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金济
走向“一带一路”,湖北企业如何克服新的困难和挑战?
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湖北下一步如何进一步发力?
政府部门相关负责人、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齐聚一堂,为再续“荆彩”展开思想碰撞、建言献策。
同心共济,奔赴更加美好的“诗与远方”
“葛洲坝水泥哈萨克斯坦项目已投产运营,参股的乌兹别克斯坦水泥项目成功点火,中亚、东南亚、非洲等地项目持续跟进,企业海外知名度更响亮了。”中国能建葛洲坝水泥公司副总经理周善俭对未来合作共赢充满信心。
格林美集团副总经理张坤博士表示,目前,格林美印尼青美邦项目一期工程已建成投产,二期工程处于全面建设阶段,格林美与印尼的“双向奔赴”越来越精彩。
作为服务型企业,卓尔智联致力于通过技术驱动引领企业国际化发展。2017年起,卓尔智联就开始在新加坡开展国际化总部建设,逐渐形成内外贸双轮驱动发展。卓尔智联新加坡董事长余伟认为,随着国际环境越来越复杂,供应链越来越短、越来越区域化,需要数字技术来打破壁垒。
回顾十年成绩单,中交二航局党委副书记张文胜说,“桥品牌”是二航局闪耀“一带一路”的名片,“科技创新”是深耕“一带一路”的关键法宝,“同心共济”是扎根“一带一路”的朴素根基。
中铁大桥局孟加拉国帕德玛大桥项目部经理沈涛介绍,中铁大桥局将坚持“稳中求进,努力作为”的原则,坚持海外“桥梁+”多元发展,坚定不移“走出去”。
中铁十一局海外工程事业部党委副书记周冬军表示,中铁十一局以深耕亚洲和非洲市场、培育滚动核心国别市场、稳妥拓展新国别的“2+2+N”为整体发展方针,确保海外布局的基本面和经营深度。
“当前,中建三局海外项目遍布27个国家和地区。”中建三局基建投公司副总经理、海外事业部党总支书记、总经理李鹏介绍,中建三局在“走出去”的同时,还带动湖北工业产品、技术及服务产业链整体出海,累计带动5000余名湖北籍劳务“走出去”。
作为省属建筑企业,联投湖北工建是湖北最早一批“走出去”的中国企业,49年来参与了28个国家百余项海外项目建设。联投湖北工建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徐洪介绍,随着专业施工能力不断加强,联投湖北工建不断融入属地发展,积极开拓当地市场,打造多元业务。
借智借力,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在湖北省“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秦尊文看来,要让“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像“中国速度”一样,在全球发挥更大影响力,湖北建造业需要建立“生态圈”思维。政府部门应该加强指导,鼓励“先走出去的”企业带动“后走出去的”企业,鼓励走出去的“湖北建造”带动“湖北制造”走出去,推动湖北产品、湖北标准更多融入世界,成为世界标准重要的参与者、制定者。
武汉,位于长江之中,是长江经济带重要枢纽城市。“武汉完全有能力成为‘一带一路’倡议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接的核心枢纽区。”秦尊文表示。
针对企业普遍反映“走出去”对域外国家投资环境不清晰的难题,武汉理工大学跨文化交流与“一带一路”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孟加拉籍教授加力布呼吁由高校、媒体等合作成立湖北“一带一路”特色智库,依托相关领域教授和数万名在汉海外留学生,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决策咨询。
“地方媒体在国际传播中大有可为。”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公室主任徐明华指出,地方媒体可以做好中国国际传播的“排头兵”,以贴近基层的方式将国家政策方针与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挖掘具有高度情感共鸣价值的故事;可以做好中国国际传播的“炊事员”,充分调动外交资源,如留学生、外国大V等,为国际传播创造便利条件;可以做好企业出海的“排雷者”,给予正向引导。
保驾护航,期待湖北企业百花齐放
“湖北建造”品牌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得到广泛认可。
“要让走出去的建筑企业,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省建筑事业发展中心综合处副处长陈兆曦表示,将加大力度协调落实支持企业走出去的财税、金融等支持政策;积极推进省建筑业“一带一路”信息平台建设,为省内企业沟通交流提供便利条件。目前省住建厅正策划在全球优势区域设立服务站点,加强协调服务企业走出去。
“巩固我省在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的竞争优势,也要拓展新兴领域商机。”省商务厅外经处副处长屈克明表示,将抢抓全球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机遇,推动工程企业在绿色、数字相关新基建领域加快布局。同时积极探索湖北参与“丝路电商”国际合作路径,谋划举办“丝路电商”伙伴国商品网购节;持续开展“千企百展出海”拓市场,支持头部外贸企业做强外贸供应链。
迈入共建“一带一路”新阶段,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渴望加入共建“一带一路”浪潮。
省贸促会秘书长于加珠表示,省贸促会将继续用好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出口信用保险资金、多双边自贸协定关税优惠、跨境金融等政策,推动更多技术、标准、品牌、管理等服务贸易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同时,利用中国贸促会(湖北)摩擦预警中心、国际商事纠纷调解中心、湖北国际贸易仲裁委员会等机制机构,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全链条、公益性商事法律服务。
省发改委参会人员表示,将认真研究谋划服务和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具体措施,推动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人文交流“心相通”齐头并进,引领中部地区开放,串联沿海沿边开放。建好用好各类开放平台和载体,优化服务供给,加强风险防控,引导企业协同“走出去”,更好对接融入共建“一带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