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马文俊
文明,是闪亮的城市名片,也是最美的人文底色。
地处长江左岸,武汉市江岸区是城市近代化的起点之一,历史画卷斑斓夺目,城市文脉绵延璀璨。
近年来,该区发挥独特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以文明之光引领城区发展新风尚,带动108万江岸居民看见“光”、追随“光”、成为“光”,点燃高质量建设“汉口之心”的文明引擎。
“高大上”牵手烟火气
“大江金岸”火出圈
看艺术展、逛美学市集……今年“十一”假期,2023金岸文化生活节在黎黄陂路上爆火,在江岸区的精心营造下,艺术美与烟火气于此和谐共生。
“小时候,我们都住在黄石路,德发副食门口下棋的爹爹,每天都要露几手……”舞台上,汉腔汉调的民谣吟唱着数不尽的乡愁;舞台下,老街坊和新游客在文艺摊位前,体验“汉口之心”的动人之处。
“虽然我在这里长大,但每次回来都有惊喜,家门口这几年变得越来越‘有味’。”旅居江浙的何女士说,此次生活节既融合了江岸的历史文化,又非常符合现代人的生活和精神需求,“过早的铺子前有美术展,理发店边是咖啡馆,这很江岸!”
近年来,通过不断盘活区内文创、商旅、消费等优势资源,江岸区不仅吸引来一波又一波的游客,还凭借这份“品牌”优势,有效链接起居民对城市文化的情感共鸣。
“双节”假期,黎黄陂路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客流约90万人次,同比增长500%;吉庆街及文博场馆客流约60万人次,同比增长90%……“大江金岸”再度火出圈。
“历史感”融入新生活
地铁站里都是文化味
墙上是同兴里、延庆里等老里分的美景,身边是江岸百年街巷的旧照片。11月5日,武汉地铁三阳路站,换乘区俨然一座微缩版的“老汉口”博物馆,吸引不少乘客沉浸式体验文化“穿越”之旅。
自9月底“老汉口·新江岸”武汉·江岸文明空间在三阳路站启幕,这场文化盛宴便引得无数居民、游客前来打卡。
“很多人每天赶着上下班,对武汉的历史并不熟悉,这个空间正好给了他们了解的机会。”武汉城市史研究专家王汗吾说,江岸对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充分,老里分、老建筑流淌着跨越时间的温度,滋养着城市的“根”与“魂”。
在王汗吾身边,驻足观展的乘客不在少数,他们或凝神观赏老汉口建筑插画,或是在扶梯上纵览当下长江左岸的繁华……
“地铁站每月200万的换乘客流中,我们看到越来越多人在展区前停下了脚步,认真感受江岸的历史传承。”江岸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只有在生活的细节中播撒文明的种子,才能涌现出更多的江岸“追光人”。
“共同体”刷新高颜值
每4个江岸人就有1名志愿者
处处流淌的文明之光,既折射出江岸的人文魅力,也让无数“追光人”凝聚为追寻美好生活的共同体。
“20多岁时我来到武汉,在江岸一住就是50多年,这里就是我的家。”十多年来,“筷子婆婆”刘翠兰每天义务清理楼道,为街坊邻居协调解决小纠纷、大问题。“家门口的事,能管的我就都管起来!”
如此尽心的志愿服务,每天都在江岸的街头巷尾发生着。
平均年龄67岁的“吉庆大妈”自发结伴,提醒摊主规范经营、劝导不文明行为,刚刚获评“湖北省最美社区志愿者”,全省仅2个;
“CityWalk”城市文化与历史建筑导览青年志愿者团队带领了6000余名市民、游客走过江岸街头,与他们分享老汉口的传奇;
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为龙头、13支专业志愿服务队伍为支撑、17支街道志愿服务分队为枢纽、各社区志愿服务小队为基础,该区已构建起“1+13+17+N”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体系。
一个个亮眼的“文明品牌”引领下,文明新实践蔚然成风。截至目前,江岸区共有1183个注册志愿服务团体、近25万名注册志愿者,每4个江岸人就有1名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