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婧 通讯员 仁轩
聚焦一个主题开展代表行动,是我省人大工作的特色品牌,是闭会期间人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行动。
如何夯基垒台、强基固本,在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中把握代表行动的内在规律,持续调动四级人大、五级代表的主观能动性?
如何寻求突破、扬帆远航,在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上找寻代表行动的发展趋势,不断推进全省各地的实践创新与制度创新?
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
新一届省人大常委会实现守正与创新的良性互动,抓住内核、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以“聚力共同缔造”为主题开展代表行动,支持指导各地人大试点先行、稳步推进,推动实践创新由点及面、以点促面,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使之上升为普遍性制度安排,以系列建章立制确保代表行动行稳致远。
夯实制度之基,“双联系”机制架好代表群众“连心桥”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关键在于它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
五级人大代表怎样找到履职抓手,更好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四级人大怎样支持和保证代表依法履职,全力服务代表深入人民群众?
5月9日,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主要负责同志在武汉调研指导代表行动时强调,人大常委会联系人大代表、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双联系”机制,既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具体举措,也是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的重要基础,要持续深化“双联系”,切实抓实代表行动。
“双联系”,是开展代表行动的内核之基,也是持续深化代表行动的核心与关键。
以持续深化“双联系”机制为基础,以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为重点,全省各级人大积极探索,不断创新联系代表、联系群众的形式,实现联系常态化、制度化。
省人大常委会75名组成人员,逐一明确联系省人大代表360多名,实现了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基层人大代表全覆盖。邀请全国、省人大代表列席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常委会党组主要负责同志召开列席代表座谈会,面对面听取代表意见建议。各专(工)委建立与相关领域具有专业知识的代表联系机制,组织代表开展视察调研。
在省人大常委会指导下,各地人大深入探索创新,因地制宜打造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制度性安排。
黄石市人大出台市人大常委会联系市人大代表办法,明确常委会组成人员每人对接联系3至5名基层人大代表等要求,开展主任会议成员集中走访联系代表活动,主动对接联系选民,收集意见建议。
仙桃市人大积极探索人大代表沟通联系群众机制创新,引导各地推行代表接待选民日、代表回选区述职、代表履职活动周、代表认岗认事认亲等创新模式,推动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常态化联系代表、代表常态化联系选民,构建“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四级人大代表联系服务群众机制,最大限度倾听民声、吸纳民意、汇聚民智,让人大代表在群众中的根系扎得更深、更广。
天门市统筹推进代表行动和“双联”工作,坚持每半月向代表寄送一次人大工作动态,加强沟通交流和相互学习。今年以来,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669人次,各级代表联系选民45896人次。
“要总结过去好的做法,聚焦工作短板,采取改进措施,形成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双联系’工作规范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深入全省17个市州调研后,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主要负责同志在《关于完善“双联系”机制 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湖北实践》调研报告上写道。
报告对深化“双联系”工作提出对策建议,将“双联系”列入省人大常委会每年“一要点三计划”的重要内容,健全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会议、主任会议专题研究代表工作机制,将“双联系”工作作为人大代表培训的重要内容等。
建好用活主阵地,代表履职接地气添动力“跑起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人大代表工作能力建设,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这一重要论述对加强和改进代表履职主阵地,支持和保障人大代表更好依法履职作出重要部署和要求。
要建好用好主阵地,创新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方式方法,让群众找得到代表、反映得了情况。
全省有重点、各地有特色、履职有抓手,我省持续打造一批代表履职平台和代表行动载体,形成了一批品牌化、特色化的经验做法,进一步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湖北实践。
“家站点”是社情民意的传递渠道,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单元。随州人大规范化管理家站点,选优配强联络站站长(联络员),市县两级成立督导专班,由人大常委会领导带队,定期下站,帮助解决阵地建设、代表行动中遇到的困难问题。荆州人大从优化布局、规范建设和专业提升等方面下功夫,依托党群活动中心、商贸物流中心等,设立人大代表联络站,形成115个代表之家、676个代表联络站的立体化格局,把联系群众的“桥头堡”建到百姓家门口。
持续加强示范基地建设,推广代表联系选民经验。荆门人大全过程人民民主研习实践基地作为全省首个挂牌成立的示范基地,以龙泉代表小组为依托,制定了从接访选民、汇集民智,到暗访调研、视察问题,再到交办督办、办结回访的详细流程和制度。如今,龙泉小组经验正在荆门推广开来,全市形成整体推进、全域联动、各具特色的良好态势。
紧跟信息化“云时代”,智慧平台让人大代表履职更高效。潜江人大搭建人大数字化建设“2424”体系构架,并以“潜江人大”APP为载体,大力推进“代表码”进社区、进企业、进村组,支持和服务人大代表全天候、无障碍履职。截至目前,“潜江人大”APP已赋码代表335位,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10条,办理答复94条,群众满意率100%。
人大代表是人大工作的成事之基、活力之源,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全局性、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是其依法行使职权的重要基础和依托。
全省各级人大想新招、创特色、出实效,以系统思维谋划代表行动,把提升代表能力工作作为深化代表行动的动力源泉,增强工作整体实效。
武汉把促进代表工作能力与代表大学习大培训、健全代表工作机制一体推进,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分散+集中”“线上+线下”方式,培训代表390余人次,实现代表初任培训全覆盖;完善考核激励机制,规范代表履职档案,坚持代表回选举单位(选区)述职评议制度,增强代表责任意识。神农架林区人大开展代表履职封闭式培训,分2批次组织80余人次开展集中交流学习,不断拓宽代表视野、提高履职能力。
襄阳在激发代表履职上下功夫,枣阳市制定了以“亮标准,比能力;亮职责,比担当;亮承诺,比服务;亮业绩,比作为”的“四亮四比”活动清单,引导激励人大代表创先争优、先锋引领;老河口市人大探索以代表“参谋决策、参加建设、参与管理、评价效果”为特征的“三参一评”工作机制,增强代表履职成就感。
咸宁赤壁市人大加强代表服务管理,建立《赤壁市人大代表履职档案管理制度》等机制,不断优化代表履职考评,调动代表履职积极性。
不造好看的“盆景”,而是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和经验,这是代表行动在基层实践创新从一开始就十分明确而坚定的目标。
目前,全省共建成6320个代表小组、7010个代表联络站,迫切需要从制度层面进行规范和引导。
怎样搭建更能汇聚群众意见、方便群众协商的平台,怎样确立更能吸引、激励群众参与的载体,怎样建立完善多类主体合作、多方资源融合的长效机制?
