开辟文化商店对外租赁经营,同时引进台球、碰碰车等开展对外经营性活动。

文化站的生存压力得到缓解后,他又开始琢磨:如何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1993年,他到广东旅游,看到当地的“卡拉OK”比赛十分火爆,便动了心思。

那时乡村年轻人多,听说家门口有“卡拉OK”比赛,都过来“抢话筒”,那次比赛吸引了全市的年轻人参加。浩口“卡拉OK”大赛办了整整十年。

群众参与度高的就是好创意。尝到甜头后,潘世茂学着从网上“找活动”,策划了乡村春晚、民歌赛、美食大赛等活动,并常态化举行,惠及群众10万余人次。

乡村舞台催生26个民间组织

打开潘世茂的手机照片,看到每一场活动座无虚席,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现场的火热。

浩口文化站在编人员只有7人,每年大大小小上百场活动,如何实现“一呼百应”?

“依靠群众,才能事半功倍。”潘世茂说。

一直以来,文化站十分注重挖掘基层的文化活动积极分子,以点带面,以一带十,发动更多身边人加入到文化活动中来。

肖艳梅是一名民歌爱好者,通过参加浩口民歌赛被大家熟知。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肖艳梅一直以志愿者的身份,定期到各个村组表演,为群众免费培训,并组织动员群众参加民歌赛、广场舞大赛等赛事。如今,她已成为浩口民歌传承人。

在浩口镇,像肖艳梅这样的民间骨干艺人有132名,包括从20岁出头的青年到60多岁的老人。文化站定期对民间骨干艺人进行集中培训,甚至送到武汉、北京等地学习,他们掌握歌舞创作表演、文艺活动策划、非遗传承保护、美术书法培训等技能后,回到村组,在各自的村庄发挥作用。

有了这一群在基层的“种子”,26个民间文体协会相继成立,包括诗词楹联学会、美术书画协会、音乐舞蹈协会、戏曲曲艺协会等。

每个村都有独具特色的文体协会:浩口村的民歌,宋场村的高台舞狮,永兴村的皮影戏,柳洲村的荆州花鼓戏。

家门口就是舞台。村民根据自己的爱好,自愿加入各个协会。平日里,他们聚在一起唱戏跳舞,遇到重大活动,大家自编自导,各展身手。

今年国庆文化艺术展中,10多个村、协会同台竞技,带来了舞龙舞狮、锣鼓腰鼓、采莲船、蚌壳精、皮影戏、打连厢、碟子舞、潜江民歌等多个传统非遗表演。

“15分钟文化圈”圈出幸福感

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民吃、穿、休闲基本在集镇,原有的基层文化设施和服务难以满足需求。

“活动内容丰富了,文化设施也需与时俱进。”潘世茂说。

采访当日,浩口文化站的影剧院正在安装电子屏。年底,升级后的影剧院将免费对外开放。

除了影剧院升级,一系列的文化设施加快改造建设,包括文化广场扩建,镇级图书馆开馆,少儿游泳池启用。

江汉平原,交通便利,从村组的各个角落到达浩口镇中心点不过20分钟。近年来,浩口文化站努力打造“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让村民近距离享受健身广场、电影院等公共文化空间。

2015年,浩口文化站争取上级部门支持,投入30余万元建起了全市第一个镇级图书馆,藏书量近3万册,电脑20台。如今,图书馆固定读者400多人,平均每天接待120人次,这一数字是最初建馆时的4倍。

农家书屋在农村面临利用效能不高的问题,浩口文化站率先提出,农家书屋不一定非要放于村部,“书屋”也可以走进超市、医务室。如今,观音村的“王老三超市”,许桥村、文岭村的村医务室,都开辟了专门的图书阅览区,村民在求医、消费的同时,能方便阅览图书。

浩口非遗文化资源丰富,今年3月,浩口文化站建成“浩口文化遗产陈列馆”,每月非遗传承人会来这里坐班,群众可以现场体验非遗项目。

40年间,从一个简陋破败的文化站,逐步发展为占地11000平方米、固定资产达千余万元的现代化文化站。2018年,浩口文化站被湖北省文化厅授予“湖北省最美文化站”称号。

--> 2023-12-03 ——潜江浩口文化站40年的坚守与传承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54382.html 1 让群众当主角,文化就有了生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