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开门治水 武汉深入推进“幸福河湖共同缔造”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黄磊 通讯员 刘静怡 龚勋

“垃圾请收拾下,这片湖是大家的家园!”11月19日,南湖亲水栈道上,几位年逾七旬的老人,友善劝阻居民不文明行为。他们是南湖银发护湖志愿队成员,也是南湖民间河湖长。

今年7月,第7号省河湖长令发布,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碧水保卫战“幸福河湖共同缔造”行动。武汉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实施方案,围绕河湖流域规划共谋、水旱防御能力共进、河湖岸线空间共护、河湖水质提升共治、河湖和谐文化共创、河湖优美生境共享六大内容,制定27项具体工作任务。

在全市各级河湖长的带动引领,民间河湖长和志愿者的积极参与下,武汉坚持开门治水,积极开展“幸福河湖共同缔造”。

“幸福河湖共同缔造行动”全面推进

近年来,武汉市“全面推行河湖长制”考核持续位列全省前列。武汉市在省级4个二级流域基础上,将全市细分为13个三级流域,全面实施流域河湖长制,通过强化流域统筹、扩大社会参与等举措,推动“幸福河湖共同缔造行动”全面推进。

武汉市水务局河湖长制工作办公室负责人介绍,2024年3月底前,武汉各区将完成“六个一”目标,即要出台一套“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成果”、建设一个本级“幸福河湖试点”、形成一套“幸福河湖管护工作机制”。每个乡镇(街道)明确一批整治水体纳入“小微水体”管护、建成一个“幸福河湖生态示范村湾(社区)”、指导完善一套包含河湖管护内容的“村规民约”,逐步将全市河湖打造成“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幸福河湖。

打造现代城区河湖治理典范

当前,武汉各区正积极开展“幸福河湖共同缔造”,以良好河湖生态增进城市环境品质提升。

为改善外沙湖水质,武昌区一是实施水生态综合整治,完成包括内外源污染控制、水生态修复工程等在内的外沙湖水生态综合整治工程;二是实施汇水区改造工程,减少溢流对外沙湖的影响;三是开展科普宣传示范,建设湿地科普示范区、琴园示范区,为市民参与河湖保护提供平台。目前,武昌区内6个湖泊均已完成生态治理,2022年以来,全区湖泊水质保持在地表水Ⅲ类以上,为创建全域幸福河湖示范区打下坚实基础。

鲩子湖位于宝岛公园内部,属典型城市型湖泊。江岸区通过完善周边管网建设、问题排口溯源、水质调控等手段,系统性对鲩子湖进行治理并恢复湖泊生态。鲩子湖水体质量已稳定在Ⅳ类水质标准,湖泊周边四季有绿、飞鸟入驻、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除此之外,汉江硚口段、长江汉阳段、川江池等基础良好、水质优良的水体,也正推进幸福河湖试点建设。

凝聚共识,共同守护美丽江城幸福河湖

2018年以来,武汉市河湖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深入推动“三长联动”(官方河湖长、民间河湖长、数据河湖长联动)改革,广泛聘请公益组织、企业、学校等社会力量担任民间河湖长,构建以民间河湖长为主体的监督参与体系。

在洪山区老干局发动指导下,10位想护湖、能护湖的老人成立南湖银发护湖志愿队,2022年4月,队员全部被聘为南湖民间河湖长。队员们发现问题,可在洪山区河湖长制办公室建立的工作微信群里报事,工作平台立即转相关职能部门现场解决,参与湖泊治理更有抓手。

东湖边,有湖北太古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职工;汉江边,有硚口区“红领巾小小河湖长”;汤逊湖边,有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们……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加入河湖长集体。民间河湖长、志愿者发现问题,推动官方河湖长解决问题。目前,武汉已有764名民间河湖长,59支河湖保护志愿团队及6000余名志愿者,共建共治共享的“共同缔造”格局逐步形成。

武汉市水务局河湖长制工作办公室负责人表示,将以流域河湖长制为抓手,全面开展“幸福河湖共同缔造行动”,推进武汉全市河湖面貌持续提升。

--> 2023-11-23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52938.html 1 开门治水 武汉深入推进“幸福河湖共同缔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