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4日

接力破解种源“卡脖子”难题

应城糯稻“长”成大产业

种植面积39万亩 加工产值达12亿元

应城农民抢收糯稻,颗粒归仓。(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方桐 通讯员 万阳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方桐 通讯员 雷振林 彭裕超 冯璇

“今年40亩糯稻卖了7万多元,纯收入3.8万元。”10月13日,田店镇畅马村下钮湾67岁的杨水生盘算今年种糯稻收入,心满意足。

今年插秧时,遇上低温阴雨天气,水稻生长受到影响,但好在“红糯优1号”耐低温,加上农技部门精心指导田管,杨水生的40亩田仍然迎来了丰收,亩产干谷1300斤左右,每斤卖了1.72元,比籼稻高四五角。

糯稻是孝感的特色产业。做大做优糯稻产业,从种子抓起。一直以来,孝感市农科院、孝南区农科所等科研机构应产业发展之需、急粮农增收之急,接力破解种源“卡脖子”难题,持续选育高产优质糯稻品种,源源不断地为糯稻产业发展注入“芯”动力。

19年育出高产糯稻品种

初见汤俭民,是在稻田里,皮肤黝黑,瘦骨嶙峋,戴着草帽,活脱脱的一个庄稼汉。

今年66岁的汤俭民,是湖北省香稻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孝南区农科所正高职高级农艺师。他有句名言:把农民当父母,把种子当儿抚,把自己当农夫。

43年来,他痴迷于选育水稻品种,已经育出近30个“儿子”,“红糯优1号”是其中之一。说起这个“儿子”,他连说:“不容易、不容易……”

“应城糯米”名声在外,备受孝感米酒、外地酒厂的追捧。但过去的主导品种如“珍糯”“荆糯6号”“鄂糯9号”等,要么抗性差、产量低,要么产量高品质又不优,农民急需高产优质的糯稻品种。

2000年开始,孝感市农科院、孝南区农科所、湖北中香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急农所急,组织育种技术人员选育杂交糯稻品种。

“难度超乎想象,起初大家心里都没底。”孝感市农科院党组书记刘华林直言,选育一个水稻新品种至少要8年,糯稻是个小品种,当时没有可用的父本和母本,育种材料也极少,几乎从零开始,成功概率很低。

经四处请教和翻阅资料后,汤俭民借鉴朱英国院士选育红莲型杂交水稻的原理,率先打开了一扇窗。

他带着团队选用本地糯稻老品种“三粒寸”和外地“荆糯6号”“文胜糯7号”“鄂糯7号”等品种作糯源供体,又用粘米稻红莲型保持系“粤泰B”作骨干受体,进行杂交、回交、复交,选育糯稻保持系和不育系。

这是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水稻喜温,汤俭民追着太阳跑。海南的三四月和孝感的七八月,烈日炎炎,每天下午两三点,他和团队成员都要手持剪刀下田,选取合适的稻穗,将稻谷里的6个雄花剪破,保留里面的柱头。一个稻穗上有100多粒稻谷,一粒不能漏。剪完后,给稻穗套上纸袋,防止花粉闯入“私定终身”。干到天黑才回家,常常累得腰酸背痛、头昏眼花。中午水稻开花,是育种的黄金时段。农民都回家避暑了,汤俭民和团队成员却要顶着烈日,为纸袋中的柱头授粉。

种子有“休眠”的特性。从海南带回的试验材料,先要剥掉谷壳,才能在孝感播种。汤俭民团队每年要剥几十万粒谷子,常常剥得指甲出血,米都染红了。

靠着这种“笨办法”“苦办法”,2009年秋,汤俭民团队成功选育出合格的糯稻育种父本和母本。随后经过反复的配组改良,2016年选育出性能稳定的准品种。2017年至2019年,通过省级区域试验关、生产试验关,2019年通过省级审定,被命名为“红糯优1号”。经测定,主要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优质糯谷质量标准,成为我省主推糯稻品种。

受汤俭民的感染,孝感育种人纷纷发力。孝感市农科院郑明团队借用汤俭民团队选育的“红糯1A”作母本,选育出“红糯优36”。应城市农业技术部门牵手省农科院、华中农大、孝感市农科院等单位,自主选育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龙王糯81(又名蒲糯888)”。

