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30日

多层面深度交叉融合 培养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文俊 陈熹

【编者按】

今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明确“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湖北是教育大省、高教大省,据了解,仅2023年湖北省内45所高校新增专业106个。“新”专业“新”在何处?高校本科专业调整折射出哪些新趋势、新亮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经过走访、调研,将近几年湖北地区高校新增专业中具有共性的情况和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推出系列报道《从专业上“新” 看学科之“变”》,反映学科调整服务国家发展,突出优势特色,以实现学科专业与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相互匹配、相互促进。

新一代信息技术(光芯屏端网)是我省确定的“十四五”时期“51020”现代产业体系的主攻方向之一。目前,多所高校都有新增的相关专业,如华中科技大学成立集成电路学院,武汉理工大学新增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江汉大学设立柔性电子学专业。

学科建设如何助力产业发展?从新专业是否可以窥见未来就业市场的需求?近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就此走访了相关高校。

为“中国芯”培养急需紧缺人才

今年暑假,华中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中国“芯”暑期社会实践队深入行业一线展开调研。10天,对话专家学者60余位,整理访谈文稿60余万字,探索集成电路产业拔尖人才培养新范式。

2021年7月14日,华中科技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集成电路学院成立。在华中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成立仪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光谷实验室首席科学家黄维以“未来产业:柔性电子”为题作学术报告,提出当前我国已进入创新驱动发展阶段,颠覆性科技创新是打破西方国家遏制我国崛起的根本出路。

集成电路(也称芯片),被称为电子产品的“心脏”,该专业也成为“最热”专业之一。

10月12日,记者走进武汉理工大学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与35名学子同上一堂课。该专业为武汉理工大学2022年新增本科专业,学子们接受1年的统一大类课程教育后,今年9月正式进入专业课学习。

12时20分,上午最后一节课的下课铃声响起,接连上3节专业课的赵文魁意犹未尽,冲上讲台向老师提问。几乎每节课都提问的赵文魁职业理想是逐梦“中国芯”。

他的老师、今年30岁的王球是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研究员,长期从事超表面等领域的科研工作,已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并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整个暑假都在备课。”王球告诉记者,除了基础知识,还会将最新的产业状况与需求导入课程中,为集成电路产业培养急需紧缺人才。

该校信息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系副主任贺振华副教授介绍,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重点培养具有理论发现、应用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专业以电子类“金课”为抓手,加强学生在电子、数学、物理方面基础,全面提升学生在集成电路各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能力。该专业增设后,非常受学生们欢迎,但受限于师资和实验设备等条件限制,目前只开设了一个班。

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发展

可折叠的手机,可监测人体的穿戴设备,可用于微创手术的弯曲内窥镜,可监测路面温度、湿度等信息的传感器……柔性电子技术已出现在我们身边,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

今年,江汉大学“上新”的本科专业中,柔性电子学备受关注。“我国在柔性电子学相关领域各项工作起步较晚,相关学科基础研究较为薄弱、力量分散,迫切需要尽快在柔性电子领域布局,整合相关教学科研资源,培养一批高水平的人才。”江汉大学光电材料与技术学院光电系主任肖标副教授介绍了开设此专业的初衷。“近年来,我省聚焦光芯屏端网、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引擎,柔性电子学是光芯屏端网、新能源、智能装备、新材料等领域发展的重要支撑。对学生来说,将来不论是继续深造,还是就业,前景都会比较好。”

江汉大学是我省首个开设柔性电子学的高校,在全国,目前仅有6所高校有该专业。带着这样的光环,该专业吸引了众多学生报考。肖标说:“原设定开设两个班,每个班35位学生,没想到报的学生太多,于是每个班招了45位学生,共90人。”

该专业学生黄馨柔说,希望将来能把柔性电子技术应用到医学当中,让手术更精准、切口更小,让病人少一些痛苦。

“交叉”与“融合”凸显

教育部在本科专业设置调整工作中,明确提出引导高校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记者注意到,我省新增专业中,“交叉”与“融合”颇为突出。

华中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学院,聚焦集成电路学科前沿,打破学科壁垒,强化交叉融合,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培养国家急需人才,实现集成电路学科国际领跑,支撑我国集成电路事业的自主创新发展,建设存储器、传感器、光电芯片、显示器、化合物半导体等特色方向。

武汉理工大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是在物理学、电子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等多个学科和超净、超纯、超精细加工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

江汉大学柔性电子学也是一个典型的交叉学科,主要培养方向是柔性显示材料与技术和柔性电池材料与技术。“这个专业涉及材料,对学生的化学等基础学科都有较高的要求。”该专业教师何欣介绍,今年8月,部分学生就提前到校“开小灶”,以便能更好跟上进度。

在学中研 在研中学

集成电路产业一直面临人才短缺、关键技术“卡脖子”的问题。2年前,华中科技大学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同时获批未来技术学院和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华中科技大学国家集成电路产教平台以产业为牵引,聚焦“先进存储器”“信息安全芯片”“化合物半导体”等国家卡脖子技术、地方集成电路产业集群特色,构建产学研用全链条研究平台,赋能该校人才培养全过程。

在武汉理工大学,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等专业学子经申请可直接进入国家级科研基地进行研究,实现“在学中研、在研中学”。该校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郭志强教授介绍,在实验平台上,这一专业依托光纤传感技术与网络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宽带无线通信与传感器网络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数字制造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射频微波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实验平台;在产教融合上,该专业积极同集成电路企业联系,与上海安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九同方微电子有限公司、华大九天等企业建立了实践平台,为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提供充分支持,确保学生得到充足的实践机会。

“我们学院和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光迅科技等联合建设的湖北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共同体即将成立。”郭志强介绍。

--> 2023-10-30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49224.html 1 多层面深度交叉融合 培养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