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4日

一肩挑重担 一肩做人梯


□ 湖北日报评论员 周磊

阅读提要

突破关键技术壁垒和重大工程瓶颈,往往是充满荆棘的远征。一代代优秀科学家,不仅勇做科技浪潮的争渡者,更以无私的奉献精神托起年轻一代的未来,筑就国家科技发展创新的坚实道路。

11月22日,2023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

两院院士增选已成为一种常态化机制,此次两院院士增选有两个明显特点:新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平均年龄54.7岁,新当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研究领域共涉及43个一级学科,意味着我国院士队伍的年龄结构和学科分布进一步优化;增选名额进一步向国家急需的关键领域、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以及重大工程、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倾斜,意味着院士肩上扛着的责任更大了,也更重了。从院士群体“年轻化”,到聚焦领域“偏重大”,折射出让年轻人挑重担的厚望。

凡属国家重大工程,不经长期耕耘难以完成;凡是关键核心技术,没有众力所举难以突破。自主研制的大飞机翱翔蓝天,是几代中国人的凌云壮志;如今习以为常的神舟飞天,60多年前已经开始打基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程,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科学家接续奋斗,更需要一批接一批生力军冲锋陷阵。“人一生要走很长的路,一路上就常常要有人拉一把。我自己年轻时候的路就走得很艰难,是遇到了几双‘大手’才有幸‘走进科学’。”回忆过往,我国射电天文的奠基人王绶琯曾感慨:“如今自己成了‘大手’,也想拉起奋斗的‘小手’。”

一个肩膀承担着国家赋予的重大使命,一个肩膀承担着奖掖后学的育人之责。在我国,甘为人梯的故事数不胜数。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回国后,根据学生不同情况采取个性化培养模式;“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申报奖项时,总是把自己的名字排在合作者后面;导弹之父钱学森建议第二代战略火箭让年轻人挂帅,“我回来开了许多班,如果你们都能做研究,那么一百多人做的肯定比我一个人做得多,贡献也大得多。”一代代优秀科学家,不仅勇做科技浪潮的争渡者,更以无私的奉献精神托起年轻一代的未来,筑就国家科技发展创新的坚实道路。

突破关键技术壁垒和重大工程瓶颈,往往是充满荆棘的远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一场接力跑,年轻后备军的冲劲不可或缺。45岁的颜宁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她在37岁时,就率领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团队,攻克了膜蛋白研究领域50年不解的科学难题。许多重大科研项目周期长、跨度大、壁垒高,院士们当好“铺路石”和领路人,做好传帮带,跑好接力赛,其意义不言而喻。一个人的光芒再耀眼,总归是有限的,将这束光投射到更多人身上,释放的能量才是可持续的、活力无限的。

科学的未来属于年轻人。既做科技创新的开拓者,又做提携后学的领路人,两院院士有这样的能力和责任,也应当展现这样的担当与格局。

--> 2023-11-24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53108.html 1 一肩挑重担 一肩做人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