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04日

故乡是母亲的口音、儿时的口味

——熊召政长江讲坛分享《家住长江边》创作心得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晶 通讯员 谢宁

“故乡与异乡,是任何一位游子都不能回避的问题。一个又一个的异乡,我都把它认作故乡,但我从不会把故乡认作异乡。”著名作家、文史学家熊召政散文集《家住长江边》近日出版,10月28日,熊召政走上湖北省图书馆长江讲坛,与读者分享40载文学生涯中的家乡记忆,和古稀之年仰望星空的生命感悟。

书名来自一首歌

“《家住长江边》的书名来自我写的一首歌词。”2007年盛夏,熊召政的母亲去世,他回老家奔丧。当年11月,第八届中国艺术节将在武汉举行,而开幕式演出的主题歌还在创作之中。开幕式的总策划找到熊召政,希望他来创作主题歌的歌词。

守孝7天回到武汉,熊召政与策划人见面沟通。“不要空洞地赞美长江,长江与老百姓,应该是母亲与儿女的关系。”熊召政说,“我回到家里,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写下了开头四句:家住长江边,一天又一天;家住长江边,一年又一年;父亲手中的橹啊,摇起了太阳红;母亲手中的篮啊,采下了月儿弯。那一刻长江母亲的形象就是我刚刚离世母亲的影子。”

“故乡是什么?是母亲的口音,是你儿时的口味,是和你一起长大的小伙伴,是和爱人一起从年轻变老。”

《家住长江边》书中收录了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熊召政为荆楚大地而写的散文60篇。该书分为《我自故乡来》《猿啸中的乡愁》《武汉王者归来》《湖北赋与记》《荆楚文化演讲录》五辑,有描写荆山楚水的隽永美文,有探讨地域文化的趣味小品,也有纵横古今的文化演讲录。

以文字歌咏长江的熊召政如何认知长江?与读者现场交流时,熊召政用5个词概括自己对长江的认识:博大、丰富、灿烂、和谐、未来。“故乡与异乡,是任何一位游子都不能回避的问题。一个又一个的异乡,我都把它认作故乡,但我从不会把故乡认作异乡。生活在长江流域的人们,应该永远铭记,正是这一条大河,培植了我们无比宽阔的家国情怀。”

从“楚狂人”到“我见青山”

数十年间,从三江源到崇明岛,“我走过了万里长江。”熊召政说,他曾取回一捧长江入海口的沙子,“这些沙砾可能来自喜马拉雅,可能来自峨眉山,也可能来自清江,你分不清它们,它们汇聚在一起。金沙江、荆江、扬子江,都是长江的别称,每一段都有独特的风光,却头也不回地奔向大海。汇入太平洋之后,长江的名称也消失了,但长江加入到更广阔的水域中,参与到更庞大的循环里。长江就是这样,不留念过去,总是满怀希望地奔向未来。”

“年轻时,我很喜欢李白的那句‘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并以‘楚狂人’自居。”熊召政说,随着岁月增长,现在更喜欢辛弃疾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辛弃疾行旅江南写下的诗句,最为恰当地表现了人与自然的相亲相悦。“每次我回到故乡,面对绵延起伏的峰峦沟壑,心中便生出无尽的眷念。我们可以偏爱某一座山,但不能因此而轻侮别的山脉。学会欣赏、学会共生、学会包容,这也是家住长江边的感悟。”

--> 2023-11-04 ——熊召政长江讲坛分享《家住长江边》创作心得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50101.html 1 故乡是母亲的口音、儿时的口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