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报评论员 艾丹
离“双11”还有几天,各大电商、抖音等平台早已开始了又一轮火热促销。面对各种“买立省”“全年抄底”营销手段,不少人表示“渐渐免疫”“还是根据需要来”。
消费事关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当前,世界经济增长趋缓态势明显,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国内需求不足制约明显,一些结构性问题还比较突出,巩固经济回升基础,需要继续着力恢复和扩大消费,充分释放内需潜力。
消费升级是大趋势,扩大消费是大课题。但具体而言,仍有一些误区需要厘清。比如,有观点认为,全面促进消费,加快消费提质升级,就是让大家把荷包里的钱多掏一点出来。消费升级的内涵是很丰富的,包括消费质量、品质、服务、场景的提升等方方面面,不能简单地与“鼓励买多、买贵”画等号。这里的“升级”,既是指质量上有保障、服务上有提升、形态上有创新,又指供给上切中民生、供需上对接精准,最终都是为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从现实情况看,消费升级、扩大消费的过程,本身也是涵养成熟理性消费观的过程。
比如,按需购买,量入为出,不被漫天营销裹挟,不盲目跟风。电商“双11”走过十多年历程,在这个过程中创造了一个个销售神话,也让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被一次次点燃。与此同时,消费者也在成长、在提高,当“吃透”这些营销手段之后,也变得越来越成熟冷静。就像有网友说:消费会让你的生活变好,但消费主义可能会让你的生活变得更糟。
比如,年轻人“反向消费”。年轻群体是网络消费的主力,也是消费市场重要的风向标。“反向消费”是指年轻群体中有些人渐渐放下过度消费欲望,从追求大牌,为情绪买单,转向追求实用,注重性价比,简单说就是“花更少的钱获得更适合的物品”。一些折扣、拼购平台正成为年轻人的新宠。这种经济适用的消费方式,并不是所谓“消费降级”,相反,从消费的适配性角度而言,恰恰是消费观念升级。
7月2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今年以来“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强调“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通过终端需求带动有效供给,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很多是围绕惠民生展开的,突出体现大众化、普惠性,比如完善养老、健康、文娱等方面的供给。
深刻领会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意旨,就能意识到,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除了扩大居民收入让人们“有钱花”之外,还要增强有效供给,让人们“愿意花”“花得值”“花对地方”,为居民消费长期平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