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青山区“青亲小屋”情暖户外工作者

青山区首个“青亲小屋”投用后,举办户外工作者服务市集,为户外工作者提供多样化的服务。(青山区委组织部供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余瑾毅 通讯员 邓链岳 陈锦

11月10日,武汉气温骤降。三两名外卖员走进和平大道印象城楼下一个集装箱小屋,喝几口热水,稍事休息,又奔赴下一站。

这里是武汉市青山区首家专为户外工作者打造的24小时户外工作者驿站——“青亲小屋”。100平方米的小屋内,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能喝水、累能歇脚,成为快递员、外卖员、环卫工、网约车司机等人群的温暖小家。

近期,青山区聚焦户外工作者需求,规划建设60个“青亲小屋”,提供基本保障和关爱服务。

各界“添砖加瓦”筑起温暖港湾

印象城商圈,每日高峰期外卖员多达80多位,“青亲小屋”招牌醒目。

“欢迎进来看看。”值守在此的下沉党员招呼着路过的户外工作者和路人。

驿站白天有下沉党员、志愿者值守,夜晚户外工作者凭提前录入的指纹刷门禁进入。走进驿站,空调、饮水机、微波炉、医药箱、雨伞、充电器等设施一应俱全。

“这里的一切都是‘众筹’的。”负责维护小屋的光明社区书记颜伟介绍,在青山区委组织部指导下,印象城利用循环集市建起小屋,并提供冰箱等设施;中国电信为小屋装上摄像头;便利店送来水和泡面,附近的企业共同为小屋添砖加瓦。

11月8日,在南苑社区“青亲小屋”内,几位快递员正在看电影《哪吒》,液晶大屏让他们感觉“像在电影院”。南苑社区书记喻振杰说,社区尽力为户外工作者提供更温馨的环境。小屋设有自动按摩椅,供他们解乏;担心他们风里来雨里去,湿了头发,还贴心准备了吹风机。

“青亲小屋”让户外工作者在青山“不见外”。在红坊里从事配送的王伟锋来自河南。他说,以前等单时只有长条凳凑合着坐,如今在小屋有休闲椅,还能读书看报,冬暖夏凉,小屋解决了实际问题,在青山找到了家的感觉。

“服务菜单”为户外工作者纾难解困

“能不能定期安排律师”“多组织一些活动,比如手机贴膜,血压血糖测量之类的”“安排个相亲角吧”……在印象城“青亲小屋”的心愿墙上,户外工作者的需求令颜伟感到具体、迫切。

心愿墙就是“任务清单”。在青山区委组织部的统筹下,职能部门、爱心企业相继接单。

每周四,由区司法局指派的一名律师在小屋接待各类咨询;在印象城举办的公益市集上,中国电信专为户外工作者义务维修手机、贴膜;区总工会送上骑行的手套、护膝;辖区医院定期义诊、免费中医推拿……

据悉,青山区在10个示范驿站制定年度服务“个性菜单”,涵盖210个服务项目,将政策、人才、技术等资源要素配置到服务项目中。通过常态化落实关爱、生活、政务、法律、党员、文体、人才、健康、就业、群团十项“共性菜单”,为户外工作者提供工作、生活“双保障”。如今,“青亲小屋”服务已涵盖职业培训、帮困解难、权益维护等。

“青骑兵”用热心回馈爱心

日前,王伟锋在送货途中,看到一位老人在路口东张西望,上前询问,老人说要回家,却说不出地址。细心的王伟锋发现老人脖子上挂着一卡片,上面写着家人联系方式。在王伟锋的帮助下,老人的子女很快赶到。

“只要碰到,都会帮一把。社会给我们关爱,我们也要回报社会。”王伟锋说。

在印象城“青亲小屋”心愿墙上,一名快递员写道:可以把走失儿童信息贴在这里,我们每天到处跑,可以出份力。

在青山区,由户外工作者组成的志愿者队伍“青骑兵”小分队日常“随手拍”“顺手做”,帮助社区解决环境脏乱、杂物堆积、垃圾暴露等问题。“青亲小屋”激励着更多户外工作者参与基层治理。

未来,青山区将持续拓点成面,发动社会组织、联合下沉单位,共享服务资源,提供更多个性化的服务保障,把“青亲小屋·户外工作者驿站”建起来、转起来、用起来,让广大户外工作者敢进、能进、愿进,真正成为他们可信赖的“温馨之家”。

--> 2023-11-23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52913.html 1 青山区“青亲小屋”情暖户外工作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