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源 通讯员 尹志远 齐郑 王世博
中国一冶是最早“走出去”的在鄂央企之一。
20世纪80年代,中国一冶成立海外分公司,通过对外输出劳务涉足海外市场。
进入新世纪,中国一冶在多个国家设立分公司,积极参与当地住宅、基础设施、工业等项目建设。
为给海外项目“接上地气”,近年来,中国一冶每年都招聘外籍员工,集聚一批“全球打工人”。
中国一冶越南分公司办公室副主任丁氏秋荷是河内本地人,本科毕业于河内大学,研究生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
2019年3月,她成功应聘到中国一冶越南分公司担任翻译,成为河内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首位越南籍员工。
入职初期,丁氏秋荷对项目一无所知,第一次踏勘项目现场时,高耸的垃圾山和遍地横流的污水让她很是震惊,“一想到要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我就很失望,不知道自己能坚持多久。”
为打消丁氏秋荷的顾虑,胡昌兵经常鼓励她:“我们的工作就是改变朔山县的样貌,把青山绿水还给河内。你的岗位很关键,希望你能帮我们架起中越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
丁氏秋荷没有辜负胡昌兵的期望。在她的推动下,项目部与当地政府形成良好互动,中方人员赴越签证办理效率显著提升。入职不到1年,丁氏秋荷就凭借优异的工作表现获评中国一冶优秀外籍员工。
胡昌兵说,丁氏秋荷很年轻,工作经验谈不上丰富,但她的身上似乎有一股“魔力”,“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过不少阻力,但交给她工作总能顺利完成。”
项目动建前,周边居民因缺乏了解而反对项目开工,甚至上门闹事。中方多次派人解释,效果均不理想。“丁氏秋荷到岗后,多次随项目部上门做工作,效果立竿见影。”
本地人的身份,让丁氏秋荷天生具备亲和力。另一方面,肯钻研、爱学习也让她在面对同胞的质疑时说得清、道得明。
翻译项目各类文书资料的过程中,丁氏秋荷对项目建设的背景和意义有了更深的认识。“遇到不理解的居民,我会告诉他们,这是河内最重要的环保项目之一,每天可以处理河内60%的生活垃圾,发出的电可供24万户家庭使用,既保护环境、更惠及民生。”
刚来项目部时,大家都管丁氏秋荷叫“小丁”,4年过去,她已经成长为项目部独当一面的“丁主任”。如今,她的工作已不仅限于翻译和通联,开始参与市场开拓等工作。
亲眼见证一座现代化的垃圾焚烧发电厂从无到有,丁氏秋荷非常感慨:“和项目共同成长的过程中收获很大,感谢中国一冶让我有机会为家乡绿色发展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