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彭磊 通讯员 程良友 卫学平 费琦琪
从大冶城区到雷山景区,沿路草莓、甘蔗、柑橘、猕猴桃、葡萄等乡村采摘园林林总总,垂钓基地、农家乐、民宿等旅游业态如雨后春笋,一幅乡村旅游画卷徐徐展开。
中秋国庆假期,大冶市累计接待游客36.23万人次,较2019年、2022年分别增长28.34%、68.5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5亿元,较2019年、2022年分别增长127.23%、210.38%。其中,乡村旅游人气高涨,以乡村娱乐休闲、青铜文化、水果采摘、农事体验等乡村旅游继续成为短线游热点。
今年4月,由国际旅游联合会组织的“第二届文旅融合发展大会”上,大冶荣膺“中国最美乡村旅游名县”称号。
一个富硒瓜 带火一个村
“头一回见到粉色葡萄,更甜。”10月6日,大冶市金牛镇黄泥村金青牛生态园,游客被特别的葡萄吸引。这串粉色的葡萄是大冶金青牛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胡卫明联合华中农业大学等技术团队培育的新品种,正申报专利。
2019年10月,建材行业打拼多年的胡卫明回乡,眼见不少土地抛荒。这一年,他锚定农旅融合,开启乡村旅游创业梦。同样是经营农业采摘,胡卫明不走寻常路,找到中南民族大学生科院,让“富硒西瓜”落地生根。
2021年6月,经省地矿局恩施实验室检测,金青牛生态园富硒西瓜每公斤硒含量约76毫克——大冶种出“富硒西瓜”的消息不胫而走。此后,胡卫明主打富硒特色水果,陆续培育西瓜、草莓、葡萄等特色农产品,引来大批采摘游客。
两年间,一个富硒瓜带火一个村。黄泥村依托特色水产、农产品,举办西瓜节等各类旅游节庆活动,开发摸鱼、垂钓、农耕体验、花灯等民俗项目,建设千亩生态林、盆栽盆景植物园,让这处抛荒地变成景点。
乡村旅游核心在产品,吃、住、行、游、购、娱,要抓住游客的胃。大冶市将水果纳入五大农业重点产业链,调整水果品种结构,推进果园规模化、标准化建设,打造精品果园,鼓励乡村以果为媒、以旅兴农、农旅果旅融合推进乡村振兴。
农房变客房 村民变股民
大泉沟生态农庄位于大冶市陈贵镇南山村大泉沟景区。“游客一住一两天,不想走。”大泉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高管张萍芳说,每逢节假日,农庄民宿一房难求。
大泉沟依山傍水,为让游客充分感受当地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大泉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晓东萌发了利用家乡闲置房屋打造民宿的想法,双方共同出资改建、共享经济收益。
张萍芳2021年将自家房屋入股,由公司出资改造成富有江南风味的农家小院,每年可分得房屋营收的40%。同时进公司上班领工资,“今年仅房屋就分红4万多元。”张萍芳说,“村民自学拍视频、玩直播,琢磨推出各种‘花样农家’项目,已有20余名村民创业。”
大冶市提出,要实现乡村旅游健康有序发展,需要构建利益联结机制,确保农民直接或间接分享旅游发展红利,激发农民参与旅游经营的热情,释放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以补齐乡村游服务配套短板。
陈贵镇引导党员、乡贤、群众捐资捐物、让地让利,建设“小三园”、刷黑道路、添置文体器材,新建村史馆、同心议事亭,拉满了村庄颜值,将越来越多共同缔造村打造成景点,打开了发展旅游经济的大门。
看景变“入景” 观光变体验
龙凤山景区地处鄂东南红色革命老区大冶市刘仁八镇,山清水秀、树木葱茏。
2021年,黄石环线飞行航空运动有限公司负责人刘行相中这里,投资滑翔伞项目,从400余米高的龙凤山顶起飞,游客乘伞穿行在白云稻浪之间。刘行说,游客飞行后,赏稻田、收花生、挖红薯、摘蔬菜,也可以选择烧烤、调酒、KTV等项目。
一批年轻创业者也加入乡村旅游事业,结合龙凤山农旅资源建成了“金柯”“园游荟”“听风”等多个露营基地,“户外露营+乡村旅游”经营模式成为景区一大特色。
90后郑风华去年返乡创业,在龙凤山顶开办了听风露营基地,“这里可以看到家乡第一缕日出。”中秋国庆假期,露营基地订单全满,游客们在山顶聚会狂欢,迎接第二天太阳升起。
众多特色乡村旅游目的地中,如何给游客带来新体验?大冶市推动乡村旅游从观光式旅游转向度假式深度体验旅游,推动旅游产品向多元化、一体化、个性化发展,探索出“夜经济”、沉浸式体验、跨界融合等新业态。
龙凤山景区相关负责人说,景区除蔬果采摘、农事体验、红色旅游等传统节目外,还依托“国风文化”,推出非遗集市、杂技表演、花船斗彩、特色美食、游乐体验、梦幻灯光秀等节目,为游客带来文农旅融合沉浸式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