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3日

专家这样解答“科学家潜质”如何培养

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院长郑永和教授在作主旨演讲。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歆 通讯员 王荣鹏

10月21日,2023东湖论坛·科普教育发展前沿论坛举办。与会专家聚焦“双减”政策下的科学教育,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实践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成为备受关注的议题。

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院长郑永和介绍,采用应试教育的方式,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随着学段增长而降低,大部分中小学生在机械记忆孤立的科学知识上有优势,但需要解决的问题难度越大,记忆知识发挥的作用就越小,这就导致在大学阶段,孩子们缺乏创造力、发展潜力不足。

“如果一个人从小学到大学都接受应试教育,要求他在研究生阶段突然有很大的创新能力,这是不现实的。”郑永和表示,高阶思维是一种习惯,进阶需要时间培养,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科学家,就要把科学家做事情的方式移植到中小学中,改善教育教学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京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陈征结合信息社会的时代背景,认为要做好科学教育,就要处理好海量信息和有限认知能力之间的矛盾。

“2018年全球科研论文发表总量超过300万篇,扪心自问,穷其一生你能阅读其中的3%吗?”陈征认为,科学教育的目标已经从“高效掌握已知”转变为“学会探索未知”,青少年必须带着好奇和兴趣,学会去探索“不掌握的知识”。

“我们希望培养有未来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不是把青少年现在就变成科学家。”他直言,目前一些创新大赛存在“揠苗助长”的现象——把大学生的成果教给小学生去参赛,以获得一个好成绩。这种做法不符合青少年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孩子成年了参与国际竞争,反而泯然众人。

陈征说,在青少年阶段,他最关注的其实是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如在时间有限、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学生是否能解决那些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重点应该是兴趣、观察、描述、实践,而不是已经掌握的知识。”陈征说,“科学之所以不轻易地给出答案,是因为一旦给出答案,真理即便是在距离答案一步之遥的地方,这一步也永远迈不出去了。”

--> 2023-10-23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48018.html 1 专家这样解答“科学家潜质”如何培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