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钰杨 通讯员 吕潇 曹丽
曾都区是随州市主城区,近年来城区区域扩大、人口增多,在征地拆迁、企业改制、小区改造等活动中发生矛盾较多,信访工作压力陡增。
“城市发展是客观因素,遇到矛盾要从源头治理,争取及时有效地化解在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曾都区信访局局长何继明介绍,该区融合党建、政法、民政、人社等部门,整合社会治理“一张网”,共划分城市社区网格420个。每个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实行“1+1+N”机制,即1名包片干部、1名党员中心户(或1名志愿分队队长)担任微网格信息员、“N”是居委会的党员志愿者、居民志愿者。
截至9月底,曾都区信访局协同基层组织开展信访矛盾纠纷排查,共排查矛盾纠纷案件1886件,化解矛盾纠纷案件1751件,化解率达到92.84%。
“扯皮事”化解在网格
“我是这的老住户,这么多年来,咱们的林地界线怎么变化我最清楚,哪有你一个小辈说话的份?”
今年3月,何店镇王店村王某因建房占用其侄子林地,与其侄子发生矛盾纠纷,双方互不相让。
为了避免事态发展,王店村两委全体成员、原王店村老干部、老队长、老党员、居民代表组成网格队伍,上门到王某房屋现场“主持公道”。
通过现场指认双方原山场界线,村干部从邻里感情和双方家族渊源入手进行调解,经过多次交流沟通协调,双方达成共识,握手言和。
“邻居打水井导致我的房屋震裂,你们管不管?”今年9月,西城街道双龙寺社区的李某用手机扫描张贴在社区门口的曾都信访“码上行”,向区长信箱投诉。
接到投诉当天,曾都区信访局工作人员与社区网格员一同实地察看李某家中情况。核实清楚后,经现场协调,双方同意在距离两家公墙2.5米远处新凿水井,矛盾成功化解在网格里。
“局长盯网、群众上网、干部上门,面对问题迅速做出反应,说是‘码上行’,就是马上行。”曾都区群众信访接待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
“板凳会”凝聚共识
“排水管道从我家门前走,我没有意见。”
“费用不够的话,我愿意带头捐款,助力小区改造。”
曾都区西城街道白云湖社区水泥制品厂小区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所处地势较低,加上历史规划局限,地下排水设施落后。随着居住人口的增长,地下排水管网老化,日常生活排水难、夏季雨水积涝让老百姓苦不堪言。
该项目纳入老旧小区改造范围后,施工单位多次现场勘察,发现该小区排水问题十分复杂,需要在周家中巷铺设一条200余米的排水主管道,将小区管网与城市主管网连接。因改造路线与费用问题发生争议,改造工作一度陷入停滞。
为解决这一问题,曾都区组织小区住户召开小院“板凳会”,居民围坐在一起,敞开心扉“咵一咵”。经过1个多小时的共同协商、意见征求,水泥制品厂小区居民对于管道改造项目达成一致意见。
粉白的墙面、平整的柏油路……10月中旬,管网改造完工,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近年来,曾都区按照就近就地、便民利民原则,利用小区景观凉亭、空闲院落等,召开小院“板凳会”。群众通过唠家常的方式,反映身边的社会问题、矛盾纠纷、诉求意愿等,社情民意得到充分表达和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