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30日

从南苏丹到马里,她十年三赴海外执行维和医疗任务——

“战地木兰”为和平出征

中国第十批赴马里维和医疗队队员周娟。

周娟等中国赴马里维和医疗队的“战地木兰”们。(受访者供图)

扫码看视频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墨 雷巍巍 吴坚 通讯员 汪学潮

西非,地处撒哈拉沙漠南缘的马里加奥,举目四望,一片苍茫。

这里,是联合国马里多层面综合稳定团(以下简称联马团)中国二级医院所在地,担负着来自30多个国家、6200多名国际维和人员的医疗保障任务,也是联马团东战区唯一一所二级救治医院。

在许多维和战士眼里,这里比土地更贫瘠的,是和平。

今年3月,联马团派出宣传官,为东战区的一名中国护士拍摄专题视频——《中国维和护士周娟的一天》。视频在联马团官网推出后,迅速在脸书、推特等海外媒体走红。

周娟,湖北宜昌当阳人,中国第十批赴马里维和医疗队队员。

4月12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大使,在安理会马里问题公开会上发言称赞:“联马团通过推特视频展示了中国女性医护人员周娟在联马团二级医院一天的工作生活情况,广获好评和点赞。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为马里的持久和平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2013年至今,从南苏丹到马里,周娟十年三赴海外执行维和医疗任务,其中两次进入非洲最危险任务区马里。

10月23日,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周娟光荣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妇女代表。

“尽管这次因为执行任务不能回国参加会议,但我一定认真学习贯彻大会精神,忠实履行全国妇女代表的职责使命,积极为妇女儿童发声,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力量!”周娟说。

近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赶赴当阳,在周娟的父母身边,与这位“战地木兰”进行海外连线采访。

“我们的使命就是救人”

当地时间10月18日清晨6点,马里加奥又迎来新的一天。

严酷的沙漠气候,对每一位维和队员都是一种考验。但相比极端高温,这里最大的威胁是随时可能发生的恐怖袭击和自杀式爆炸。

视频连线时,刚起床的周娟正准备进行跑步训练。

“昨夜没有爆炸和警报,大家睡了个整觉,真希望马里每天都这么和平。”她笑着,素净的脸庞犹如洁白的木兰在沙漠里绽放。

院区不大,几乎能一眼望穿。几排简易的白色板房,就是她和战友们的工作和生活区,不远处停着几辆随时待命的装甲救护车。

周娟指着车上的五星红旗告诉记者:“每次外出执行医疗任务,我们都会把五星红旗插在车头。非洲人民对中国很友好,这面国旗会守护我们,它代表着中国,也代表着我们守护的和平。”

在二级医院,周娟的岗位是导诊护士,不仅要接诊引导患者就医、登记统计患者信息、保障物资,还要处理医嘱和参与危重患者急救。

“医院配有20张床位和ICU病房,还有X光机、超声机、实验室等,这里就是蓝盔天使的战场。”周娟说,她和同事平均每天要接诊20多名维和伤病人员,必要时还对当地民众等非联合国人员给予人道主义救助。

“蓝盔”是维和部队士兵的代称,他们头戴天蓝色钢盔或蓝色贝雷帽,上有联合国英文缩写“UN”,臂章缀有“地球与橄榄枝”图案。

为了应对威胁,联马团在维和部队营地安装了预警雷达,一旦发生袭击,会提前8秒左右响起警报,人员要迅速进入掩体躲避。但是对于医护人员来说,他们首先要完成的,是疏散、引导患者进入掩体。

10月18日19时许,一阵急促的警报声在医院营区响起,对讲机里传来警卫值班员的紧急呼叫。

正在病房给一名阑尾炎术后维和士兵输液的周娟,推着输液车飞奔回护士站,穿上防弹背心、戴好蓝色头盔后,立即返回病房,将她负责的那名患者扶上轮式担架,快速将伤员转移到安全区域。

营区警报刚刚解除,对讲机里传来“伤情通报”:“一辆满载不明物品的皮卡冲击超营北门发生爆炸,一名哨兵腿部被炸飞的物品砸伤,请医疗分队立即前去救护!”

听到命令,周娟飞一般登上轮式装甲救护车。“爆炸”现场,一名小腿“血肉模糊”的“伤员”躺在地上呻吟不止。

周娟似乎忘记了这是一场防卫急救演练。她用流利的英文一边安慰“伤员”不要害怕,一边快速地消毒、清创、止血、包扎,娴熟冷静地处置好伤口。

她说,战斗救援与普通救护不一样,不仅要求救护技术精湛、具备任何战况下的快速救护能力,还需要有军人的作战能力。为了提高本领,周娟一有时间就向前辈请教、琢磨医学护理书籍,不放过任何一次演习机会。

“因为每一次演练的场景,都可能会在下一秒发生。”她说,在维和的战场上,我们的使命就是救人,哪怕以命护命。

“每次出征,都做好了可能回不去的准备”

这是周娟第三次出征。

去年下半年,周娟所在部队医院再次奉命抽组医疗分队赴马里维和,她又一次报名。

有人劝她,你父母年纪大了,女儿尚小,几次三番冒险去战地,图啥呢?不怕去了再也回不来吗?

周娟沉默了。

她何尝不知道自己也是一个女儿,一个母亲。她怎么会不害怕!

