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曹雯 通讯员 李娟 白丽莎
如果说奥运会、亚运会赛出了人类最巅峰的体魄,那么残奥会、亚残运会则赛出了人类最坚韧的灵魂。
10月28日晚,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圆满落幕。
这是一场“心相约,梦闪耀”的亚洲残疾人的体育盛会,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名运动员经过激烈角逐,在这个自强不息的舞台上展示自我、放飞梦想。
3名湖北运动员,身残志坚,敢于拼搏,勇于挑战对手、勇于挑战自我,摘得2金2银4铜,书写了一个个“湖北奇迹”。
咬毛巾借力“起飞”——
“无臂飞鱼”游出精彩人生“第一棒”
在水中,要如何开启一场顽强不屈的“逐浪之旅”?
泳道上的争分夺秒,拼的不仅仅是速度,更考验运动员的柔韧和力量。
游泳比赛中,咬毛巾出发、撞壁夺冠军,“无臂飞鱼”袁伟译比赛时的这一画面令全场动容。
儿时,一场触电意外让袁伟译失去了双臂。参加亚残运会,他要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
由于没有手,他参加游泳比赛时,无法握住握手器出发,只能咬住一条长长的毛巾,由岸上的教练帮忙拉着毛巾,使水中的他保持姿势的稳定,等待比赛开始。比赛开始后,快游到终点时,他则会用自己坚硬的头顶撞向泳池壁,以此宣告完成比赛。
在亚残运会男女混合4×50米混合泳接力决赛中,擅长仰泳的袁伟译被光荣地选为第一棒。
发令枪响,他奋力跃入水中并迅速占据第一位,坚定地游向前方。仅用时23秒27分,袁伟译顺利抵达终点,为队友们争取到了极大的时间优势,最终中国队以2分30秒36的成绩夺冠。
赛后,袁伟译表示,“为中国队赢得更多荣誉是我们心中共同的目标,为此吃再多的苦也值得。”
用自信编织翅膀——
在轮椅上书写与命运“竞速”的故事
“现在进行的是轮椅竞速T54级100米决赛……”10月25日上午9点40分,杭州市黄龙体育中心体育场内,湖北运动员章莹目光炯炯,俯身贴近特制的竞速轮椅,紧紧握住车轮,蓄势待发。
发令枪响,只见他双臂有节奏地起伏,轮椅竞速车飞速冲出,上演着一幕幕“速度与激情”。
“14秒41,银牌!祝贺中国选手章莹!”顷刻间,赛场看台欢腾雀跃。
鲜花与掌声的背后,是常人难以忍受的付出与艰辛。竞技体育之“燃”在于圆梦时刻,更在于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逐梦过程。
8岁时,章莹因意外摔伤导致右腿骨折,因家庭困难未能及时医治,落下终身残疾。
13岁时,他入选省残疾人轮椅竞速队,开始训练。
今年,正好是章莹训练的第十个年头,也是24岁的他第二次征战亚残运会。
在上届雅加达亚残运会中,章莹取得的最好成绩是第五名,无缘奖牌始终是他心中的一个遗憾。
这5年,他始终以对手为榜样,每天5点就爬起来,一刻不停地刻苦训练。
由于长期佩戴手套,不断地练习和训练,章莹双手布满了老茧与伤口,右肩严重劳损。
“训练初期,运动损伤难以避免,掌握了技巧后就好多了。但这些独特的‘印记’可能直到退役都还保留着,这也是轮椅竞速运动员们共同拥有的荣耀象征。”他笑着说。
为找到自己的最佳发力点,他一遍遍摸索,最终锁定了“一点半”方向的发力位置,将每一次操作练成肌肉记忆,实现了身体和轮椅的完美融合。
“一生只做一件事、一生做好一件事”是章莹的人生信条。接下来,他将继续做好这一件事,在轮椅上“跑”出发光人生。
向命运“挥拍击球”——
武汉独腿女孩拼出人生最美姿态
爽朗的笑声、利落的短发,初见柳萌时,女运动员特有的飒爽英姿让记者眼前一亮。
10月24日16时,在亚残会乒乓球TT9级女子单打1/4决赛中,柳萌穿着运动假肢在赛场拼搏。推、挡、削、抽……小小的乒乓球在台桌上来回穿梭,划出一道道美丽的弧线。
最终,她以3:2的成绩战胜哈萨克斯坦选手,摘得铜牌。
但在接下来的半决赛中,她遗憾惜败队友茅经典。“我的心态还是没有调整好,打的节奏有点太快了。”柳萌反思。
作为四次“出征”亚残运会的“老将”,她曾拿过混双、女子双打、团体的金牌,却唯独缺少一枚女子单打金牌。
“有满意也有遗憾,正是竞技体育的魅力,能鞭策我继续努力!”面对比赛结果,柳萌十分坦然。
6岁时,柳萌因车祸失去了左小腿。装上假肢的她,在乒乓球赛场上找到了自我。
2004年,她被省残联选中到武汉市体校集训,正式接受专业乒乓球训练。
由于假肢没有知觉,柳萌只能在大腿和身体核心力量上发力,来提高自己的爆发力和耐力。
为此,5000米长跑就成了每天打完球后的“加时课”。
那时,柳萌最怕的就是出汗。一旦出汗,关节和假肢连接处就会摩擦、流血,还会造成假肢的滑动。
但每次训练,她都是咬紧牙关,坚持跑完了全程。
破“茧”方能成蝶。如今,柳萌已斩获多项国际国内赛事奖项。“通过自立自强、艰苦奋斗,残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她坚信。
盛会落幕,追梦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