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又称老聃、李耳,字伯阳,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教在形成的过程中,奉老子为太清道德天尊,将其学说中道、自然无为等内容加以引申发展,形成了以“道”为根本信仰的宗教。武当山,一直是道教的传播重镇,有着上千年的历史积淀,更形成了包括玄帝道场、武当武术、武当医药、养生文化、武当道乐等在内的鲜明特色和系统的武当道教文化体系,丰富和推动着中国道教的发展,成为道家思想公认的第一名山。
吕洞宾:吕洞宾是唐末著名道士,曾住紫盖峰修炼,著有《九真玉书》。现武当山紫霄宫朝拜殿供有其像。
陈抟:五代末宋初道士,字图南,号扶摇子,道教奉其为“陈抟老祖”。后唐长兴年间 (930-933 年 ) 隐居武当山服气辟谷二十余年,后移居华山。后周世宗赐号“白云先生”。北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
武当山南岩皇经堂墙壁上刻有他亲书“寿福”二大字。磨针井内供奉有明代木雕陈抟坐像,头戴太山冠,身着道袍,端庄挺坐。张三丰曾写有一副赞赏陈抟“福寿”二字的对联:上联是“福伏白鹤踏芝田”,下联是“寿状青龙蟠玉柱”。
张三丰:据《明史》本传,辽东懿州(今辽宁阜新)人,名全一,一名君实,字玄玄,三丰乃其号。相传其人丰姿魁伟,龟形鹤背,大耳目圆,须髯如戟,他不修边幅,不论寒暑,只穿一衲一蓑,破衣烂衫,人称“张邋遢”。他读书过目不忘,通晓天文地理,才华横溢,且武艺高超,行踪不定,来无踪,去无影。
张三丰在武当,通过对宇宙五行的运行规律和身体五行器官结构理解的对应关系的求索感悟,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有了全新的突破性认识。相传,他因看到喜鹊和蛇嬉斗的场景,认真领悟,创造了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的武当武术,因此成为太极宗师。
此外,张三丰在全国名山大川云游传道,在民间影响很大。
米芾:米芾是北宋书画家,曾游武当山,题“第一山”三个大字。
徐霞客:徐霞客是明地理学家,作有《游太和山日记》,云:余髫年蓄五岳志,而玄岳出五岳上,慕尤切。
孙思邈:孙思邈是初唐著名道士、医学家,世称“药王”。孙思邈曾在五龙峰灵虚岩隐居修炼,明永乐帝敕建灵虚岩殿宇,内供奉其像。现紫霄宫福寿堂内亦供奉其像。
李时珍:李时珍是明代医学家,曾到武当山收集标本,对证药草。在《本草纲目》介绍的一千多种草药中,产于武当山的达400余种。
唐代皇帝:据记载,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遣武当节度使姚简到武当山祈雨而应,敕建五龙祠。武则天公元690年称帝后,封武当山真武神为“武当传道真武灵应真君”。唐中宗(李显)在被贬至均州和房陵时,曾游览武当山。
明代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在南京鸡鸣山建真武庙,诏张三丰,不获。明成祖(朱棣)为“报答神恩”,遣军民30多万大建武当山,建成9宫9观等33处建筑群。
清代皇帝:康熙(玄烨) 为武当山宫观御书“金光妙相”“清虚至德”等匾额五块。乾隆(弘历)曾下诏豁免武当山香税,赐“天柱枢光”匾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