“2016年,我的战友申亮亮,在加奥营地的汽车炸弹袭击中壮烈牺牲。在生命的最后37秒,他两次推开战友,等遗体找到的时候,他手里的枪已经烧焦。”周娟哽咽地说,“我是一名中国军人,军人的最高荣耀在战场。每次出征,我都是抱着可能再也回不去的心情出发的。”

周娟首次执行海外维和医疗任务,是2013年5月赴南苏丹。那年,她31岁,女儿3岁。

当时,饱经战乱的南苏丹宣布独立不到两年,近150万人流离失所,37万人沦为难民。

维和医疗队进驻南苏丹瓦乌中国维和二级医院后不久,当地发生群殴,造成几十名平民受伤。

按照联合国相关规定,当地平民本不属于我维和二级医院正常保障范围。

“伤情就是命令!”维和医疗队请示上级后,决定选派精干医护人员,驰援当地医院实施人道主义救治。

受伤的平民中有一名孕妇,因脑部受伤陷入昏迷,生命体征微弱。

中国维和医疗队不肯放弃,紧急为其实施了脑部手术。

战乱中的苦难,孕育着生命却生死未卜的异国母亲,将周娟的心深深刺痛。她想起地球另一端,自己远在祖国的孩子能够出生在一片和平的土地上,没有战争,没有饥饿,没有鲜血,是多么幸运!

手术后,重伤的孕妇奇迹般醒转过来。她吃力地向中国医护人员竖起大拇指示意:“谢谢你们!”

2017年5月,中国抽组第五批赴马里维和医疗分队。

相对于东非南苏丹,西非马里的环境更艰苦,任务更繁重,安全形势更为严峻。

一次战伤救治,让周娟记忆犹新。

同年11月24日凌晨,联马团尼日尔战斗营遭遇恐怖分子袭击,造成3人死亡、14人受伤,马里政府军1人死亡、1人受伤,恐怖分子3人死亡。

“一名伤员右手子弹贯通伤,右侧胸腔积血;另一名伤员右下肢子弹贯通伤……”听着对讲机里的伤情通报,周娟的心里不由一紧。

伤员身上的枪眼,鲜血不停往外冒。战伤救治不仅是对医护人员急救技能的考验,更是对体能和心理素质的考验。

按照批量伤病员救治预案,周娟立刻协助吸氧、紧急实施心电监护、快速建立静脉通道,配合医生对重伤员进行紧急手术。

抢救结束已是中午,医疗队来不及喘气,新一批伤员送到了。救护任务一直持续到傍晚,争分夺秒的十几个小时里,周娟和战友们几乎滴水未进。

周娟说,“从和平之地到战乱之地,那些触目惊心的伤亡、炮火中的流离失所,在用生命的代价告诉我们,每个家庭的命运,都与国家命运紧密相依。中国人渴望和平,这是我们出征的使命所在,也是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

“你为国尽忠,就是尽孝”

当阳市与马里,相隔13000公里,跨越8个时区。

走进当阳市玉阳办事处金塔村九组时,周娟的父母周昌富和付全莲正在地里锄草,扭头看到记者的到来,有些意外。

金塔村党支部书记王中堂说,这十几年,村里没有一个人知道他们的女儿在为国家执行维和任务,“老两口从来不提,生活上即使有困难也从不跟村里开口”。

连线时,父亲周昌富望着屏幕那头的女儿,几次欲言又止:“我从手机上看到,你们周边在打仗……离你那里有多远?危险不危险?”

爱笑的周娟用当阳话与父母拉起家常:“放心,我们是来治病救人的,在这里受保护,不用担心!你们在家要吃好喝好,一定保重好身体。”

周昌富对周娟去年奔赴马里的日子记忆深刻:8月26日。“那天,我修房屋从梯子上摔了下来,在医院做手术,周娟的电话一直打不通。后来才知道,她当时在跟随部队去马里的飞机上。”

落地后收到父亲手术的信息,周娟在异国他乡辗转难眠。这么多年,身为女儿始终无法在父母膝下尽孝,让她愧疚又自责。

父亲对她说:“你为国尽忠,就是尽孝。”

13岁的女儿李欣怡,在作文里将妈妈形容为“偷回忆的人”:“她没有给予我太多的关爱,在我的记忆中,她曾离别过我三个春夏秋冬,就像一个偷回忆的老者,用她那黑洞洞的袋子掳去我们之间为数不多的回忆。儿时总是质疑母亲的偏心,为何总是无私地关心那些外国毫无关系的人,而把我置之脑后。”

后来,女儿在网上看到了中国军人海外维和的报道。妈妈身着军装、头戴蓝盔执行任务,在非洲救死扶伤的身影,映在女儿眼中,是那么美丽、那么勇敢。“原来,我有一个这么了不起的妈妈。”

付全莲从里屋的抽屉里,拿出大大小小七八本相册,和老伴对着光线,一张张摩挲翻看。

周娟婴孩时的模样,幼时与弟弟嬉笑的瞬间,亭亭玉立的少女面庞,恍然如昨。后来,她穿上了军装,英姿飒爽,离开了家乡,也离开了父母身旁。

周娟在当阳度过了18岁前的整个青少年时代。她的故乡,是赵子龙血战长坂坡、张翼德喝断当阳桥的地方,也是宜昌地区最早建立党组织、打响鄂西地区秋收暴动第一枪的地方。

这些三国英雄和革命先烈的大义与忠勇,千百年来滋养着这方炽热的土地,凝聚成“中国义城”的信义与风骨,也深深影响着周娟的信仰与成长。

6年前在马里维和时,周娟曾在医院的土地上,种下一棵小树苗。

当她再次回到马里,这棵见证中非友谊的“和平树”,已迎着撒哈拉的风,枝繁叶茂。

--> 2023-10-30 从南苏丹到马里,她十年三赴海外执行维和医疗任务——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49190.html 1 “战地木兰”为和平出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