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在古代是七星如斗的诗意夜空,在当今是从“天边”到“身边”的卫星导航体系,是已实现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为全球23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5亿用户提供定位、导航与授时服务的高新基础设施。
推动北斗进入国际标准体系,是北斗国际化的基础支撑。交通运输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松波介绍了一系列进展:北斗国际搜救服务成为继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后第二个获得国际组织认可的全球服务;北斗成为全球第三个通过国际海事组织认可的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系统纳入国际民航组织标准,成为全球民航通用的卫星导航系统。
优势被全世界认可
“北斗优势已被全世界认可。”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说,北斗系统是全球唯一集通信、导航、遥感及搜救功能于一体的导航系统。他介绍说,随着北斗系统持续的规模化应用,越来越多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可能,北斗规模应用及产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从解决有无,到后发追赶,至不断超越……海内外业界如此看待中国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北斗三号三代系统技术与功能迭代升级的“三级跳”。
“定位更快、更准、成功率更高,我们要把北斗优势带向全球。”高德地图首席定位专家方兴用一组数据勾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特长。他认为,北斗系统在芯片支持率、信号强度、定位跟踪卫星数量、定位贡献率等多项指标上已赶上甚至超越了GPS系统,达到世界一流水准。
“北斗为全世界人民带来了福利,它是属于世界的卫星导航系统。”阿拉伯天文学和空间科学联盟秘书长阿瓦尼·莫·萨利赫·卡萨瓦内说,北斗导航系统和全球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实现了兼容性和互操作性,兼顾当今导航定位和授时技术的发展趋势,还为更加灵活、稳固、富有弹性的卫星技术奠定了基础。
惠及海内外民众
车道级导航、定位精度达到1厘米的无人驾驶智能清扫机、库坝毫米级位移形变监测、对两侧150米范围内进行燃气泄漏瞬时检测……北斗导航系统在交通运输、公共安全、救灾减灾、农林牧渔等各行各业以及大众消费、民生服务等领域应用的新场景引人注目。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标志着北斗系统进入全球化发展新阶段。如今,北斗从“天边”来到“身边”,赋能衣食住行、千行百业,并且将一个个基于北斗的应用场景不断向海外复制、推广。
在科威特,北斗系统辅助建造了300米高的科威特国家银行总部大楼,保证了纵向垂直的精度;在阿联酋,建造铁路的过程中,将北斗系统和物联网技术用于工程设备监测、物料和人员管理;在莫桑比克,植保无人机利用北斗系统获取定位信息,准确按照设定的路径喷洒农药,极大提高了水稻种植的作业效率;在沙特阿拉伯,北斗应用于测量测绘地理信息的采集、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沙漠人员车辆定位等领域;在塔吉克斯坦,萨雷兹湖大坝管理人员利用北斗系统进行大坝变形监测,精度达到毫米级,保证了大坝安全和当地人民生命安全;在黎巴嫩,北斗高精度技术运用到贝鲁特港口码头的施工测量;在布基纳法索,医院建设项目将北斗高精度技术运用到测绘中,6天就完成了施工测量,缩短一半以上的建造时间;在突尼斯,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立了首个海外中心中阿北斗中心……
据了解,作为联合国认可的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之一,北斗系统已服务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基于北斗的土地确权、精准农业、智慧港口等产品,已在东盟地区、南亚、西亚、东欧、非洲等地成功应用,服务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