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5日

农业产业链链长制实施三年来——

把一片片“小叶子”链成大产业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肖丽琼 通讯员 郑玮玮 实习生 夏颖

茶香满溢,草木含金。2021年,湖北出台《关于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意见》,给出时间表、路线图,打造包括茶叶在内的10条农业产业链,推进全省农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农业产业链链长制实施3年来,湖北讲好茶故事、推广茶文化、做强茶产业,一组组火热的数据见证楚茶产业的蓬勃生机、展现楚茶奋发进取的姿态,一片片荆楚绿叶变富民金芽。

链长制“链”出产业新空间

金秋九月,竹山县楚茗源农业生态发展有限公司驻深圳办事处正式成立,携带武当山茶品牌楚茗红茶、换香翠绿茶奋力开拓深圳市场。

荆楚茶香飘四方。3年间,聚焦湖北茶产业品牌不响、龙头不强等痛点,湖北省茶产业链工作专班逐项推动重点任务落实落地,升级产业、擦亮品牌,楚茶走出去的底气更足、道路更宽。

构建体系。打造“省域公用品牌+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体系,重点打造赤壁青砖茶、宜红工夫茶(含利川红)、恩施玉露、宜昌毛尖、武当山茶、英山云雾、襄阳高香茶7个重点区域公用品牌,让“一黑一红五绿”出圈。开展湖北茶省域公用品牌名称、Logo及品牌宣传语公开征集活动,进一步提升湖北茶叶形象,提高品牌价值。

建好平台。今年4月,依托第二届中国(武汉)文旅博览会举办首届“楚茶论坛”,集中展示七个重点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成效;首届“楚茶杯”斗茶大赛,在业内引发强烈反响;恩施州、赤壁市、五峰县先后举办中国茶业科技年会、中国茶业经济年会、茶旅大会等茶事活动,成为国内茶业界的盛事。

育强龙头。出台专项政策,支持具有湖北特色、省内品牌价值位居首位的赤壁青砖茶率先突破。支持组建宜昌茶业集团、恩施玉露茶业集团等领军龙头企业,以市场化方式整合茶产业资源,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

重拳出击,效果几何?

且看一组数据:2022年,全省茶产业综合产值超800亿元,比2019年增加200亿元,年均增长10%,全省茶叶种植面积、产量、出口额等指标分别位居全国第4位、第3位和第4位——规模继续位居全国前列;2023年,赤壁青砖茶、武当山茶、恩施玉露、英山云雾茶、宜红茶等品牌价值总计超过176亿元,比2019年增加70亿元——重点品牌价值持续提升;全省茶叶国家级龙头企业达到10家,比2020年增加1家,数量居全国第3位——龙头企业实力不断增强;恩施玉露制作技艺、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和长盛川青砖茶制作技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茶文化融合取得突破;今年春茶鲜叶收购均价34.1元/公斤,同比增长10.4%,春茶干毛茶销售均价318元/公斤,同比增长18.2%——茶农收入稳步提升。

“茶十条”泡出楚茶新茶香

对标千亿元茶产业发展目标、对比茶叶强省,湖北如何让楚茶越喝越甘?

聚焦品牌体系建设“五个一”重点工程和“三品一标”重点任务,“茶十条”有望成为楚茶综合产值登上千亿台阶的“登云梯”。

文化“提香”。积极倡导“湖北人喝湖北茶”,开展茶产品“进企业、进酒店、进社区、进家庭”活动。整合涉茶论坛、展会活动,打造更高水平的“楚茶论坛”。组织编写楚茶文化丛书,做好好山、好水、好人、好茶结合文章。

做足创新与匠心。对标国际标准,高水平推进重点区域公用品牌标准体系建设,分品类分品级制定实物标准样。进一步调优茶树品种结构,加快推进低产低效茶园更新改造和生态低碳茶园建设。支持企业持续改进加工工艺,提升产品品质。支持有条件的地方试点推进全程质量追溯体系建设,鼓励重点龙头企业和科研单位开展茶产品品质定向设计研究。

提升富民“金叶”含金量。试点推进茶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着力破解“谁来种茶?谁来采茶?谁来卖茶?”难题,推动小农户与农业现代化有机衔接,加快推进茶产业标准化生产、集中化管理、集约化经营,促进茶农增收致富。

以青砖茶的“一马当先”催动楚茶“万马奔腾”。湖北将在支持赤壁青砖茶率先突破的基础上,聚焦标准化建设等小切口,加快推进红茶、绿茶品牌建设。进一步加强政策统筹,支持重点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切实增强龙头企业经营管理、市场拓展和示范带动能力。

一幅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的乡村振兴新画卷徐徐展开。以湖北茶产业链首席专家刘仲华院士为首的专家团队活跃在各个茶产区,为全省茶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全省11个市(州)52个县(市、区)建立了链长工作机制,广大茶企、茶商、茶农竞相参与,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上下联动、多方协同的良好局面,全省掀起了茶产业链建设热潮。

兔年岁末,又吐新芽。楚茶正向着全新的目标,出发!

--> 2023-11-25 农业产业链链长制实施三年来——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53219.html 1 把一片片“小叶子”链成大产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