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30日

“摘桃子”要从“播种子”开始

□ 湖北日报评论员 艾丹

把冰山扔进火山会怎样?被划破的航天器如何自动“愈合”?情深似海,那到底海有多深?近来,一位位高龄院士、老专家,从实验室、大学教室走出来,走进网络平台、走进大众视野,以短视频、直播等方式讲授科普知识。

老科学家成为“科普达人”,带动了科学知识的普及,带火了年轻人对科学的热爱。这些老科学家们非常擅长讲故事,把科学现象讲得深入浅出,将显得神秘又“高大上”的科学研究,展现在普通人面前。他们和蔼可亲的形象,风趣幽默的谈吐,积淀深厚的贮备,加上新鲜活泼的网络呈现方式,收获大批粉丝。一根网线、一部手机,实现了顶级科学大咖与普通受众“面对面”,这种奇妙的体验让不少年轻受众感慨“原来科学可以这么接地气”。

科普不是小儿科,而是一门大学问。一个普字,不仅意味着普及,也意味着传播对象的普通人身份。相比给科研领域的学生讲,给普通知识背景的人讲,更需要下一番掰开、揉碎、嚼烂的功夫。有人可能觉得,既然这么费劲,并且于科研本身并不能“立即见效”,何必大费周章。这样的看法需要纠偏。科普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而是科学事业中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如果说攻克一些科研难题就像“摘桃子”,那么,培养所需的科学人才、点燃科学梦想就是“播种子”。老科学家们如此重视科普,着眼的正是科学人才的广泛培养,是将科学的种子播撒到社会的角角落落。

科普的“播种效应”,会激发出强大力量。中国航天员王亚平,非常喜欢自己“太空教师”的角色。她曾欣喜地谈到,当年第一批听她太空授课的学生,有的已经成为她航天科研领域的队友。让更多科研工作者成为播种人,成为科学梦想的引路人,就会有更多科学梦想的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国与国之间的科技比拼,不仅在现有科技力量的对比上,也在未来科技人才的储备上。建设科技大国、科技强国,不只要看大国重器、核心技术,也要注重提升社会整体科学素养,营造良好创新氛围。做好“播种子”的工作,把基础打牢,把步子迈实,将为“摘桃子”集聚更坚实的力量。

--> 2023-11-30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53948.html 1 “摘桃子”要从“播种子”开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