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03日

草香氤氲,扬江城中医气韵

10月24日,武汉市中医医院院长张瑶(右二),省政府研究室二级巡视员孙军(右一)做客湖北日报5G演播室,参加“建功先行区 健康新作为”访谈。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朱熙勇 摄)

扫码看视频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菁华 通讯员 张姝 周瞾


“黑芝麻、白扁豆、紫苏、黄连与青蒿……”一首稚嫩童音的《本草歌》娓娓道来,诉说着“岐黄有术,本草无疆”的故事。10月21日,首届“世界传统医药日暨2023年武汉市中医药文化宣传周活动”启动,汉派彭银亭中药炮制技艺、张介安中医儿科诊疗技术、汉派骨伤诊疗技术等传统中医药项目汇集于此,这是武汉市中医医院为打响“汉派”中医药文化品牌,为中医药振兴发展厚植文化土壤而开启的新篇章。

始建于1955年的武汉市中医医院,其前身为1910年在汉口黎黄陂路创办的万国医院,是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最早建设的中医综合性医疗机构。在逾百年的岁月变迁中,医院积淀了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中医药动力。10月24日,做客湖北日报5G演播室,武汉市中医医院院长张瑶坚定地说:“要让中医氛围浓起来,草药香味飘出来,中医内涵强起来。”

在中医药非遗传承路上奋力前行

中医在我国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看中医、吃中药”是许多患者就医的重要选择。走进中医院,古色古香的中医药氛围扑面而来,中医传统疗法、中药特色制剂、传承带教工作室陈列其中。

“中医院就要凸显‘中’的特色,把准建院方向,做足‘中’文章。”张瑶掷地有声。在传承的路上,中医人、中医药和中医技术,一个也不能掉队——深耕中医技术,将优势病种与疗效相结合;中医氛围无处不在,中医元素参与治疗全过程;坚持“中医理念”,发掘新时代背景下中医传承新思路。

武汉市中医医院从建院初期以章真如、张介安、张家声、徐升阳为代表的一批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初代传承至今,已先后开展七批国家级、三批省市级以及三批院级师承工作,形成以医、药双星为先导,以国家级师承导师、省市级名医大师和知名专家为保障,以优势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业务骨干为基础的学术传承体系。目前,已创建24个名医传承工作室,确保中医名师在医院起到传帮带作用,助推专科持续发展。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让中医药“文化瑰宝”焕发光彩。中医药的传承,应当是对中医学的理论观念、辩证思维、独特技艺、方药加工、中医药知识等内容的活态传承。2021年,武汉市中医医院的“汉派彭银亭中药炮制技艺”历经层层遴选,成功入选国家级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全省首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药炮制技术。

“今年4月,张伯礼院士到医院来坐诊,特别提出要重视‘汉派中医’的传承和发扬,这也是我们今后发展的重点目标。”张瑶笃定地说。

打造中医药强市发展新引擎

创新是浸润在医学骨子里的因子,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不仅要守正,更要依靠创新推动。

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和沉淀,武汉市中医医院在传承老一辈中医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已形成了集名科、名医、名药、名术于一体的特色“汉派”品牌。

“武汉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武汉市中医医院在打响‘汉派’中医药文化品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等方面持续发力。”张瑶自豪地说,医院推出“汉派膏方”“汉派骨伤”“汉派炮制”等品牌,为推动武汉中医药强市建设打造发展新引擎。

现代中医医院的高质量发展,需坚持中西医协同发展,各取所长,融合创新。“冬病夏治”敷贴使用的黑膏药,经过工艺改良,获得两项国家专利。在武汉市中医医院的妇科诊室,不仅能看到房氏十三针、排卵抖罐等有效中医治疗手法,也能看到西医常用的诊疗手段,“内科介入化、外科微创化”精准医疗,在医院随处可见。2022年,武汉市中医医院创先推出的“中医版胸痛中心”,将中医元素融入胸痛病人的院前、院中及后期康复全流程,获得武汉市卫健委重大项目支持。

近年来,医院实施“中药制剂唤醒工程”,深入推进中药制剂研发,推进技术成果转化。遵古创新,将传统制剂、炮制工艺与现代化技术相结合,以名老中医的经方、验方为基础,自主研发出麻甘止咳合剂、消食合剂、消石利胆丸、润肺益肾饮等一批优质中药制剂。

目前,全院使用的中药制剂达百余种,其中,省药监局批准的文号制剂有40种。

将优质中医服务送到百姓身边

2023年是医院开办的第44届膏方节、第28届冬病夏治节,不仅为保障百姓健康作出贡献,更是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潮流,走进百姓生活。

“讲好‘汉派’中医药故事,标准化、规范化推动中医药技术,营造全社会‘爱中医、信中医、用中医’的浓厚氛围,才能提升居民中医药健康素养,真正推动中医药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张瑶觉得这是她肩上的责任。

对内,医院纵向提升服务水平,优化门诊服务,拓展专家资源,让老百姓与大专家“面对面”。对外,医院横向扩大服务范围,将优质中医服务送到百姓身边。

今年以来,“武汉市基层国医堂骨干人员培训班”“武汉市中医药适宜技术冬病夏治培训班”“武汉市西学中班”“武汉市中医药适宜技术膏方培训班”等先后开课,为来自武汉各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远城区街道卫生院的青年医生骨干,持续开展中医药理论知识培训和临床实践指导,帮助他们在“家门口”为百姓提供中医药健康服务。

“杏林苗圃”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程、“岐黄号”健康专列进社区工程、“红色播报员”科普传播工程、探索医体融合新模式……张瑶一一细数医院在深入传播中医文化方面的成果。

张瑶坦言:“在助推百姓‘方便看中医、放心吃中药、看上好中医’的路上坚持不懈,是我们的愿景和使命。”

--> 2023-11-03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49923.html 1 草香氤氲,扬江城中医气韵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