植根荆楚大地的鲜活实践,近日,《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的指导意见》正式印发,以制度形式加强和改进代表履职平台,进一步建好管好用好代表联络站,优化布局、完善机制、提升功能、依法运行,服务保障代表依法履职,畅通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代表意见建议收集办理全链条,让群众“心声”有“回声”
代表行动的效果,要体现在建立倾听人民群众意见建议的长效机制,推动代表意见建议“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
人大代表只有密切联系群众,才能充分了解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诉求,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有效发挥代表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反映群众诉求、解决民生难题中的积极作用。
全省各级人大积极探索、创新实践,建优人大吸纳民意直通平台,拓宽代表联系群众沟通渠道,健全人大处理代表建议融通制度,完善国家机关回应民声联通网络,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鄂州市人大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通过小区“庭院会”、农家“板凳会”、“稻田乡音”等活动,收集和推动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和意见建议;打造“代表专线”升级版,324名市人大代表上线,接听市民电话3500余通,该做法入选全国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工作案例。
黄冈市人大搭建“代表履职服务平台”,建立代表联系群众(选民)、意见收集上传、分级分类处理、部门反馈和整体民意归集分析的数字化处理系统,实现联系、反馈、处理、评价的闭环式管理。
宜昌市人大依托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大代表邓兰舟驾驶的城乡小巴车开通“民主早班车”,打造收集民情民意的流动信箱,调动这趟车沿线的43名省、市、自治县、乡四级人大代表参与,“带货车厢”变成“民主车厢”,这条线路也成了民意表达之路。
改革创新的最大活力蕴藏在基层和群众中间。如何打造更多具有“烟火气”的“民意直通车”?如何建立代表意见建议收集办理长效机制,让代表履职常态化?
省人大常委会以“民主早班车”等为典型案例进行研究,探索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形式——
“民主早班车”提供了一种经验,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实践形式多种多样,没有固定样板,越是接地气的、生动的,就越是群众乐于接受的,就越能够广泛推广。最重要的是,要探索建立民情民意定期收集、整理、分析、反映、办理、评价全链条闭环机制,提升人民群众意见处理反馈的实际效能。
进一步强化代表建议提出与督办,把为基层和群众办实事作为检验代表行动实效的重要标准。
孝感市人大制定实施关于进一步提高人大代表建议质量的意见,编写《代表建议年度指南》,为代表提出议案建议提供指引;建立分级审核机制,实行议案建议内容县级人大初审、市人大常委会代工委复审、市人大专(工)委会审的“三审”机制,确保建议内容高质量。
恩施州完善代表行动“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交办建议—督办建议—反馈结果”闭环管理机制,继续夯实“三张清单”管理制度,即人大代表之家、人大代表联络站将人代会期间代表提交的议案建议、票决的民生实事项目,代表行动收集的建议列出“代表建议清单、交办清单、办理效果清单”进行公示,做到“挂图作战”,全过程管理。
十堰市人大通过建立健全社情民意收集机制、代表建议办理机制等,对代表行动实行全过程跟踪管理,以制度推动代表下基层、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
办好一项重点督办建议、解决一个方面问题、促进一个领域工作。
深入总结全省各地代表行动实践经验,《关于完善“双联系”机制 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湖北实践》调研报告中提出,要丰富和拓展联系的方式方法,及时总结代表探索的好做法,完善代表意见建议办理工作机制,完善民意处理闭环机制,探索建立代表意见建议评价和激励机制等。截至目前,全省共收集意见建议26175件,办理完成21265件。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全省各级人大不断以新的实践创新、机制创新回答社会发展提出的新课题,以饱满的热情和干劲“试”起来、干起来,让代表行动成为荆楚大地上极具活力的基层实践。
政贵有恒,治须有常。
省人大常委会将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不断增强创新的自觉性,以制度体系建设确保代表行动的正确方向,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指导探索建立一批民主实践载体,激发各级人大代表履职担当,推动全省代表行动行稳致远,不断实现更高阶段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