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钰杨 通讯员 高峰 李佳
河湖库堰,是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小而多的“神经末梢”。
作为湖北版图最大的县,随县地处桐柏山南麓、大别山西端、大洪山东北部,境内有府澴河、漳水、㵐水、漂水、浪河等多条河流。
然而,“三山护随、百川出境”的特殊地貌,加上少雨长旱、雨大致洪的气候特点,看得见水却用不上水,水资源时空分配不均,一直是困扰随县的难题。
上世纪50年代开始,封江水库、吴山水库、大洪山水库等一大批水利工程陆续建成,基本保障了农业灌溉和生活用水需求。
如今,放眼370座水库、1800公里河道,相似的气候环境下,难点、痛点、堵点各不相同,如何从问题中找到发力点、突破点、增长点?
眼下,“旱包子”随县瞄准“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目标,以防汛抗旱、水利灌溉为根基,统筹规划产业发展、生态保护、人居环境,以系统性视角探索小流域综合治理。
近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随县澴潭镇、洪山镇、柳林镇等地进行探访。
澴潭镇高家冲——
油茶山上保住一渠活水
11月10日,随县澴潭油茶文化节热闹举办,乡亲们骑着摩托赶到龚家湾村高家冲,一睹冬日里漫山遍野绽放的白色花朵——油茶花。
丛丛整齐的油茶树间,一条条水泥沟渠从山顶延伸至山下,呈网状连接起整片山头。
“这批油茶树能熬过旱情,全靠这片‘保水长城’。”随州市岳雄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杰说。
2015年,岳雄丰生态农业公司在此流转1.2万多亩荒山,发展油茶种植。
油茶是木本油料作物,头年种树,8至10年进入丰产期,丰产期可长达百年。
然而赶上连续3年干旱,丘陵地形本就难以保水,首批种下的油茶果实小、挂果率低。
水的问题不解决,油茶树难以存活,多年辛苦就要白费。
然而,牵着管子满山转的普通灌溉方式,不仅难给油茶树“解渴”,还将泥沙冲到山下,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污染下游水域。
如何用好每一滴水,兼顾油茶灌溉和水土保持?
2020年,随县申请中央水利发展资金950万元,通过坡面水系改造、建设水土保持林、封育治理等方式,对31.16平方公里的高家冲小流域分三期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坡改梯增加保水能力,踏步式排水沟既方便农作又快速集水,灌溉管道埋在土里可通过取水口精准用水。”走在交错纵横的沟渠中,随县水土保持监督站站长徐柯介绍,这套系统不仅留住了田里的水,流走的水相较以前也更洁净。雨水汇入山下堰塘水库后,可在天旱时通过水泵抽到高处蓄水池,再次灌溉利用。
万亩油茶保住了,高家冲小流域生态环境也向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土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拦蓄能力提升,每年增加保土量2.4万吨、保水量59.42万立方米。同时,通过封禁治理措施,林草覆盖率大大提高,水源得到涵养。今年1月,随县高家冲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被评为“省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山青水净,带动民富村强。2022年,油茶基地产青果900吨,年产值约360万元,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300个以上,村民可通过除草、施肥和油茶管护获得报酬。
登上山顶的观光平台,山水林田的生态美景尽收眼底。胡杰说,该公司正着手开发农旅融合项目,打造水美乡村。
洪山镇琵琶湖——
旅游红利“让路”一库清水
初冬清晨,位于随县洪山镇的大洪山水库大坝边层林尽染,水面碧蓝,烟波浩渺处隐约可见小岛点缀其间。
水域面积1.1万亩、林地面积4000亩,岛屿近百座,保留有华中地区唯一的火山喷发遗址,环湖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一年有近20万游客流连于此,人们更愿意叫它的另一个名字:琵琶湖水利风景区。
而鲜有人知,大洪山水库也是城镇水源地,国家级“细鳞斜颌鲴”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当游客为美景接踵而至,如何守好一库清水?
“现在水质一直稳定在二类。”琵琶湖水利风景区办公室主任吴文介绍,2002年起,随县水利部门展开对大洪山水库的整险加固工程,同时将岸线环境保护整治纳入工程范围。2018年以来,大洪山水库严格实施湖面禁捕和禁网,并由专人负责对库区水面及周边环境进行巡查。
9月中旬,水库工作人员刘千应巡查时发现两人在高尖村附近偷鱼,立即现场制止,并交接给综合执法部门进一步处置。
从水面到岸线,水污染源排查是水库巡查的另一重点。
岸边一处向外伸出的半岛上,一座白色的小楼旁满是花草。不远处,如同积木般堆叠的集装箱露营地色彩鲜艳,分外亮眼。
这是琵琶湖畔的两处网红民宿——“水无声”和“半岛铁盒”。因为喜爱湖光山色,陈晓红和涂志慧两位主理人特意选址于此。
而共同保护一库清水,也是他们及周边旅游新业态业主的共识。
该水库运维中心副主任邹本军介绍,为了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铺设管道的民宿会将污水处理后接入市政管网排放,而露营地等则将垃圾废水统一集中,通过转运车运至洪山镇后进行处理。
今年以来,随县县委、县政府成立专班,启动大洪山水库(琵琶湖景区)专项综合整治,直面过去大洪山水库监管中存在的各类问题,系统性制定解决方案。
“守牢生态红线,因地制宜建设水利风景区,整体提档升级正在规划中。”随县水利和湖泊局党组成员崔力说。
柳林镇浪河——
齐心共建扮靓一湾河水
一条小河穿城过,旱时能见底,水涨到被窝。
这句顺口溜,是柳林镇居民们过去对浪河的描述。
2021年8月12日,柳林镇遭遇极端强降水,三面环山的地形使河水瞬间暴涨,洪涝成灾,小镇遭受重创。
灾害过后,面对一条平日只有细流,遇雨却承担巨大行洪压力的河流,如何让河道治理兼顾汛期与日常?
把防洪安全摆在首位。为此,柳林镇投资5986万元,对3.9公里的浪河、太平河河道进行扩宽治理,按照“能宽则宽、能疏则疏”的原则,最大限度扩大行洪断面。
按照每增加一条支流分别扩宽若干米的原则,原浪河河底由8至12米,扩宽到18至28米,河湾缓冲区扩宽为52米,最大过峰流量由原来的45立方米/秒提升到120立方米/秒。
同时,除险加固小二型水库5个,修复河堤91处,浆砌石块12450立方米,河道清淤85处,堰塘、垱坝、桥涵、泵站……相关水利设施点位均定期排查。
如今,人居环境与水相亲。傍晚时分,沿着休闲步道走在浪河边,亲水平台上居民或三两围坐,或健身娱乐。30多个共享式“一米菜园”分散在河边住户的家门口,远远望去,瓜菜长势甚是喜人。
“平日里是公共休闲区域,汛期则是行洪断面,可减轻河道行洪压力。”柳林镇党委副书记万福军指向河道两侧的墙体,“河道不同段点的建造材料也不同,水流缓、面积大的区域就会选用植生砖,水位低时墙上便生出绿色植被,从而美化环境。”
环境美,人心齐,产业兴。依托境内水库资源优势,柳林镇通过恢复耕地、扩大灌溉面积,延伸供水链条,发展香菇、林果种植产业。团结村香菇种植基地年种植春栽袋料香菇菌棒达10万棒,产值可达60万元,为村集体一年带来10万元纯收益。双利村种植八月瓜200余亩,每亩产果3000至4000斤,总产值达百万元以上,年纯收入可达60万元。
今年3月,柳林镇举办首届樱花文化旅游节,吸引游客数万人,周边餐饮、特色农副产品销售额超2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