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罗序文 通讯员 蔡繁 陈志毅
国庆节期间,位于荆州的中国石化机械钢管分公司数智化直缝钢管车间,一张张钢板通过自动传送、自动成型、自动焊接“变成”一根根钢管,在线机器人挥舞着“手臂”完成切割、修磨等动作,电子屏实时滚动显示最新生产数据……
这是国家重点能源工程项目钢管生产现场。6月,该公司完成“西气东输三线中段工程”和“西气东输四线天然气管道工程”钢管保供生产任务,现在又接着生产“川气东送”二线工程所需钢管。
中国石化机械钢管分公司前身是江汉石油局沙市钢管厂,22年来为西气东输一至四线工程建造钢管,成功实现大口径螺旋埋弧焊管国产化,成为国内首个将复合型坡口生产工艺用于大批量生产的钢管厂家,累计为2万多公里“西气东输”管线提供25.6万吨钢管。
填补高钢级大口径长输管道空白
“西气东输”被称为“中国国土上的国际工程”,是我国距离最长、口径最大、钢级最高的输气管道。2000年该工程启动时,国内还没能力生产这种钢管。
这项重任落到了沙市钢管厂肩上。殊不知,生产“西气东输”钢管,既要对生产设备全面改造,更要摸清管材的形变量和性能变化规律,研究和选用焊接材料,建立钢管制造工艺规范等等。
一开始,大家对短期内生产符合要求的钢管信心不足。
“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沙市钢管厂189名技术人员开始探索国产化研制之路。通过仔细研究“西气东输”钢管标准,先后完成成型设备、焊接系统等13项重大项目改造,使全厂三套主机具备生产高标准西气东输钢管的能力。
历经4个月攻关,沙市钢管厂成功试制“西气东输”所需钢管,一次性拿到4万多吨订货合同。
月月刷新生产纪录
2008年,中国石化机械钢管分公司再度接到“西气东输”二线钢管生产任务,需提供9.8万吨钢管。
当时,该公司直缝钢管年生产能力还不到9万吨,并且承担着“川气东送”钢管保供任务,大家顿时犯了难。
年生产量突破10万吨,人员、设备、工作强度、质量管控都是挑战。时任直缝钢管厂厂长张利民发出动员令,36个党员责任区负责人签字画押,49名党员签订“红色承诺书”,明确自我承诺事项、承诺时间和具体措施。
老党员费国良是一名埋弧自动焊工,每天定时检查焊丝焊剂,避免因焊丝焊剂受潮而出现质量问题,所在焊接工段四班连续四次被评为“质量明星班组”。成型工段“党员责任区”负责人李发亮,坚持班前、班中巡检,及时排除故障,使设备作业率提高30%。
产量月月攀升,纪录月月刷新,当年5月份创下了单月交管2.4万吨的好成绩,全年共生产“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等重点项目保供钢管15.2万吨,完成“红色承诺”项目56个,解决各类生产难题40多个。
这一年,该公司荣获国家“西气东输管道工程优胜供货商”称号、“沙管”牌钢管荣膺“全国用户满意产品”。
让每一根钢管都过“硬”
凭借良好信誉和口碑,2021年以来,中国石化机械钢管分公司再次承揽西气东输三线、四线钢管11.8万吨生产任务。
保供任务重,生产机组不能停。
2022年8月7日19时25分,暴雨倾盆。该公司接到紧急通知:“今晚必须完成17车钢管监装任务,否则就会影响三线项目施工进度。”
保交货就是保市场。公司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成品班副班长黄英和同事小马刚完成10车钢管的检验任务。他们迅速套上雨衣,拿上工具,再次冲向发运货场。
“就我们2个人,这剩余7车钢管可能检测不完啊!”小马一边测量,一边嘟囔。
“咱们先干,其他同志会来的。”黄英仔细耐心地检测每一根钢管。
“我们来增援了!”雨夜中一片灯光闪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党支部书记董军,带领其他检验员冒雨赶到发运场,与黄英师徒一起开展检测任务。
经过全体检验班组成员努力,22时15分成功完成全部发运钢管检测任务,确保离场的每一根钢管都质量过关。