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4日

以三个“第一”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

□ 夏梁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首次将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放在一起统一谋划和部署,体现了三个“第一”之间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统筹推进三个“第一”,发挥三个“第一”的合力,为我国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提供了方法论。

强化教育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构筑新领域新赛道的坚实路基。一是要塑造创新的教育氛围。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以创造之教育培养创造之人才,以创造之人才造就创新之国家。二是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发挥基础研究深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成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军。强化研究型大学建设同国家战略目标、战略任务的对接,加强基础前沿探索和关键技术突破。三是加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人工智能等新领域新赛道的开启,既对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传统教育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对以培养批判性思维为重点的未来教育方式提出了新的需求。要挖掘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度应用,充分发挥新技术对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内容的革命性重塑作用。

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把握新领域新赛道的自主权。一是以人才自主培养引领科技自主创新。人才是自主创新的关键,顶尖人才具有不可替代性。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在主要科技领域有一批领跑者,在新兴前沿交叉领域有一批开拓者,才能开辟新领域新赛道。二是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关键要掌握新兴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基础研发能力,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三是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生态。在人才自主培养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建立自主可控的产业生态。要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通信设备、智能硬件等重点领域,加快锻造长板、补齐短板,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和具有产业链控制力的生态主导型企业,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价值链和生态系统。

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激发新领域新赛道的最活跃因子。一是加强战略人才培养前瞻性布局。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重点“要坚持走基础研究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打造多层次、多类型的核心技术人才队伍,造就一批能够把握世界科技大势、善于统筹协调的世界级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发现一批创新思维活跃、敢闯“无人区”的青年才俊和顶尖人才。二是以人才为核心统筹创新要素一体化配置。建立适应量子科技、数字科技、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领域发展的专门人才培养计划,打造体系化、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平台,培育一批领军人物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围绕科技前沿方向,加强相关学科和课程体系建设,统筹人才、基地、项目,实现全要素一体化配置。三是营造有利于人才创新的生态系统。用好人才评价“指挥棒”,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形成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前沿研究和创新的评价体系。建立以信任为前提的顶尖科学家负责制,给他们充分的人财物自主权和技术路线决定权,鼓励优秀青年人才勇挑重担。

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促进新领域新赛道的创新成果加快涌现。一方面,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为创新驱动发展准备制度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不断优化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性制度,激发创新主体活力,为我国从传统经济形态起飞向新的经济形态转变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另一方面,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要将中国特有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与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结合起来,打造独具特色的产业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资金优势,全面推进数字科技、人工智能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精特新”企业、平台企业、头部企业,形成发展新领域新赛道的强劲动力。

(作者为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 2023-10-24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48242.html 1 以三个“第一”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