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8日

从“群众找”到“找群众”

□ 湖北日报评论员 艾丹

阅读提要

民生服务是作风之窗、担当之窗,应当尽最大可能为群众提供便利,宁可自己麻烦,不让群众为难。为民服务的“桌子”有很多,要让“桌子”围着群众转,积极主动“找群众”,而不是坐等“群众找”。

一张办公桌与普通群众之间应是怎样的距离?

武汉市汉阳区推动民生审批事项逐级下放,31个社区把办公桌搬进居民小区,展开政务服务。依托小区“红色驿站”,网格长常驻办公,可办理数十项民生类“高频事”。

从社区到小区,一字之别,体现的是治理和服务更精准、更聚焦;从办公桌在社区到办公桌在小区,体现的是治理重心再下沉、服务效能再提升。湖北着力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优化政务服务是重要方面。各个地方、各个领域把心思花在为民服务上,把力量用在提升办事效能上,创新思路、探索办法,这样的举措多多益善。

民生服务是作风之窗、担当之窗,应当尽最大可能为群众提供便利,宁可自己麻烦,不让群众为难。近年来,在为民办事上,从中央到地方不断出台优化举措,回应民生之急、民生之盼。我省在就近办、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上不断创造条件、创新机制,让方便群众更具象、让服务群众更细致。这个过程也说明,优化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没有止境,空间还很大,关键是有没有提升优化之心。

一张办公桌的位置转移,不是“挪动一下”这么简单,背后是基层治理方式的转变,是服务观念的革新。民生审批事项下放,不是一放了之,而是确保放得好、管得住、接得了。在放哪些、怎么放上做好充足研判,在力量保障、机制保障上筑牢支撑,在服务观念、为民情怀上坚持不变初心,才能让一张张为民服务的“桌子”越来越靠近人民群众。创新基层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许许多多的问题要破解,方方面面的治理要跟上。只有这样才能让摆在群众中的“桌子”不是一时的、应景式的存在,而是有根有源、有规有依地立在群众中间。

40年前,时任河北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把桌子摆在大街上,与老百姓坐在一起,认真听取意见。这个瞬间定格成一张珍贵的历史照片。20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亲自倡导并带头到金华市浦江县下访接待群众,推动形成了“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深入基层,联系群众,真下真访民情,实心实意办事”为主要内容的“浦江经验”。“街上摆桌子”“上访变下访”,时间的坐标在变,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一以贯之。

为民服务的“桌子”有很多,要让“桌子”围着群众转,积极主动“找群众”,而不是坐等“群众找”。从“群众找”到“找群众”,需要更多地从人民群众的角度想问题,多体会人民群众的感受,摆正自己“人民公仆”“人民勤务员”的位置。把桌子摆到群众身边,并不是要求相关部门都去小区摆一张桌子,而是要多些“俯下身子”,多问群众“满不满意”,多想“还可以优化什么”,少些“我也没办法”的推脱,把惠民生的事办好、暖民心的事办实,不断缩短与群众的空间距离,拉近与群众的心理距离,让有形或无形的“桌子”摆进群众心里。

--> 2023-10-18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47324.html 1 从“群众找”到“找群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