小品种发展成大产业

应城人爱吃糯米做的美食,当地农民有种糯稻的习惯。

20世纪70年代末,应城人种的是传统糯稻。到了90年代末,逐渐改种优良的常规糯稻。

然而,糯稻作为辅食作物,终究是个小品种。产量不高,市场有限,全市种植面积只有几万亩,农民主要是种着自己吃,多的卖给米酒厂。

随着“红糯优1号”等高产优质糯稻品种的出现,应城糯稻产业迎来转机。

2019年,杨水生听说种“红糯优1号”产量高、收益高,试着种了15亩,亩产达到1300斤,比本地糯稻高出200斤,米质更好,周边米厂纷纷上门收购。此后,他将家里40亩田全都改种了“红糯优1号”。

凭借良好的表现,“红糯优1号”收获了越来越多的“粉丝”。

应城市水生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军,不仅带头种植了1000多亩“红糯优1号”,还带着合作社成员参与应城糯稻核心示范区建设,试验示范良种良技,推动应城糯稻产业发展。

顺势而为,应城推动糯稻产业提档升级——

一方面,补贴农户种良种,改变“百种打乱仗”的局面,并实施良田良技,提升糯稻产量和品质;另一方面,引进湖北中磐粮油食品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发展订单种植,延伸精深加工,带动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有形手”“无形手”同时发力,应城糯稻量质齐增、购销两旺。

今年,应城糯稻种植面积达39万亩,亩产在1300斤左右,收购价每斤1.75元左右,较上年同期高0.3元左右。

“红糯优1号”挑大梁。据中香农业公司介绍,今年“红糯优1号”种子在应城的销量达到53.9万斤,由此测算,大田种植面积有20多万亩。

凭借规模和品质优势,应城糯稻成为五粮液、绍兴黄酒、银鹭食品、三全食品、思念汤圆等品牌的原料。目前,应城有20多家规模糯稻加工企业,年加工销售糯米、糯米粉等产品2.2万吨,商品率高达99.3%,总产值达12亿元。

小品种闯进大市场,发展成大产业,“应城糯米”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种源创新没有止境

“红糯优1号”优点很多,但并非十全十美。

今年秋收季,应城遭遇阴雨天气,该品种出现不同程度的倒伏,影响机械收割。看到这样的场景,汤俭民和团队成员眉头紧锁。

“任何品种都不可能完美无缺,当初选育‘红糯优1号’时,着重在增产和提质上下功夫,抗倒、抗病等方面强度不够。”汤俭民直言,施肥过多和遭遇大风大雨时,“红糯优1号”会不同程度出现倒伏,另外较容易感染稻瘟病。

未雨绸缪,在选育“红糯优1号”后不久,汤俭民就带领团队启动其他糯稻品种的选育工作。选用秸秆矮壮的“香糯3号”作父本,以“红糯1A”为母本,进行配组杂交,选育出更具抗倒、抗病性状的准品种“红糯优3号”。

目前,“红糯优3号”正参加省种子管理部门组织的区域试验和生长试验。3年产量均比对照品种“扬辐糯4号”增产10%以上,最高一年高出13.3%,有望明年通过省级审定。

选育新品种,永远在路上。

孝感市农科院云梦育种基地里,1000多个糯稻杂交后代茁壮生长,郑明团队正集中力量选育高抗、适宜粗放型栽培和全程机械化作业的糯稻新品种;应城农技部门从中国水稻所、省农科院等单位引进黑糯、紫糯、红糯等特异型糯稻品种3个,将从中筛选出营养价值高、产量高、综合抗性好的新品种。

汤俭民团队、郑明团队有一个20年前就开始追逐的梦:培育能替代“珍糯”的优质糯稻,为孝感米酒“备粮”。

“‘珍糯’是最适合做孝感米酒的品种,但如今品种退化、产量下降,孝感米酒‘缺粮’严重。”汤俭民说,很多育种人为此殚精竭虑,但尚未解决米粒在酒汁中悬浮不下沉、不结块、不烂不糟的难题,“这是孝感米酒的魂,丢不得。”

知难而进,孜孜以求。今年初,汤俭民团队已为米酒企业米婆婆提供了3个品系试生产,接下来还将提供60多个长粒粳稻品系。与此同时,孝感市农科院、湖北工程学院、孝感市鄂宝糯稻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等机构,也在聚力攻关。

--> 2023-10-24 种植面积39万亩 加工产值达12亿元 接力破解种源“卡脖子”难题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48292.html 1 应城糯稻“长”成大产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