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弦 通讯员 吉海英 魏红波 毛飞
编者按
1061公里,长江在湖北留下最长“弧线”。作为长江干线径流里程超千公里的唯一省份,保护好母亲河,湖北重任在肩,责无旁贷。
治荆楚必先治水。水环境安全是湖北的基本安全底线之一,必须站在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的高度,牢牢守住这一底线。2019年,湖北启动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省长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攻坚提升行动专项指挥部(以下简称省专项指挥部)坚持克难攻坚,全力做好“查、测、溯、治”四篇文章,一项一项抓责任、一个一个盯整改,以整治实效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今年初,《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发布。作为湖北省第一部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统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规划,《规划纲要》提出流域综合治理,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统筹推进四化同步发展。
根据《规划纲要》中明确的强化源头治理、水岸联动、加强陆域污染防治精神,省专项指挥部多维联动、多管齐下,持续加压力推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
目前,全省12480个长江入河排污口,已累计完成整治10400个,占比83.3%,提前1年完成国家明确的阶段性任务。
“一口一策”系统治理
沙沟河是贯穿十堰丹江口市左岸城区的城市内河,主河道全长5.1公里。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因城镇化速度加快、管网老旧等原因,沙沟河沿岸聚集了大量简陋的棚户房,沿线居民随意丢弃垃圾、排放污水,沙沟河逐步成为一条垃圾河、臭水沟。
在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中,沙沟河涉及排污口55个。丹江口累计投入6.5亿元,全面启动沙沟河生态修复工程,统筹推进排污口整治。如今,沙沟河已成为一条生态景观河、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沙沟河之变,折射出湖北“一口一策”推进长江入河排污口系统治理成效。全省拟定7大类、15小类排污口整治要求,指导各地依法、科学、精准制定排污口整治“一口一策”方案。同时,以“四不两直”、随机抽查等方式,省专项指挥部对各市州联合开展3批次现场盯办帮扶,组织制作主要问题短视频,及时交办并督促整改。
4年多来,通过创新实施月度调度分析、定期评审评定、强化盯办帮扶等制度机制,全省推动形成部门协同配合、上下联动发力的工作格局。目前,湖北实施的盯办帮扶、验收销号等措施,得到生态环境部推广。
多方筹资打通“最后一公里”
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宜昌地处长江中上游分界处,同时具有232公里长江、148公里清江岸线,两岸遍布长江、清江流域的入河排污口1973个,数量全省最多。
1973个排污口中,有1047个城镇雨洪排口、生活污水排污口,季节性排污问题突出,污水混合雨水排入水体的问题长久以来一直存在。排污口改造、整治涉及大量资金投入,钱从何处来?
为解决资金困境,宜昌积极引入市场力量,与三峡集团签署框架协议,争取城市污水厂网和生态水网“两网”项目资金103.8亿元,从根本上治理城市雨污分流和污水错接、混接、乱接问题。
治理污水,源头是关键。宜昌夷陵区新建唐家湾路至夷兴大道段雨水管6700米、污水管6480米,新建给水管2868米,对项目范围内的43个长江入河排污口进行综合整治。目前,整体工程已建设完成,生活污水直排、雨污分流不彻底等问题得到改善,打通了污水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同时,为加强排污口日常监管,在宜昌猇亭区,通过可视化的水环境安全监管平台,工作人员只需轻点大屏,重点排污企业、污水管网、污水厂、入江排口等水质水量,尽在掌握。
当前,在省专项指挥部的指导下,全省各地以开展入河排污口整治为重要抓手,全面推进流域综合治理,下大力气解决过去城市发展建设中遗留的雨污合流、溢流等问题。
长江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为激励先进、鞭策后进,2021年以来,全省持续对12480个排污口监测、溯源和整治进展实行清单管理,逐一拉条挂账、挂图作战,积极开展“红旗”“蜗牛”评选。紧盯重点难点问题和易反弹点位,省专项指挥部及时梳理分析排水量大、水质不达标等重点排污口,督促地方加强盯办、严格标准。
同时,省专项指挥部加强运用排污口溯源成果,狠抓污水违规直排。针对排污口整治巡查检查中发现的超标排污、借道违法排污等环境违法行为,湖北组织开展涉水排放专项执法检查。2022年以来,我省共依法查处工业企业涉水排放违法案件530件,处罚金额约6368万元,移送公安机关114件。
荆州市以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为抓手,全面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对入河排污口整治“量体裁衣”,实行“一口一策”整治和“一对一”技术帮扶。截至目前,荆州1824个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中,整治完成率92.24%。
如今,长江宜昌段的江豚由两年前的5头增加到现在的4个家族、23头,全球不足千只的青头潜鸭也在枝江金湖越冬……通过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湖北推动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老大难”问题,长江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长江干流国控断面连续4年全线达到Ⅱ类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